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為什麼說人生是一場修行?人生由「心」開始 到「心」終結

1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

為什麼很多功成名就的大牛人都說人生是一場修行呢?

因為從心的結構來看,人心中有本能的欲望,有感性的衝動,有理性的算計,還有靈魂的污垢。

雖然道德上宣揚的是真善美,大家內心裡也嚮往真善美,但要把真善美付諸實踐、持之以恆,卻非常困難。

我聽過這樣一段話:「行正道者必遇困厄,無論立何等艱難之地,無論事之成敗,身之生死,志不稍移也。」

這句話的意思是:「遵循正道做事的人,無論如何都會遭遇艱難困苦。

因此,不論碰到多麼困難的局面,無論事情成功還是失敗,不管自己是生還是死,都不應該有絲毫的遲疑。」

很多人從年輕時起就歷盡辛酸,能將艱難困苦作為食糧,培養出了面對任何事情都紋絲不動的、如山一樣的「不動心」。

這是比較「剛」的處事方式,但不太適合所有人,比如我處事就比較「軟」,除了觸發底線的事情我是能過就過、可以容忍很多事情,用兩個字總結就是「圓滑」。

所以,我們可以用正道的思想提升自己的思維層次,但生活中的處事方式還是要根據自己的情況,調整為適合自己的狀態。

那該如何調整,如何提升呢?

這就需要日常的修行了,所以將人生比作一場修行非常的形象。

生活中我們拼命努力,行走在正道上,並將困難的降臨看作上天賜予我們的考驗,是為了更好地磨鍊心靈的機會。

學會反省自己的思想,反省自己的行為舉止,抑制利己心,抑制充滿欲望的那個惡的我,讓那個充滿利他心和關愛之心的、善的我呈現。

相信通過這樣的努力,可以讓你磨鍊靈魂、提高心性,也可以陶冶情操,讓你的人生變得更為豐富、美好。

2

「人生目的是磨鍊心性,亦是磨鍊靈魂」

我們往往容易執著於追求財富、地位和名譽等,每天都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而四處奔走。

但是,這些既不是人生的目的,也不是人生的目標。

有人就納悶了,那我每天不這樣生活怎麼養活自己和家庭呢?怎麼承擔起生活的重擔呢?

我想很多人都是這樣思考的,為了生存下去拼命的工作,忽略自己的情緒與痛苦,透支自己的身體,這是錯誤的行為。

因為你從思想根源上就錯了,佛家是說:你的「起心動念」是錯的。

我們認真投入每天的工作,堅持不懈地拼命努力,這個過程中,心性自然得到磨鍊,而不是為了財富、地位和名譽等外在的欲望。

我們通過一生的生活歷練,讓你的靈魂比出生時更美好一點,人格提升了一點,這遠比獲取名利慾望重要得多。

這才是我們人生的首要意義。

很多人在努力的過程中感到無比的痛苦、難過和委屈,都是因為你所追求的方向錯了,即使你付出了全部的努力和精力,最終收穫的只是內心的痛苦與孤獨。

並且在人生的旅途中,不論你怎樣走,都是在磨礪心性。

不過每個人磨礪的力度和程度就大不相同了,我想這個磨礪的過程,除了每個人的認知不同外。

極大的不同之處在於,我們是否有為他人付出的思想,人的人性是為已、以自我為中心的,只有經歷過後天的學習,才能明白為他人付出的重要性。

這個思想蛻變的過程,就是在磨礪心性。

我想人生的另一個目的應該是:「利他之心」。

磨鍊心性和利他之心,兩者互為一體,不可分割。

不論是誰,只要降生到這個世界上,就擁有實現幸福的權力。

以美好的利他之心為社會、為世人傾注力量時,我們的人性就能得到磨鍊,幸福感和充實感就會降臨,人生就有了更深的意義和更大的價值。

3

那我們將磨鍊心性和利他之心具體到日常生活實踐中,該如何修行呢?

我認為每個人需要從六個方面做出努力:

1、付出全部的努力

全身心投入工作、學習和生活,每個人都會有怠惰之心,而最好的解決方法便是聚精會神,專注於工作,私心雜念自然就會消退。

學習在生活中保持「心流」的專注狀態,更好的去生活,在精益求精的同時,也從中獲得樂趣。

2、謙虛謹慎,防止傲慢與驕傲。

一旦你開始努力工作後,就容易獲得了一些成就,特別是掌握權力以後,人就會傲慢起來,這簡直是歷史規律,連偉人也很難免俗。

做一個謙遜的人,要勇敢面對自己真實的模樣,不知為不知,謙遜的接納他人的意見和想法,雖然我並不一定要完全相信,但是接納的這個行為是充滿善意的。

要摒棄傲慢的態度,保持任何狀態下平等待人,不帶有色眼鏡看待他人,我們的生活中有無數的人在傲慢的活著,他們正好成為了時刻提醒我們的事例。

做一個謙遜的人,這是一生修行的功課。

3、反省思想、反思行為

即使你在工作中很勤奮,但有時還是會偷懶,即使你不斷的告誡自己要謙虛,但因為有「小人」的奉承,你還是禁不住傲慢,有時還會發脾氣。

所謂「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讓你堅持每天反省,是讓自己不受負面思想和行為影響而變壞,從而形成自己的正確處事方式。

4、擁有一顆感恩之心

當你飽含心意說出『謝謝』的次數越多,那些道謝的對象就會反饋給你力量,並在實現夢想與希望的途中助你一臂之力。

你都可以嘗試著對於鉛筆、桌上的花、從窗戶里吹進來的風、穿在腳上的鞋子……都去說「謝謝」。

當然,對見了面的人也要說「謝謝」。

微笑著、愉快的、積極的、真誠的表達自己的感恩之心,並不期待對方的回饋。

通過這樣一個小小的習慣,讓你營造一個自帶能量的生活態度,引動你心中那股隱藏的力量,讓你更有能量的積極面對生活中的困難。

5、踐行行善之心、利他之行

利他,也就是幫助別人。

當你的年紀越大,你就越意識到自己在這顆星球上的渺小,而你運用自己的經驗和視野去造福他人時,這是智慧的流動,更是善行的開始。

風物長宜放眼量,利他才能更好地利己。

6、不要沉浸於負面的情緒中

當你踐行前面所說的五種修行時,相信你的煩惱就會大大減少。

但人畢竟是煩惱的動物,特別是遭遇失敗、打擊和委屈時,難免感到痛苦煩惱。

不能沉浸於逆境而憤怒悲觀,沉溺於順境而驕傲自滿,始終用謙虛、積極的態度,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嚴格約束。

這時候,以理性抑制煩惱,面對嚴酷環境和嚴峻形式,不但能鍛鍊你的心志,還能磨鍊你的靈魂。

所以,不要悲嘆,不要怨恨,不要總是憤憤不平,要對災難、苦難和幸運說「謝謝」。

只要你能持續堅持這六項修行,心性就能提升,事業就能成功,人生就能幸福。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和

來源:Flow心流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