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全則必缺,極則必反,盈則必虧

《論語》中曾記載了這樣一段對話:

子貢向孔子請教道:「老師,您說我的同門子夏和子張,哪個更優秀一些呢?」

孔子回答說:「子張嘛,他常常超越周禮的要求,而子夏呢,又常常達不到要求。」

過了一會兒,子貢又問道:「那是不是說明子張更優秀一些呢?」

孔子淡淡一笑,回答了四個字:「過猶不及。」

世間之事,若想做得足夠好,就要把握一個度。

凡事做得太過頭,就如同做得不夠一樣,都是不完美的。

《呂氏春秋》有言:全則必缺,極則必反,盈則必虧。

我們只有懂得「過猶不及」的道理,才能中正處世,平安順遂。

過驕則敗

《尚書》有言:「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

古人追求中庸之道,講究花未全開,月未正圓。

過度的驕傲違背了天道,最終必定會招致失敗。

只有把自己的姿態放低一點,你才會看到天地之博大,才會讓自己走得更遠。

相傳,有一個愛好丹青的青年,去向大師訴苦:

「大師,我一心一意想要學習丹青,可到今天還沒找到一個讓我瞧得上眼的師父,您說我該怎麼辦呢?」

大師並沒有直接回答青年的問題,而是緩緩說道:

「老僧平時最大的嗜好就是飲茶,那便請施主為我畫一把茶壺和一隻茶杯吧,也讓老僧欣賞一下您的畫技。」

青年一聽,立刻抖擻精神,準備把自己最好的畫技展示給大師。

片刻過後,一幅栩栩如生的「斟茶圖」便誕生了:只見一把傾斜的茶壺緩緩吐出一縷清茶,注入茶杯之中。

寥寥數筆,栩栩如生。

正當青年得意之時,大師卻說道:「施主畫反啦,應該是茶杯在上,茶壺在下才對。」

青年疑惑不解,連忙問道:「大師,哪有茶杯往茶壺裡倒茶的道理啊?」

大師笑道:

「原來你也懂得這個道理啊。

你希望那些丹青大師的茶能夠注入你的茶杯,可你卻把自己的茶杯擺得比那些茶壺還高,這又怎麼能有所收穫呢?

要知道,幽谷把自己放低,才能得到一汪清泉,人把自己放低,才可以吸取別人的經驗和優點。」

青年人聽後恍然大悟,下定決心改掉驕傲的缺點,終於成為了一代丹青大師。

過度驕傲,只會蒙蔽你的雙眼,讓你遭受失敗。一個真正通達之人,早已把謙虛視為自身的修養。

曾國藩在回憶自己的畢生閱歷時,寫下了一部《敗經》,闡述自己對「敗」的感悟,其中一卷就是「驕敗」,其中寫道:

「敗家之弊,皆從驕生。

驕矜者敗,自恃者危。」

可見,過度的驕矜,不僅會危害自身,還可能影響一個家族的興衰。

人生很複雜,心焦氣燥,一不小心就會判斷失誤:

人生很簡單,戒掉驕傲,每一步都帶你走向成功。

過安則危

孟子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人生在世,打敗你的往往不是你的敵人,而是你長久處於安逸之中所喪失的憂患意識。

曾聽人講過這樣一個寓言故事:

說有個人死後下了地獄,在去閻羅殿的路上,他遇到了一座金碧輝煌的宮殿。

宮殿的主人邀請他留下來居住,那個人對主人說:

「我一生勞碌辛苦,現在只想吃,只想休息,反正就是不想工作。」

宮殿主人答道:「那太好了,這裡恰巧適合你。我這裡有吃不完的山珍海味,享不盡的清福,而且不需要你做任何事。」

那個人聽後十分高興,從此,他每天就在宮殿裡吃了睡、睡了吃。

起初感到非常快樂,但時間久了,就感到無聊煩悶了。

於是,他向主人抱怨說:

「這種每天無所事事的日子真沒意思,我現在對這種安逸的生活已經提不起興趣了,你能不能為我找一份工作呢?」

宮殿的主人回答說:「對不起,我們這裡從來就不曾有過工作。」

又過了幾個月,這個人實在忍不住了,於是他再一次找到宮殿主人說:

「這種整日吃吃喝喝的安逸日子,我實在過不下去了,如果你不給我一份工作,我寧可下地獄。」

宮殿主人冷笑道:

「你以為這裡是天堂嗎?這裡本來就是地獄啊!」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長久地沉浸在自己的舒適圈,就必然會將自己置於危險之中。

很多時候,我們自以為穩定無比的安樂窩,其實是帶走夢想的可怕殺手。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一個強大的企業里,最辛苦的人是誰?」

回答很多樣,但卻很少有人提及「老闆」。

似乎在很多人眼裡,老闆是一個公司里最安逸的人了。沒事看看報,有事開開會,完全是幸福安逸的生活嘛。

其實並非如此。

作為一個合格的老闆,更多的時候,是要做到身體力行、開拓進取的,不僅要適時改變策略,來迎合顧客的需求,更要時刻警惕著自己的對手。

只有老闆的思維在不斷運轉,公司才能蒸蒸日上;若是老闆貪圖安逸、甘於現狀,那這個公司是不會有光明前景的。

俗語說得好:「樹挪死,人挪活」。

我們之所以能夠在生命中不斷進取,不斷發現新的精彩,就是因為我們不會安於現狀,我們敢於打破安逸。

人生是一場較量,活著說難,卻也不難。

難的,是如何活出精彩。

貪圖安逸,不思憂患,只能得到一時的滿足,但勇敢向前、勤學苦幹,卻可以收穫拼搏的喜悅。

別為了那短暫的安逸,喪失了理想,沉淪了自己。

過急則妄

《論語》有言:「欲速則不達。」

所有人都渴望成功,也都希望用最短的時間,來獲取最大的成功,但過分追求速度,往往事與願違,不僅無法成功,還會讓人深陷失敗的泥潭。

其實,成功的唯一捷徑,就是腳踏實地,持之以恆。

世界上從來沒有什麼一夜成名,有的只是日積月累之下的厚積薄發。

武林泰斗金庸先生,學識淵博,著作等身,用一部部精彩的作品,為我們創造出一個浩然正氣的江湖。

然而,金庸先生卻並不過於追求速度。

金庸先生曾說:

「我的性子很緩慢,不著急,做什麼事兒都是徐徐緩緩,最後也都做好了,樂觀豁達養天年。」

快時代,慢生活。

不急不躁,在從容中慢慢沉澱,享受過程,我們終會迎來人生境界中的更上一層樓。

著名畫家達文西十四歲那年,到佛羅倫斯拜著名藝術家弗羅基俄為師。

嚴格的弗羅基俄給達文西上的第一堂課就是畫雞蛋

達文西興奮地照做了,可是第二堂課,第三堂課,老師還是讓他畫雞蛋。

達文西有些耐不住性子,便去問老師:

「為什麼一直讓我畫雞蛋,這有什麼好畫的?」

老師告訴他:

「你不要心急,這一顆雞蛋雖然普通,但從不同角度來看,卻都不一樣,這是基本功。」

達文西聽完很受啟發,耐下性子每天一絲不苟地照著畫。

幾年以後,他的藝術水平超過了老師,最終成為了偉大的藝術家。

心浮氣躁者難成大事,操之過急,只會離目標越來越遠。

荀子在《勸學》中說道:「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人生不能跳躍著前進,我們應當放緩步伐、慢慢沉澱。

要堅信,慢工出細活,欲速則不達的道理。

不著急,不是不思進取,而是拋開成功表面的名利浮雲,從事件本身去觀察形勢,穩步向前。

過取則失

明朝洪自誠有言:「愛重反成仇,薄極反成喜。」

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之中,最令人忌憚的就是存有過度索取的心態。

苛求越多,索取越多,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也就越來越淡了。

《神鵰俠侶》中備受讀者關注的一對夫婦公孫止與裘千尺,就是因為過度索取,而導致失去全部的典型。

蓮花般的臉龐,鐵掌幫的公主,裘千尺的先天條件令人艷羨,但她與公孫止的愛情卻令人扼腕嘆息。

在熱戀之初,他們兩廂愛慕、互相扶持,這對夫妻本來可以琴瑟和鳴、白頭偕老。

但裘千尺對丈夫的求取實在是太多了,想要丈夫服她、愛她、聽從她、忠誠於她。

稍有不如意,便訓斥責罵,讓丈夫公孫止倍感屈辱。

曾經恩愛有加的一對夫婦,就這樣在過度索取中漸行漸遠。

後來,公孫止挑斷了裘千尺的手腳筋,將她扔下深穴,而裘千尺也毀了公孫止幾十年的神功,兩人從此成了不死不休的仇人。

與人交往,切不可索取無度,否則必將遭到對方的厭惡。

即使親如夫妻,亦不能例外。

其實,感情都怕過度索取,不止夫妻之間,朋友相處也是如此。

史記》中就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大梁人張耳和陳餘都是早負盛名的賢士,兩人一見如故,於是結成了生死之交。

後來,秦軍包圍了鉅鹿城,城中的張耳命在旦夕。

在這危難之時,他第一個想到的便是好友陳餘。

在他看來,兩人既然是好朋友,那陳餘就應該不顧危險前來救援,這才是為友之道。

於是,張耳便多次派人召陳餘來救援,甚至還說道:「你若是再不來救援,我們便絕交吧。」

此時的陳餘兵力不足,完全不是秦軍的對手,即使領兵前去,也不過是送死罷了。

於是他選擇了隱忍不發、等待諸侯的援軍到來。

後來在援軍的幫助下,張耳成功脫險,可他對陳餘的見死不救十分不滿,於是他再一次向陳餘索要兵符。

面對著張耳的過度索取,陳餘不禁愕然道:

「我之所以不來救援,不是因為我貪生怕死,而是白白送死、於事無補,我是想留著有用之身,為您報仇啊;

想不到您這樣索取無度,既然如此,那我們就一拍兩散吧。」

貧困時期尚且能夠推心置腹,等到有了自己的勢力後,便為了鞏固權勢而互相懷疑、過度索取,這使得兩人漸漸失去了對彼此的信任,最終反目成仇。

人生如同海上行舟,過度索取,只會讓自己的小船愈加沉重,最終沒入大海;如果懂得適可而止,則會獲得一身輕鬆,最終揚帆遠航。

放平心態,捨棄過度索取的貪婪,讓萬事萬物都追求自然而然的從容。

此時,你會發現,你想要的,一直都在手中。

穿行於生命的旅途,好比抓著一把流沙走路。

握得越緊,做得越過,失去的反而更多。

凡事都不能做得太過,否則就是失了分寸,丟了本心。

為人處世的最高境界,便在於恰到好處。

過驕則敗,做人別太驕傲,要學會謙卑地審視;

過安則危,處世別太安逸,要學會警醒地進取;

過急則妄,做事別太急躁,要學會踏實地累積;

過取則失,對人別太苛求,要學會適度地奉獻。

只有握好分寸的尺,守好做人的度,我們才能生活融洽、人生順遂。

要想把握屬於你自己的人生,就從懂得適度開始吧!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和

來源:有書共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