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為什麼你學了那麼多知識,依舊教不好自己的孩子

還記得一次寶寶生病,去婦幼保健院住院陪護的經歷。至今想起還記憶猶新。

當時一位同病房的孩子正在寫作業,母親在一旁幫他輔導,本應該是一副和諧美好的畫面。

誰知,這位母親竟然聲音越來越大,到最後竟然是變成了一種咆哮。

這種咆哮聲讓整個房間的氛圍瞬間凝固,她的吼叫聲讓我的腦袋陣陣發悶。

那位不到六歲的孩子,面對眼前的試題和呵斥,完全不知所措。

這件事情引來了病房家長的討論,也讓我陷入了思考,到底是什麼讓這位表面上弱不禁風的女子發出近乎歇斯底里的吼叫,這位孩子的幼小心靈會受到怎麼樣傷害,在這種教育下,他的未來會是怎樣?

在大家的討論中,焦點一直都在媽媽身上,而不是孩子身上。換而言之,大家認為需要改變的媽媽而不是孩子。

老婆的姐姐有次跟我聊天,說自己也讀了很多書,也學了很多知識,但是發現都無效,因為我一看到他搗蛋,我瞬間氣瘋!大腦完全一片空白!

壞情緒會讓你的智商為零,不管你有多博學。

顯然,當我們無法做好自己的情緒管理,便想要去改變孩子的行為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正如拿破崙所講: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

可見情緒管理不光在親子教育上至關重要,想要獲得成功的事業,美滿幸福的生活,情緒管理是人生的必修課!

在管理自己的情緒之前,首先我們要去感受到自己的情緒的存在。因為情緒,並不同於實體。情緒是種無形的東西難以捕捉。我們一般所謂的感受到,也許只是情緒導致的結果。

比如說孩子晚上不睡覺,你打了她的屁股。通常情況下,大多數人只會想起敘述你生氣造成打屁股的結果,而不會敘述你情緒產生的這個過程。情緒產生的過程才能被稱作情緒。

所以,我們要去鍛鍊自己覺察情緒的能力。

舉例:當你同孩子吃飯時,他突然將食物吐了你一身!此時,你會感覺到自己的身體反應的產生,例如:有股血衝到腦門或者喉嚨發緊,或者雙手充滿力量等等。

當你處於這個階段時,你只需要做的便是,什麼也不做!給自己按下暫停鍵,靜靜地感受你當下情緒,並給它一個定義,比如:我生氣了,我傷心了,我很開心……

接下來,問問自己,你為什麼生氣?是出於你對孩子的關心?你希望他可以通過飲食均衡以保證身體健康。或者,你需要輕鬆,希望他快點吃完飯,以至於可以休息,或者需要自由,更多屬於自己的時間?

當你給予這個問題一個答案時,你會發現奇蹟發生了,情緒在你的思緒中正在慢慢溜走!此時此刻,你已經比按下暫停鍵前冷靜許多。

你也會發現,所有情緒都來源於你的某種需求沒有被滿足!而非他人的行為所直接導致。

其實責任並不在於孩子,而在於你的需求沒被滿足。你的暴跳如雷,歇斯底里,有可能只是一種推卸責任的表現。

覺察的過程是給予情緒一個流失的通道

情緒並非忽視無助地積壓,因為它總有一天會在某件行為上以更加強烈的形式表現。

情緒不是肆無忌憚地釋放,因為你總會在情緒失控的情況說出傷害他人的糟糕言語。

《活出生命的意義》的作者弗蘭克爾在集中營中經歷了一段極其黑暗的日子,但他發現有人在這種環境下,依舊有人選擇愉快的生活態度。

一般情況下,人們都習慣於被環境左右。孩子考試成績不好,或者說某些未能順從你意願的行為,都會讓你火冒三丈!

那此時你的火氣是如何產生的?

也許有人會說,這不是很簡單嗎,他要是聽話好好話,我便不會生氣了。

簡而言之,當你看到孩子成績差,本能地覺得擔心,想立刻發脾氣,但這種擔心並不是由孩子引起的。它是由你意識中對孩子學習根深蒂固的印象「孩子成績差,未來就會不幸福」引起的。

這種現象,心理學上稱為「情緒ABC理論」。

A是指「激發對象」(Activating Event)--孩子的學成績差。它進入我們的認知,激發了我們固有的「信念」(Belief)--孩子學習差,未來會過得不幸福。這種信念繼而引起我們一系列的反應和行動(Consequence)--吼罵孩子或責罵。這才是整個情緒產生的流程。

在這個體系中我們會發現,孩子當下學習成績差的事實是無法改變的,而引起我們發生何種反應和行動的取決於我們持有何種固有信念,從而只要我們改變我們對於孩子學習成績差的這個事實的固有印象,會直接改變我們的行為,這將大大地提升我們情緒控制的能力。

事物的判斷往往只具備相對性,而不具備絕對性。人們總是習慣因某件事情的結果或錯誤認知而為其貼上決定其性質的標籤

學習成績差其實不能夠代表這個孩子的未來,只能代表當下他在某一次固定領域考試的表現水平,而我們卻誇大其詞,將其貼上一輩子的標籤。某次的失敗並不等於失敗者!

幼小的孩子將玩具到處亂扔的原因經過科學研究發現是幼兒正在學習空間空間獲取及位置定向的能力,以判定自我與空間之間的關係,而並非他是一個不懂得珍惜和愛護的孩子!

所以,當我們打破和審視自己的已有認知,我們會變得更有智慧,而智慧是善於情緒管理者的標配!

佛學中,有種概念叫做執念。

還記得一位家庭主婦每日非常辛苦,早起打掃衛生,購物,帶孩子,做午飯,哄孩子睡覺。日復一日!

她在閒聊中告訴我,她感覺很辛苦,整個人的情緒很壓抑,非常希望周圍有人能夠幫我分擔!

但是,當我問到你可以兩天打掃一次屋子啊,你也可以有時候不用做飯點外賣吃啊。然後,她的回答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執念的力量。

衛生一定要乾淨,外面的飯不好吃而且不衛生,還不如自己做。

我們總是過於喜歡為了得到,而對有些無關緊要的觀念過分執著,以至於讓自己壓力變大。因為,得到必然要付出,這是亘古不變的真理!

想要的越多,付出的越多。累,有時候是自己給自己的!

懂得做減法是種智慧,這樣的人才會更容易獲得美好的人生!

孔夫子說: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當你將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時,會發現只有你自己做自己的主人,才能夠掌控自己的人生。這便是佛陀所講的主人翁意識。

情緒的存在,常常把我們帶入到慣性的漩渦之中,在這過程之中失去自我!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傷害他人和自己。

對於孩子來說,我相信一味母親在面對情緒的態度,會為他的人生樹立影響一生的榜樣!

塞繆爾說:「世界界如一面鏡子:皺眉視之,它也皺眉看你;笑著對它,它也笑著看你」。

所以,掌控自己,做自己的主人。用寧靜,安詳,智慧的人生態度,譜寫孩子幸福快樂的人生樂章!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和

來源:人生掌控者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