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雷達之父束星北:從物理學家變清潔工 悲慘離世

縱觀千年歷史,無數英雄人物為國家建設拋頭顱灑熱血,他們的名字被世人永記,成為代代傳承的榜樣力量。但我們都知道,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為英雄,總有些人會遺憾不得志,鬱郁不得終。

號稱「中國愛因斯坦」的束星北就是那個令人惋惜的存在,作為中國雷達之父,束星北一生都在為祖國而奮鬥,但無奈時運不濟,掃廁所幾十年,死後遺體被遺忘,高度腐爛埋操場。

中國雷達之父

1907年,束星北出生在揚州的一個地主家庭,殷實的家境讓他獲得了良好的教育條件。在19歲時,束星北在家人的支持下自費赴美留學,在愛丁堡大學、劍橋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名校深造。在國外,束星北接受了高端教育,他的師父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達爾文,他也曾是愛因斯坦的助手。

即使在人才濟濟的世界名校,束星北依舊用自身才華征服了眾人,在獲得麻省理工的碩士後,束星北的知名度更上一層,被譽為「中國的愛因斯坦」。由此來看,束星北的才能足以讓他在相關領域內發光發熱,還能享受到極好的待遇。

但在結束學業後,束星北並沒有留在美國,毅然決然地回到了條件艱苦的中國。1931年,束星北踏上了歸國的旅程,此時的中國正處於戰亂中。為了給中國的勝利添磚加瓦,束星北接受邀請,到浙江大學任教。

當時政局混亂,束星北的任教生涯也並不平靜,除了曾在浙江大學任教外,束星北還曾輾轉暨南大學、南京中央軍官學校等多所學校。知識豐富的束星像永不停歇的河流,將畢生所學悉數傳授給自己的學生,為國家培養了眾多優秀人才。

1945年,為了防止日軍的空襲,政府邀請束星北參與研製雷達設備。在接到政府邀請後,束星北和眾多專家全身心投入到雷達的研究中,期間還參與建造了不少軍工器材。歷經數月,束星北和專家們終於研製出了中國第一部雷達設備。

由束星北前輩所研發的雷達足足有十公里地探測範圍,這在發揮搜尋敵人以及發現隱蔽武器的運用上,有著巨大探照作用。也正是因為如此,束星北前輩被稱為「雷達之父」。

束星北領導研發的雷達設備為中國贏得勝利做出了卓越貢獻,為了紀念這位建立卓越功勳的英雄,人們把束星北稱為「中國雷達之父」。在束星北看來,自己研發雷達只是為了阻擊日軍,並沒有考慮過自身前程和功績。

固執的天才

淡泊名利的束星北一心為國,為了培養後輩的愛國心,他從小就要求孩子們牢記自己的使命。束星北曾給後輩定下一個規矩,那就是孩子們可以出國留學,但學成之後一定要回到中國,為中國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

在家人看來,束星北完全是一個「固執」的老頭,執著地要求後輩們都留在中國,不能到國外定居。其實,束星北的固執並不僅僅體現在家庭生活中,工作中的他也曾因固執而踏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在戰爭勝利後,全國百姓都在歡呼雀躍,慶祝自己終於迎來了嶄新的明天。在那個時期,中國各方面在混亂中逐步發展,科研過程也難免會沾染一些政治意味。對於國家發展來說,這種局面或許是有利的,但對於束星北來說,他的內心卻多了惆悵。

作為一名任教十多年的老師,束星北的心中一心嚮往科研,他只想用畢生所學教書育人,並不想參與到政治中。當時,在中科院工作的好朋友王淦昌極力邀請他到中科院工作,在王淦昌看來,中科院是一個人才聚集的地方,束星北的才華能在這裡發揮極大的作用。

但束星北認為中科院過於政治化,自己無心參與,便拒絕了王淦昌的邀請。在謝絕邀請後,束星北想要繼續任教,便去了山東大學。由於山東遠離國家政治中心,學院裡的學習氣氛十分濃厚。在山東大學,束星北似乎找到了心之所向,用特有的教課方式給學生們講解複雜難懂的物理知識。

時運不濟

在山東大學任教期間,束星北感受到了輕鬆與自由,他慶幸自己沒有接受好友的邀請,慶幸自己選擇了喜歡的生活方式。但令所有人沒有想到的是,在混亂年代,中科院竟成了唯一沒被污染的科研場所,束星北所在的山東大學在混亂的狂潮中被瞬間吞沒。

由於束星北不喜歡和政治扯上聯繫,在工作的過程中也常不顧及領導們的臉色。在與領導談話的過程中,「哲學」與「科學」之間常會碰撞出激烈的火花,崇尚哲學的領導們有著自己的看法,堅信科學的束星北也毫不讓步。

堅持己見的束星北在領導眼中留下了不太好的印象,以至於束星北就成了領導眼中特殊的存在,在開大會時,領導們常對束星北的言論進行批評教育。在束星北看來,領導的批評並無大礙,但這些小事堆積起來就成了大問題。

1955年,在國家大力改革的時候,束星北受到了無妄之災。在小人的陷害下,束星北被扣上帽子,被迫停職審查。3年後,束星北開始了自己的勞動管制生涯,神采飛揚的物理學家成了廁所清潔工,這一掃就是十幾年。

在接受勞動管制期間,束星北也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提出了很多有用的科學計劃,也撰寫了不少專業性論文,但束星北所做的一切都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甚至有些人還對他的研究不屑一顧。從高台上落下,曾經備受追捧的教授成了人人譏諷的對象。

在打掃廁所期間,廣播裡傳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的消息,舉國上下一片歡騰,參與研究的科學家們也成了人人崇敬的英雄。這些成功的科學家中有束星北的好友,也有束星北的學生,但唯獨少了束星北。此時的束星北突然意識到,自己的滿身學識竟沒了用武之地。

悲慘離世

1979年,中科院給出100萬科研經費,決定找人計算飛彈軌跡。面對這樣的巨額獎勵,卻沒人敢接下這個任務。

但是,束星北走進了錢學森的辦公室,他只要了這幾樣東西:一個手搖式計算器,一支筆,一撂紙一個安靜的處所。幾天後,束星北前輩交出了答案。但是那100萬的獎勵經費,他卻分文沒要。這一年,束星北前輩73歲了。在這一年,束星北的冤屈終於得以平反,此時的他已經白髮蒼蒼,再不復當年的神采。

在冤屈平反後不久,束星北就患上了重病,躺在病床上的他知道自己沒辦法再為祖國效力,便決定將自己的遺體捐獻出去。在束星北看來,自己雖有80歲高齡,但自己的大腦仍停留在20歲,還保持著無限的活力。

1983年,束星北在青島病逝,他的遺體被送往青島醫學院。但當時青島醫學院正在進行領導換屆,醫院裡各項工作交接正處於混亂時期,束星北的遺體被送往醫學院後就被人們遺忘了。

半年之後,當人們終於想起束星北的遺體時,束星北的遺體已經因為不當保存而腐爛,他的遺體已經不能用作科學研究,就連標本也難以製作。

為了儘快將束星北的遺體處理,青島醫學院派了兩名學生將束星北的遺體埋葬小樹林裡。但這兩名學生覺得太麻煩,便直接將遺體埋在了操場的雙槓下面。

一代物理學大家就這樣被人們草草埋葬,他的成就也逐漸被遺忘,對於束星北來說,這樣的結局未免太過遺憾。但在遺憾之時,他的愛國情懷和求知精神則將成為我們學習的榜樣。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夏雨荷

來源:柳葉風動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