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有一種智慧:忙時不慌,閒時不廢

事繁勿慌,事閒勿荒。

老舍先生說過一句話:

「生命是一種律動,需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這變而不猛的曲折里。」

年輕總想著快馬加鞭地拼搏,以為人生都該調到加速檔。

走過半生才知道,操之過急,或者停滯不前,都不是生活最好的節奏。

有一種智慧,叫忙時不慌,閒時不廢。

在自己的節奏里,平靜地對待生活,人生方能走得更從容。

01

忙時不慌

每個人都有過一段兵荒馬亂的歲月:

所有的事情湊到一塊,每一件都跟自己有關,哪一項都難以逃脫。

一天下來忙得團團轉,來不及喝一口水,卻似乎什麼都沒有做完。

面對眼前一堆亂七八糟的事情,頓時感到焦頭爛額,抱怨的話也不禁脫口而出。

生活就像一場拳賽,越是心浮氣躁,越容易自亂陣腳。

遇事不慌不亂,是每個成年人應有的自覺。

「帶貨女王」薇婭曾分享過一段經歷。

直播結束後已經到了凌晨,團隊的十多個同事開始跟她對接工作:

匯報當天銷售情況,確認第二天直播產品信息,行程對接,產品試用安排……

一旁,助理在不停提醒,馬上要出發拍雜誌。

已經比計劃晚了半小時,就這個緊急關口,一個同事衝過來說,還要再錄一條宣傳短視頻。

薇婭當時瀕臨崩潰,對團隊大聲說了一句:「我已經連續三天只睡兩小時了……」

可話剛說出口,她馬上意識到氣氛不對勁,於是趕緊改口:「我的時間有限,你們快速告訴我錄製的重點。」

薇婭說過一個比喻:

「我們好像都穿上了故事裡的那雙紅舞鞋,在急促的音樂聲中無法停下舞步。」

為了不讓自己陷入又忙又亂的死循環,薇婭從創業開始就有復盤的習慣。

不管多晚收工回家,她都會抽一點空,復盤當天的工作,溝通一些待解決的問題以及新想法。

正是這種復盤,讓薇婭即使再忙也能找准節奏,讓緊繃的神經暫時放鬆下來。

人這輩子,總是被不斷催趕著前行。

心浮氣躁的人,全局皆亂;真正的強者,心有定性。

控制住情緒,保持清醒的頭腦,便能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笑到最後。

02

閒時不廢

知乎上有個問題:真正閒下來了,你會做什麼?

一位網友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辭職後的日子,剛開始很舒服,熬夜看比賽,睡到自然醒,醒來打遊戲,餓了叫外賣。

可久而久之,生活發生了很大變化。

人變得越來越懶,作息越來越晚,慢慢變成了黑白顛倒。

有時候一覺醒來,就到了下午五六點。

別人工作了一天回到家裡,而自己睡眼惺忪、口乾舌燥,一天才剛剛開始。

在家的這段時間,網友發現一個扎心真相:

長時間的休息,並不會讓狀態變好,反而讓人走下坡路。

很多時候,不是你在打發時間,而是時間在打發你。

愛因斯坦有句話說:

「人的差異在於業餘時間,業餘時間生產著人才,也生產著懶漢、酒鬼、牌迷、賭徒。」

人活著,有閒是福。

當生活的節奏慢下來,有的人在放鬆,而有的人在放縱。

到頭來,越閒越廢,越閒越累,從前積攢的力量都被消磨殆盡。

老話說:「閒中不放過,忙處有受用。」

真正厲害的人,都把閒時當成增值期。

在這段美好的日子裡,放慢腳步,悄悄拔尖,為明天的起跑做足準備。

03

在自己的節奏里過好一生

前段時間有句話很流行:

廢掉一個人最隱蔽的方式有兩個,一個是讓他一直閒著,一個是讓他忙到沒時間成長。

人一旦太閒,無所事事,便容易胡思亂想。

人如果太忙,生活便如同一團亂麻,難以灑脫前進。

正如教育家黃炎培說的:「事繁勿慌,事閒勿荒。」

前段時間跟一位女性朋友聊天。

臨近項目結束,她作為負責人,每個環節都需要親自把控。

事件清單上的工作已經列滿,不時還有麻煩事冒出來。

可最讓我佩服的是,就算忙到昏天黑地,她也沒有一句怨言。

在社交平台分享最多的,是自己的心得感悟。

她一直堅持一個處事原則,事分優先級,按照自己的節奏,一件件有條不紊地處理好就行。

一次深夜,看到她的動態,我調侃她是「拼命三娘」。

她說:「現在雖然忙,但都在自己的掌控內,朝著定下的目標,往前每走一步都是收穫。」

項目結束後,她好好休息了一個月。

她早就給自己的假期做好了計劃:

去沒去過的地方旅行,讀工作以外的閒書,去見思念已久的人。

她把閒下來的每一天,都安排得井井有條。

不快走一步,不虛度一分,用自己的節奏,把日子過得有聲有色。

控制好生活的節奏,我們就把握了自己的人生。

《菜根譚》有言:人太閒,則別念竊生;太忙,則真性不見。

工作不必推進太猛,給自己留喘息的機會;休息時可以放空,但不能迷失。

忙時認真賺錢,閒時提升自己。

一張一弛間,收穫的都是成長的喜悅。

我們每個人,就像小船在海上航行,過快過慢都難以控制。

快了慣性太大,遇到障礙很難避開。

慢了隨波逐流,到不了想去的地方。

唯有適宜的速度,才能操縱自如。

人活一世,忙時守心,閒時修心。

願你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節奏,動時奔騰不息,靜時沉澱自己。

與朋友們共勉。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和

來源:洞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