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電子市場假晶片泛濫 部分流至海外

長期以來,中國電子市場 假冒偽劣產品泛濫,中國人只要有條件的,都是儘量避免買國產產品,再便宜也不買,甚至包括蘋果等國際品牌,也儘量避免買中國製造的,因為很可能出現質量問題。

據中國晶片代理商透露,隨著全球晶片短缺狀況加劇,大量以舊翻新、以次充好的假晶片充斥中國電子市場。中國電子產品質量更受質疑。(SAM YEH/AFP via Getty Images)

中國電子市場長期存在假冒偽劣產品,但隨著全球晶片(晶片)短缺狀況加劇,中國假冒偽劣產品更加泛濫,大量以舊翻新、以次充好的假晶片充斥市場,致使中國電子產品質量更受質疑。

中國經濟觀察網報導,有晶片代理商透露,假冒或翻新晶片一直在中國電子領域流通,其生產和銷售甚至形成一條造假流水線。因晶片短缺,今年以來晶片造假活動更加猖獗,原本偷偷摸摸進行的造假,現在變得非常高調。從價格上看,之前二手晶片都是半價出售,現在甚至和市價持平。

代理商表示,假晶片以兩種形式存在:一種是企業從電子垃圾中回收晶片,去除晶片上的標識,然後進行清潔包裝,再以低價賣給下游;另一種是將正規生產線上的殘次晶片進行封裝,再以次充好賣給下游。

據代理商透露,與真品相比,假晶片的性能、可靠性和保存期限通常達不到標準。當然,如果產品更新換代快,且不在極端條件下使用,則不容易暴露問題。但一旦出現問題,其風險和成本將轉嫁給整機廠商和消費者。

中小企業受影響最大

中國晶片長期依賴進口,國外生產的晶片,要經海關、分銷商、貿易商、配套商等多個環節,最終流向整機廠商。與大廠商相比,中小型企業通常無法向原廠採購,只能選擇第三方分銷商。這樣一來,中小企業就成了假晶片的最大買家,也是最大受害群體。

例如,有個小企業在設計一款小信號採集板時,前端模擬信號電路採用了多片運算放大器AD8512ARMZ,他們批量購買了幾百個。但當電路板全部做好後,調試階段始終顯示不正常。他們以為是設計問題,但經晶片拆解公司對比正規渠道購買的晶片發現,問題出在假晶片上。

據報導,廣東深圳福田區華強北商業區遍布假晶片經銷商,華強北已經成為亞洲IC(積體電路)產品的最大集散地。據信華強北的造假程度已經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

部分假晶片流至海外

經濟觀察網報導說,假晶片主要流通於消費電子領域。與汽車和工業產品不同,消費電子整機廠商通常不會對晶片及其供應商進行長期驗證和測試,特別是利潤較低、對晶片性能和工藝要求不高的產品或新換代較快的產品,最容易為假晶片提供市場。

報導指出,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子元器件交易集散地之一,中國大大小小的商家,每天都在進行數以萬計的電子垃圾拆解,從而為假晶片提供市場。其中大部分假晶片在中國境內流通,但也有很多流至海外供應鏈。

假晶片直接流至中國境外的數據不得而知,但是否會隨出口的電子產品流出境外則引起外界關注。

據中共國務院發布的數據,2020年,中國手提電腦等「宅經濟」產品出口總額為2.51萬億人民幣(約合3770億美元),同比增長8.5%,手提電腦、平板電腦、家用電器等消費電子產品出口合計增長22.1%。

另據中共商務部數據,今年1-4月,電腦、手機、家用電器等「宅經濟」產品帶動出口增長,拉高整體出口增速6.9個百分點。

中國假晶片泛濫原因

北京市盈科(深圳)律師事務所高級股權合伙人朱逸聰表示,依據中共現行法律,重新包裝晶片屬於假冒註冊商標產品,以次充好的晶片屬於偽劣產品,銷售這兩種晶片都屬於違法行為,但在中國很少採取法律行動。

晶片代理商解釋說,買方起訴追責的情況並不常見,背後有很多阻力。比如,對晶片「以次充好」的鑑定很模糊,需要專業機構來評判。同時,晶片的渠道企業(生產商和消費者之間的第三方)通常沒有正規組織,甚至是空殼公司,一直告下去對買方不利。

另一種情況是,有些買家因缺貨或需要降低成本,對非法晶片採取默許態度,故意將真假貨混在一起使用,這也是造假產業鏈得以形成的原因,而最終用戶和消費者不得不承擔所有風險。

針對中國電子產品質量問題,旅美中國投資策略專家、中國外貿專家Mike Sun告訴大紀元,長期以來,中國電子市場假冒偽劣產品泛濫,中國人只要有條件的,都是儘量避免買國產產品,再便宜也不買,甚至包括蘋果等國際品牌,也儘量避免買中國製造的,因為很可能出現質量問題。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葉淨寒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