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飲食文化 > 正文

俗話說:「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是什麼意思呢?有依據嗎?

中國的美食文化博大精深,中國人對美食的製作和品嘗也頗有研究,除了眾所周知的八大菜系之外,很多隨便做的家常菜也同樣廣受歡迎。懂行的人都知道,一道受人認可的美食除了需要好食材之外,如何處理和製作食材也很重要,其中就包括調料的搭配。中國民間流傳著很多製作美食的方法,其中農村有一句俗語叫做「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蔥姜蒜和韭菜都是做菜時經常能用到的調料和輔料,從字面上來看,「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的說法似乎並不符合常理,這是因為很多人都理解錯了,實際上我們如今聽到的這句俗語是簡化過後的,完整的說法是「魚不宜蒜,牛不與韭,肉不離姜」,這句話應該如何解釋呢?

「魚不宜蒜」的說法是從味道方面來考慮的,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是自己做魚還是還是到餐廳飯店吃魚,很多人都有在魚出鍋的時候放蒜的習慣,但是懂行的人並不提倡這樣的做法。這是因為魚肉本身就有一種清淡鮮香的味道,最好是清蒸淡做,才能品嘗到魚肉本來的味道,如果在魚肉中放了太多的蒜末,濃烈的蒜味反而會覆蓋住魚肉本來的鮮嫩味道和香味。

「牛不與韭」的意思是,牛肉最好不要和韭菜出現在同一道菜中。食物也有相生相剋的道理,從健康方面考慮的話,很多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的不同食材都不能同食,其中就包括牛肉和韭菜,因為牛肉是溫性食材,韭菜也是至陽的植物,還有「起陽草」的稱號,如果把這兩種食材放在一起製作,食用過後對人的健康反而會有不好的影響,比如引發腹瀉之類的情況。

至於「肉不離姜」的說法,其實也不用做過多的解釋,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是豬肉,不管是炒還是燉,都少不了要放幾片姜,這主要是為了去除豬肉中的腥味,讓肉的味道更加新鮮。經常食用生薑對人的身體也有好處,比如能夠驅寒等等。所以這樣的做法實際上是一舉兩得。

以上就是對農村俗語「魚不宜蒜,牛不與韭,肉不離姜」的具體解釋,這是老祖宗們留下來的做菜之道,很多年來一直在農村流傳,不過由於現在會做菜的年輕人越來越少,很多人也把這句俗語的意思理解錯了,經過這一番解釋才算弄明白,你覺得民間的這些做菜之道有道理嗎?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宋雲

來源:泡麵小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