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陳美華:警覺中國威脅歐盟推「全球通道」、「印太戰略」

作者:

最近歐盟一連串動作劍指中國,先是啟動"全球通道"計劃(Global Gateway,或譯"全球門戶"),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競爭,緊接著提出印太戰略。從立陶宛到整個歐盟,對中國威脅的警覺升高!

立陶宛向民主陣營靠攏與台美展開熱絡外交活動

"我很高興看到立陶宛和台灣的關係改善,希望關係能更密切!"立陶宛女士歐淑娜在台北舉辦的"立陶宛線上採購洽談會"上這樣說,她穿著立陶宛傳統服飾,成為鏡頭焦點。嫁到台灣六年的她說,同享自由民主價值是立陶宛希望和台灣發展關係的重要原因,她不認為中國對立陶宛的制裁是個大問題。

在洽談會現場,另一位來自立陶宛的台灣媳婦伊蓮娜在台灣住了17年,她操著標準的國語說:"我很開心,最近這麼多交流,友誼一直在發展,所以我非常開心!"她希望更多立陶宛商品進口台灣,台灣的好商品也能出口到立陶宛,更希望雙方了解彼此的文化,發展旅遊。

立陶宛今年以來因為退出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17+1互動機制、國會表決通過認定中共對新疆維吾爾族施行"種族滅絕"、允許台灣在立陶宛設立名稱含"台灣"的代表處等事件,遭北京以政治、經貿等手段強力施壓。 中共外交部召回駐立陶宛大使,並要求立陶宛也召回駐華大使。

立陶宛外交部表示,在一個中國原則下,立陶宛決心和歐盟及世界上其他許多國家一樣,發展與台灣的互利關係。搬出一中原則沒有讓北京息怒,立陶宛也沒有停止向民主陣營靠攏,展開熱絡的外交活動。

立陶宛外交部長蘭茨貝爾吉斯赴華盛頓訪問,9月15日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會晤,美國副助理國務卿墨菲率團訪問立陶宛,討論雙邊經濟合作及進一步強化緊密連結。台灣駐美代表蕭美琴12日在雙橡園接待到訪的立陶宛國會外交委員會主席,外貿協會15日在台北舉辦了第一場"立陶宛線上採購洽談會"。台灣的經貿訪問團即將出訪立陶宛、斯洛伐克和捷克。

這個人口不到三百萬的波羅的海小國站上抗中挺台的第一線,獲得美國老大哥的支持。歐盟輪值主席國斯洛維尼亞總理也致函歐盟成員國領導人,指責中國驅逐立陶宛大使,影響了中歐整體關係,並呼籲各國團結起來防止中國威脅任何一個國家。

台灣外貿協會15日在台北舉辦第一場"立陶宛線上採購洽談會",協助雙方企業對接。

是什麼讓立陶宛如此有底氣?台灣歐洲聯盟中心執行長鄭家慶說,立陶宛退出17+1是因為中國的承諾沒有實踐,沒有帶來經濟繁榮,反而中國把他們想推動的政策對當地國施壓。他說這也跟立陶宛國內政黨輪替有關,新上台的政府更強調民主價值。立陶宛希望跟亞洲和印太有更深的經貿關係,因為跟中國來往無助於發展關係,還經常有一些非經貿的影響。立陶宛聲明並不是反中,而是希望在一中原則框架之下和台灣發展務實合作,也希望跟印太地區包括韓國等國家發展關係。

鄭家慶說,全球化程度愈高,跟中國關係愈密切,就愈不容易忽視中國。立陶宛的經濟遠遠比不上德國,甚至比不上像波蘭等其他國家,因此,面對中國壓力是有,但沒有太大損失,因為與中國合作,許多承諾根本沒有兌現。所以立陶宛希望分散風險,如果只參與中國的17+1,對立陶宛的發展不利,因此尋求理念相近,可合作的經貿夥伴。台灣很小,卻能躋身世界供應鏈,這樣的台灣經驗可提供效法。而且,台灣和中東歐國家更適合雙邊企業對接,台灣的信息通信技術產業、科技供應鏈產業、中小企業的活力等,都適合與經濟規模小的國家合作,彼此的經濟類型可能更相似。何況中國現在國進民退,經濟變數較大,在中美糾紛中也容易被捲入,因此,在印太地區,台灣肯定是非常好的合作夥伴。

立陶宛每年對中國出口3.57億美金,中國排名立陶宛第22個出口市場,立陶宛每年從中國進口18億美金。中國並不是立陶宛最大的貿易往來國家。

台灣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說,立陶宛有優良的農產品,近年重點發展生技和金融科技,雷射雷射產業也居世界領先地位,雷射在半導體產業是重要技術,這和台灣半導體產業高度互補。去年台灣從立陶宛進口金額兩千萬美金,主要為農產品,台灣出口立陶宛七千五百萬美金,主要是機械和信息通信產品,他有信心未來雙邊貿易會擴大成長,他說:"要看更寬廣的產業格局,立陶宛軟體強,台灣硬體強,有很多合作空間。"

中東歐國家、尤其立陶宛等波羅的海國家與中國貿易量小,中國的經濟懲罰無法產生很大作用,還有對共產黨統治年代蘇聯的壓迫記憶,讓中東歐國家立場逐漸偏向反中,在立陶宛送疫苗給台灣後,斯洛伐克、捷克和波蘭也相繼贈送台灣疫苗。

鄭家慶說:"台灣也不是只靠民主價值口號,而是實際可以協助產業轉型。"台灣的商品應用能力很強,中東歐國家的基礎科研成果很好,過去是蘇聯的衛星國家,有好的人才和紮實的科研能力,但是缺乏將技術轉成商品的能力,台灣有很多中小企業可協助將科技商用化,這是中東歐國家希望培養的能力,台灣和中東歐國家可以合作得更廣更深。鄭家慶指出,中東歐國家對於共產集權的警戒心比較高,因此更傾向與民主國家合作。

歐盟推出印太戰略內容多次提及台灣

不只是中東歐,歐盟也有轉向的氣氛,最近歐盟一連串動作,劍指中國。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9月15日告訴歐洲議會,將啟動"全球通道"計劃(Global Gateway,或譯"全球門戶"),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競爭。緊接著歐盟執委會16日提出戰略共同通訊(Joint Communication),闡明歐盟的印太戰略內容。

歐盟印太戰略內容表示將加強與印太地區夥伴合作,其中明確表示將尋求與沒有貿易和投資協定的夥伴(例如台灣)建立深厚的貿易和投資關係。另外指出,為解決半導體供應鏈中的戰略依賴性,將與日本、韓國和台灣等夥伴合作。這份共同通訊還表示,近年印太地區的地緣政治動態引發激烈競爭,圍繞有爭議領土和海域的緊張局勢,引發中國在內的大規模軍事集結,而南海和東海以及台灣海峽的緊張局勢加劇,可能會對歐洲的安全和繁榮產生直接影響,因此歐盟將探索其成員國在印太地區強化海軍部署的方法。

台灣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卓忠宏表示,繼法國從2019年開始提出自己的印太政策,之後德國和荷蘭也相繼提出,歐盟就開始制訂自己的印太政策,重點是經濟合作和軍事合作。歐盟印太戰略本質是亞太政策的延伸,重新檢討對中國的經濟依賴,希望分散市場,更重視歐盟和其他亞太國家之間的關係,那這其中當然包括台灣。歐盟積極建立完整的經濟戰略,不只和中國來往,更要強化其他印太國家合作,歐盟已跟印尼和菲律賓簽定了自由貿易協定,也跟日韓星越中簽了投資協定,現在正與印度、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商談貿易協定。

在軍事方面,歐盟希望結合歐洲國家力量成立自己的軍隊,目前歐盟軍事力量以德法為主力,歐盟認為需要能在海外長距離作戰的海軍,以應對可能發生的南海衝突。

歐盟"全球通道"計劃抗衡中國"一帶一路"

 

 

立陶宛遭中國以政治、經貿等手段強力施壓,最近開始與台灣加強經貿合作。

台灣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卓忠宏表示,歐盟在2019年就推出歐亞連結計劃,推動基礎建設、數位經濟和能源合作等,就是衝著"一帶一路",隨著中美衝突惡化,歐盟也開始檢討亞太政策,以前歐盟的亞太政策起碼一半都聚焦中歐關係,現在修正,分散中國供應鏈,更強調人權、環保和法治。歐盟的"全球通道"計劃希望建立一個透明良好治理的基礎建設計劃,作為雙邊投資合作基礎,第一個重點就放在非洲,因為"一帶一路"在非洲造成很大的債務陷阱,現在因為疫情,很多國家更付不出貸款,例如南非、吉布地、衣索比亞都深陷債務,中亞的吉爾吉斯也是,這些國家都跟歐盟地緣有很大關係。"一帶一路"伸進中東國家和非洲,有點像螃蟹的兩個鉗子,包圍著歐洲大陸。"全球通道"計劃另一重點強調半導體,公布晶片法,希望歐盟會員國分工調整產業。

歐洲議會為深化台歐關係提出路線圖

 

 

立陶宛女士歐淑娜(右)在台北舉辦的"立陶宛線上採購洽談會"上穿著立陶宛傳統服飾,成為鏡頭焦點。她說,同享自由民主價值是立陶宛希望和台灣發展關係的重要原因,她不認為中國對立陶宛的制裁是個大問題。

近日歐洲議會外交委員會還通過《歐盟-台灣關係與合作》報告草案,建議將"歐洲經貿辦事處"正名為"歐盟駐台灣辦事處"。

鄭家慶表示,這是歐洲議會總結台歐關係現況,對未來合作的方向提出可行方向,以深化台歐關係,儘管決議沒有約束力,但畢竟這是正式的報告,執委會必須針對報告內容做出回應。報告中提及台歐雙邊投資協議,希望強化雙邊關係,報告要求執委會在年底前提出可行性研究報告,希望有助於經貿談判啟動,這是很務實的建議,也有助歐盟釐清台歐經貿現況的困難和合作的可能性。在經貿之外,報告提出對台歐全方位的雙邊關係進行再檢視和再深化,其中也提到辦事處改名。

鄭家慶說,報告提出了台歐雙方可聚焦、可行的項目,可以說為台歐雙邊關係提出綱領。這份雙邊關係的報告書,比一般決議案的口頭呼籲鼓勵更加具體也更聚焦,等於是一份路線圖,接下來就看十月能否表決通過,以及如何落實。如果通過,將是台歐關係重要的墊腳石。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廣松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