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恆大前員工口述:「全員營銷」之下的虛假繁榮

對很多普通購房人來說,恆大危機爆發得有些突然,但在一些恆大員工的眼中,恆大的潰敗並非無跡可尋。我們採訪了一位2017年入職恆大的員工,4年裡,他在公司見證了畸形的「全員營銷」,當過公司的網絡水軍,也意識到了公司的財務危機。今年4月,他選擇了離開。

從九月初開始,恆大集團接連「爆雷」:預售屋被曝無法交兌,業主集體要求維權;旗下的恆大財富宣布暫時無法兌付恆大理財產品的本金;根據媒體的報導,恆大目前的總負債額已經高達近2萬億,接近國民生產總值的2%。

對很多普通購房人來說,恆大危機爆發得有些突然,但在一些恆大員工的眼中,恆大的潰敗並非無跡可尋。我們採訪了一位2017年入職恆大的員工,4年裡,他在公司見證了畸形的「全員營銷」,當過公司的網絡水軍,也意識到了公司的財務危機。今年4月,他選擇了離開。

以下是他的口述:

剛入職就「拉人頭」

我是17年校招進的恆大。恆大當時主要的集團有四個:地產、旅遊、汽車、健康,其中以地產為支柱。

我大學學的是土木工程,進入位於廣州的恆大旅遊總部以後,主要從事工程管理方面的工作,負責項目開發建設全過程的計劃營運管理,如投資開發、設計、招標、工程、資金、營銷等。可是來了之後才發現,除了本職工作之外,還要參加公司每年2-3次的「全員營銷」活動,每次持續約2個月。

按照公司規定,員工推薦售樓成功,可以賺取房價總額1%-2%的佣金獎勵。因此,在公司下發的「全員營銷」動員宣傳文件里,這是給予員工的重大福利。

營銷一開始只是要求員工邀請親朋好友註冊恆大自有的APP,綁定銀行卡等個人信息。這款APP是我入職那一年開發,最早叫「恆房通」,2020年更名為「房車寶」。

這款APP就是用來售樓的,2018年初,公司要求員工每周邀請註冊2-3個,所以大家只需要找親朋好友就能完成,任務還算輕鬆。到了後期,註冊任務逐漸提升到10個、20個,於是一些同事開始在淘寶上找黃牛註冊恆房通帳號,每個帳號2-3元。這樣一來,每周花費幾十塊錢,也能糊弄過去。

誰知,這拉新式的App註冊任務只是第一階段。2018年下半年的全員營銷季期間,公司開始要求員工推薦親朋好友到恆大樓盤到訪看房,並在售樓處登記自己的姓名、電話號碼,才算完成任務。

《安家》劇照

剛開始,我記得大概每周每人要求5-10個到訪指標,此時大家會相約周末幾個人租個車,到廣州附近的樓盤挨著登記到訪。但每個手機號最多只能登記3個樓盤,手機號不夠用,就在App買新的號碼,更換號碼五元一次。這麼一折騰,每周要花費一整天去到訪登記,非常累,於是有些同事開始讓美團跑腿幫忙到訪。

但沒過多久,到訪指標又開始上升。這主要是因為,在「全員營銷」期間,每周集團都會做一次營銷排名,墊底的部門領導需要在許家印主持的線上集團會議上做公開檢討,如果多次墊底,還面臨降薪降職的威脅。於是,不同的部門開始制定內部硬性指標,以我們部門為例,在巔峰時期,部門要求每人每周拉五十個到訪;有的部門為了爭第一,要求每人每周八十個到訪。這樣一來,整個城市的美團跑腿外賣員的號碼都不夠用了。

這便催生出了新的黃牛業務:一些頭腦精明的員工或家屬,開始找黃牛,僱傭一些恆大樓盤附近村子裡的大爺大媽,包一輛大巴,拉他們去樓盤排隊到訪。居然營造出了一種樓市火爆的假象,有時還真的能吸引附近的人來看房。

我當時也在淘寶上找過這種黃牛,只要加他們的微信,就會被拉進某個「恆大到訪群」,每個群里都有包括黃牛和當地恆大同事在內的幾百人。到了指標考核的時節,群里每天都會有黃牛在發「今天有一百個名額,一個二十塊錢,需要的趕緊聯繫我,手慢無」這樣的信息。

每每這樣的考核季一過去,一合計,同事們都會發現,自己在找黃牛這件事上花了數千元。可是這筆錢又不得不花,因為如果任務不達標,領導就會不斷來找你,問你為什麼連這種小事都完不成?是不是能力不夠了?雖然一般沒有硬性懲罰措施,但是在無形壓力下,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屈服,破財免災。

變本加厲的「全員營銷」

與這持續近三年的、在全國範圍內實行的「到訪登記」營銷策略並行的,是對切實的推薦成交量要求。對後者的要求在近兩年越來越被重視,而每個部門的人均成交量逐漸被加到了「全員營銷」期間的每周部門排名權重中。

如果一個部門的人均成交量過低,其部門領導一樣要在每周的集團大會上做檢討。這種公開檢討是一件讓人顏面掃地的事,而且一次還好,有的部門領導,因為多次做檢討,被通報了降薪降職。

[page]考核壓力下,幾乎所有業務部門的領導對下屬的考核,都變成了賣房。當然,倘若真正賣出去房子,的確能拿不少佣金,部門排名靠前,還有獎勵。但我們作為非專業銷售人員,既沒有時間去找客源,也沒什麼關係網,哪裡那麼容易把房子賣出去?這兩年樓市調控,房地產市場已經不像2016、2017年那樣火爆。

沒有辦法,為了部門排名,有的部門只好眾籌交房款定金,因為只要交了兩萬元的定金,後台就能顯示已成交,並不需要保證真實成交量。後來這幾乎成了慣例:每一次全員營銷時,部門員工都要眾籌出幾套房子、總計十幾萬的定金,並根據不同人的工資水平來攤派眾籌款。這樣「訂下」的房子,不可能有人真去購買,定金也會打水漂,可是為了整個部門的排名,又不得不如此,因為保證排名才能保證收入。

因此,一到排名季,我們部門每兩三天就要開一個會,討論營銷任務完成度。如果有人一直沒完成目標,領導不光會在開會時點名批評,還會私下裡不停找他,直到他完成了指標為止。也因此,每到這時,這種營銷任務就成為了一種凌駕在大家主業之上的壓力,每人腦中時刻要有一根筋想著這件事,焦慮無比。每到全員營銷的時候,大家都會天天盼著,趕緊把這一個多月熬過去。

從另一個角度來講,這種「內部眾籌」也顯示出恆大在地產營銷量上的水分:雖然每次全員營銷月,恆大的銷售業績都是千億級別,屢創新高。但其實,其業績是系統按照訂房數量的首付款來算的,而非真實成交量。所以,其中多少是真實的數據,多少又是員工迫於壓力眾籌而來的「空房」,不得而知。

離開恆大

今年4月,我離開了恆大。雖然自己一畢業就加入恆大,當時也為能成為這一「宇宙第一房企」「中超八冠王」的一員而驕傲,並且作為校招生,我本有著較大的晉升空間,可是在這裡工作的幾年間,不僅各項銷售指標給我增加了太多時間、金錢和心理上的負擔,而且我對公司的一些做法也開始產生越來較大的牴觸心理。

比如公司會安排員工去做網絡水軍。在恆大,除了專門的品牌部負責企業品牌形象維護,也會發動員工組成網絡輿情小組。具體做法是,定期在每一個部門抽調一些人,按照每班8小時的三班倒次序,輪流值班。

《平凡的榮耀》劇照

當時公司有專門做形象維護的微信群,負責人員會不時地在群里發一個來自「今日頭條」或者「新浪微博」平台上關於恆大的新聞連結。值班人員負責在連結下面做正面評論,刷掉負面評論。評論之後,操作人員還要截圖放到一個文件包里,作為「工作證明」,等專門人員來檢查。

我也被抽調去做過這樣的工作,而且我當時正好抽到夜班,需要從凌晨12點一直刷到早上8點,連續幾天晚上,都暈暈乎乎在各色關於恆大的新聞下評論著諸如「這個產品真的非常好」「相信恆大,恆大加油」這樣的話。

這反而讓我開始警覺——如果這個產品真的好,還用得著費盡力氣做這種並不高明的宣傳嗎?在那幾個夜裡,我越發覺得,恆大已經不是自己入職之前心目中那個令人嚮往的「世界五百強」了,倒像是一個在用華麗外表來遮掩自己空虛內核的稻草人。

促使我做出離職決定的最後一根稻草,是我今年發現公司的財務狀況實在不佳。由於自己的工作性質,我平時可以接觸到一些有關企業資金的財務信息。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近幾年來,恆大在商務往來上並不直接結現款,而是使用公司開出的商票。

商票是指由金融公司或企業開出的短期票據,是一種帶利息的籌款方式。簡而言之,就是交易時不直接付現金,給商家開個票,到期後,商家可以憑票向企業兌換交易金額加利息,或者找銀行兌換,銀行扣對應企業的錢。這種商票一般是由企業信用背書的:只有這家企業有足夠的信用度,其它商家才會接受這種「賒帳」方式。

近兩年,我發現恆大已經連商票都不如期兌付了,比如說2019年採購的一批七千塊錢的設備,拖了幾乎兩年還沒有兌付。這種現象越來越嚴重,以致到了今年年初,我發現公司連一些在圖片社列印合同的錢——總共也就幾百塊錢——都要欠著。這讓我意識到一個問題:恆大可能真的沒有錢了。就這樣,我終於下決心離開了恆大。

後來,我聽2013年入職的前輩講,以前恆大對員工並沒有強制性的售樓指標,至多會將賣房提成作為一種獎勵機制,鼓勵員工向親友推售樓盤。可是到我入職時,很多事情已經變了。我在這裡工作不到四年,越到後期,越有一種浮華、虛空的感覺。作為一名已經離職的員工,回看這種日積月累的焦慮,我會覺得,恆大此次的全面崩潰,或許早有伏筆。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韻

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