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驚險!中共衛星太空差點釀大禍;不敢相信,中國房地產大反轉這麼快就到了...

美房價一再飆升至新高,忘了2007年泡沫教訓;中國外商投資第一?竟是高估與假外資; 雙11變冷,所有人都累了?

中國和美國的房價現在都飆到歷史新高。中共為遏制高房價,出台了不少硬性政策,但現在中共害怕了,政策開始大反轉。那麼,美國的高房價會掉頭向下嗎?會重蹈2007年時的泡沫危機嗎?

外界普遍認為,15日登場的拜登習近平會談,是中美關係轉暖的跡象,不過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及貿易代表戴琪15日也將給日本"鬆綁",針對中共意味濃厚。

狂歡了13年頭的中國「雙11」盛宴開始冷場了,因為所有人都累了。

包括聯合國在內的多項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吸引的外資全球排名第一,但你不知道的是這其中有多少是「假外資」。

國際太空站近日險些遭到中國衛星碎片擊中,被迫發射火箭改變軌道,以免發生碰撞。

拜習會當日打臉中國,戴琪+雷蒙多將給日本"鬆綁"

第一場「拜習會」將於美東15日晚間登場,但拜登政府一點都不想討好中共,反而為避免拜登口中的中國髒鋼(dirty steel)進入美國。

美國和歐盟日前達成鋼鋁關稅協議,終結前總統川普在2018年所掀起的貿易戰,儘管美國不會完全撤回所有的鋼鋁關稅,但將允許一定數量的歐盟鋼鋁產品以免關稅方式進入美國,而歐盟也將取消對美國進口商品徵收的報復性關稅,此舉被認為美歐站在同一陣線對抗中國。

圖: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右)及貿易代表戴琪(左)將在15日連袂訪日。

美國與歐盟聯手迎戰中國低價鋼鋁商品後,日本也將加入抗中隊伍。《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及貿易代表戴琪將在15日連袂訪日,討論雙邊貿易和經濟問題,包括對中政策和解決當前全球供應鏈中斷問題,預期也將放寬對日本鋼鋁關稅。

美國政府聲明稱,雷蒙多及戴琪一致認為,鋼鐵和鋁過剩都是中國造成的,對以市場為導向的美國鋼鐵和鋁行業,以及相關從事人員構成嚴重威脅。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及貿易代表戴琪將在15日連袂訪日,預期將放寬日本鋼鋁關稅,迎戰中國。(彭博

聲明強調,美日是長期盟友,雙方建立在相互信任和尊重的基礎上,體現了共同的價值觀,並將透過密切合作解決全球挑戰。

報導並提及,鑑於美國和歐盟對鋼鋁稅的新發展,最近幾周,日本官員也敦促拜登政府迅速解決鋼鋁關稅問題。若能對此長期的貿易爭端形成共識,將使美國及其盟國能夠專注於共同利益問題,合力應對中國的貿易和經濟政策。

房價一再飆升至新高,忘了2007年的泡沫教訓

房價一再飆升至新高,看不到盡頭,主要來自史上最低利率的推動;但投資人和經濟學者相信房市總是有支撐失控價格的獨特能力。

這就是美國房市現狀,但也可說是2004年到2007年初美國房產泡沫的重現,當年後來房價暴跌並對經濟和全球金融造成嚴重破壞,導致經濟大衰退(Great Recession),是美國經濟自經濟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以來的最大打擊。

好消息是,很少有經濟學者認為當前房價上漲是個即將破滅的泡沫,從而拖累經濟。壞消息是,2007年時也幾乎沒有人擔心會出成屋地產泡沫。

經濟學者預測未來房價還會上漲。Zillow預計全國房價上漲將放緩,但不會開始下降。

本世紀初的建築熱潮也助長了不斷膨脹的房屋庫存和高空置率。即使如此,經濟學者認為,就算房價飆升,但購屋族步伐加快意味著有能力並願意支付的買家幾乎是無窮無盡的。

但是,當然,房價漲勢的確結束了。根據廣受關注的史坦普CoreLogic Case-Shiller全國房價指數,2007年2月房價將開始下跌,在觸底前下跌了26%。

人們吸取教訓了嗎?也許沒有。

Case-Shiller報告顯示,房價比2007年初上次泡沫的高點還要再高出三分之一。幾乎每個計算指針都顯示住房負擔能力在下降,即使接近歷史低點的房貸利率維持了房屋支付。

這足以讓經歷過上次房地產泡沫的人重患創傷壓力症候群(PTSD)。然而即使如此,許多上次敲響警鐘的人並不認為這次會重演泡沫的災難性破裂。

經濟政策與研究中心(Center for Economic Policy and Research)資深經濟學者兼聯合創始人貝克(Dean Baker)說,「我不認為房價會再次下跌20%至30%,不太可能。」

穆迪分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贊迪(Mark Zandi)表示,他擔心房市會硬著陸。但預計市場和經濟不會像上次那樣崩潰,「房市已經失控,無法持續下去。隨著房貸利率上升,負擔能力被壓垮,房市已經被高估、十分緊張和脆弱。」

他認為房價漲勢將趨於平穩,在某些地區下跌,而在其他地區則溫和上漲。

對當前房市最為悲觀的專家、Zelman Associates CEO澤爾曼(Ivy Zelman)不相信房價會像上次那樣再次暴跌。她表示,將30年期固定利率房貸利率從目前的2.9%提高到約4%就可能足以壓低房價。

[page]

不敢相信,中國房地產大反轉這麼快就到了...

11月10日,央行罕見地發布了10月房貸數據,此前央行都是公布季度數據。分析認為,這次一反常態,是為了在危機時刻提振市場信心,釋放房貸放鬆的信號,同時也是為了甩鍋——房地產暴雷不是央行的責任。

10月數據顯示,與9月相比,房地產開發貸款多增500億,個人按揭貸款多增1013億,但整個10月發放的住戶按揭貸款也只有4647億,仍不能滿足市場需求,這說明目前房貸也只是略有放鬆。

央行數據釋放了放鬆的信號後,市場預計11月份會繼續環比增加,房地產的危機會有所緩解。

央行的反轉非常具有戲劇性。去年8月,央行頒布房企融資規則「三條紅線」,即資產負債率小於70%、淨負債率小於100%、現金短債比小於1。

2020年底,央行、銀保監會又頒布《關於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管理制度的通知》,限定了銀行房地產開發貸款及按揭貸款的上限:大銀行(工農中建交郵儲等)的最高比例分別為40%、32.5%,招商、民生、中信等中型銀行的上限分別為27.5%、20%。不僅如此,央行還給銀行打電話進行所謂「窗口指導」,要求銀行儘快降低房貸規模。

戲劇性的轉折發生在10月,當恆大危機蔓延,花樣年、當代置業等一連串企業美元債違約之後,房地產市場銷售下降30%,一些地區房價腰斬,土地大量流拍,央行才開始著急,變成催促銀行給房地產公司放款,要求銀行新增貸款要大於收回的貸款。

按揭貸款一直是銀行風險最小的貸款業務,但是卻被央行卡得很緊,額度很少,很多地方按揭要等3-6個月,對房地產銷售打擊非常大。房地產是資金密集型行業,可以說,央行對房企和購房者同時調控、對供需雙向擠壓的政策對房企構成致命打擊。

房地產行業的危機,央行及其他部門不是不知情,但是不敢明確表示放鬆房貸,所以市場一直處於僵局,大家都知道問題,卻又不敢動,害怕承擔房價上漲的責任。

至此,房地產調控暫告一段落,市場普遍認為這次嚴控對市場的打擊巨大,試錯成本過大,購房者信心、房地產投資、土地拍賣等都遭受重創,要讓市場恢復信心還需要時間。

反思這輪地產調控,中共的思維邏輯本身就是錯誤的,違背了市場經濟的供需關係。要想降低房價,應該增加供給,而不是用限購、限漲、政府制定二手房價等政策來抑制需求。尤其是供需雙控,造成惡果。

在杭州、南京等城市,政府為了不讓房地產均價上漲,5萬/平方米的高端樓盤得和1.5萬/平方米的低價房摻和著賣,否則均價就會上漲,沒有低價盤上市,高價盤就得等著不能賣,或者賣了也不能辦理網簽(網簽後才能辦理房屋所有權狀)。政府人為地「做房價」,控制新盤價格,導致新盤和二手房市場倒掛,有人買了新盤一轉手就能賺幾百萬。可以說,中共非理性的、違背市場供需、自欺欺人的調控已經擾亂了市場,導致市場價格失靈。

但極其荒誕可笑的是,中共當局在調控之時,都標榜自己是正確的,認為通過這些做法就可以控制住市場,控制住價格,這種計劃經濟的思維根深蒂固,在最新的煤價調控中也表現得淋漓盡致。

此外,中共對煤價的調控和房價如出一轍。

這些調控政策直接來自中共發改委,它的思路是典型的計劃經濟思維,政府希望控制住一切,而且自以為可以控制住市場,認為政府可以戰勝市場。中共的做法根本上是傷害了投資人的利益,讓市場失靈,讓參與者無所適從。

雙11變冷,中媒:所有人都累了

中國「雙11」盛宴歷經13年頭,在習近平整頓產業,數百萬失業大軍頓失生計,嚴格的清零防疫措施及大限電,民眾荷包幹扁,消費低迷。中國電商直言,很多品牌銷量出現「負成長」,淘寶、天貓、拼多多、京東等傳統電商平台都感到明顯壓力;消費者們更是早已疲憊,雙11恐怕很難再造商業奇蹟。

11月11日零時,阿里巴巴開始第2輪雙11活動,往年各類宣傳、戰報鋪天蓋地,今年卻出奇的安靜。阿里巴巴11日總交易額僅成長8.5%,創下歷史新低,被外媒形容為中國光棍節「魔咒失靈」。

另一家電商巨頭京東相比2020年雙11整體銷售額2715億人民幣,增長14.7%。京東的雙11戰績已經不錯,成交額還上升,但上升的態勢放慢,相較於2020年,京東雙11銷售額同比2019年增長33%。

中媒36氪報導報導,一位電商直言,為了雙11,連續加班加點,投入大量成本,只能換來20%左右的銷售額增長,甚至看到很多品牌出現負成長。

阿里內部人士也說,不光是淘寶、天貓、拼多多、京東等傳統電商平台都感到明顯壓力,流量效應見頂了,各種花樣都沒辦法帶來明顯增長。抖音、快手等短影音平台及直播平台,只適合低單價商品,家居及電子商品很難賣得動。

重點是,消費者疲憊了,百度熱搜大資料顯示,今年淘寶雙11搜索占比從去年的34%降至24%;京東搜索占比從27%降為18%。抖音和快手今年的雙11搜索占比分別為8%和6%。

報導稱,雙11已經變成一場數學考試,商品頁面標示的到手價似乎永遠也湊不到,更誇張的是,一些商家的雙11促銷價格與平時並無差別,甚至可能是全年最貴。

報導認為,雙11已經持續火熱13年,如今電商及消費生態變得嚴峻,雙11恐怕很難再造商業奇蹟。

驚險!中國衛星碎片太空差點釀大禍

國際太空站近日險些遭到中國衛星碎片擊中,被迫發射火箭改變軌道,以免發生碰撞。

據報導,2007年中國試射反衛星飛彈命中「風雲1C」氣象衛星,「風雲1C」被炸成3500多塊碎片,其中大部分碎片仍在軌道上,許多現在已經落入國際太空站的軌道區域,國際太空站發現其碎片將於12日接近,對於太空站內的人員造成威脅,停靠在太空站的俄羅斯進步號太空船點燃引擎,發射了6分鐘多的火箭,將國際太空站的速度改變了每秒0.7米,並將其軌道提高了約1.2公里,來避免可能的碰撞。

這是國際太空站升空23年來,第29次與軌道碎片近距離接觸,需要採取迴避措施,今年5月,一小塊太空垃圾撞擊加拿大國際太空站機器手臂,使得機器臂出現一個約5毫米的洞。

外商投資第一?高估與假外資

11月2日,繼領英之後,「鑑於中(共)國日益具有挑戰性的商業和法律環境」,雅虎宣布撤出中國。事實上,進入2021年,多家跨國公司相繼撤離。例如:韓國三星集團從浙江寧波的造船廠撤資,東芝大連面臨清算,愛立信將在南京市的研發中心剝離給合作夥伴疊拓(TietoEVRY),松下將關閉其在上海的電池廠;而IBM被曝全面關閉其在中國的研究院,德國機電巨頭德亨電機(Hanning)被曝撤離深圳,將產品線遷移至印度工廠,等等。

中國國內學者較為一致的看法是,「我國每年實際利用的外資中,約1/3是國內資本『留學』後形成的『假外資』」。

「假外資」,是指國內資本通過非正規渠道流出境外,取得外資身份後,再返程回流到境內的投資。有人將其比作「披著『洋皮』的『財狼』」。大紀元評論員王赫日前撰文說,由於「假外資」主要繞道香港以及維京群島、開曼群島及薩摩亞等離岸金融中心(自由港)進入大陸,而國際自由港和離岸金融中心,對資金轉移又無任何限制,且對客戶信息資料高度保密,導致業務不透明,難以準確判斷「假外資」的數量。一般只能根據上述地區名義上對中國的直接投資來估算「假外資」的規模。

「假外資」一直是個老大難問題。早在1995年,聯合國貿發會議估計,中國所吸引的外商投資中,約有20%屬於國內客商的「返程投資」。而2004年6月亞洲開發銀行的報告則認為,中國「返程投資」的規模被大大低估,其占中國對外發布的外商直接投資流入規模的26%至54%,平均比例約為40%。國內學者較為一致的看法是,「我國每年實際利用的外資中,約1/3是國內資本『留學』後形成的『假外資』」。

知名學者程曉農2013年撰文指出,從1997年到2008年,在中國引進的外資當中,來自工業化國家的外資每年穩定在210億到250億美元左右,但是,來自香港、澳門以及9個小島國(離岸金融中心)的外資卻逐年快速增加,從2002年的202億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673億美元,占中國引進外資的比例從38%上升到73%。

「假外資」和世界500強企業可以說是成群結隊撤離中國,深刻揭示了中共所謂「全國實際使用外資世界第一的」含金量問題。而中共拒不進行「外商直接投資存量」統計,只使用「累計實際使用外資金額」這個概念,這就是人為地製造迷霧,讓外界難以看清中國經濟真相,誘惑外資進入。

但是,在中國經濟衰退、當局向左轉、全球供應鏈重組以及國際經濟環境逆轉的四重打擊下,即使中共想方設法能夠爭取到一時的「外國直接投資(FDI)第一」,也是不能持續的。如同在沙灘上畫畫,潮水一來,什麼都蕩然無存了。

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導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吳莉亞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