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房地產債務違約危機,習近平態度變了;陸菠菜種子豬晶片都靠進口;

曝庫克和李克強簽天價秘約,輿論譁然;潘石屹公司被罰八千多萬;重啟大水漫灌中共割百姓韭菜;網際網路大廠最難冬天

 

日前中國地產巨頭恆大公司未能及時支付兩筆到期債券利息,再次引發債務違約。此外,佳兆業、奧園、陽光100等眾多房企最近紛紛出現債務危機。

中共領導人習近平主持的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6日的會議,對房地產的態度出現新變化,似有放房地產巨頭一馬之意。在同一天,央行宣布降准,重啟大水漫灌模式,外界質疑央行此舉非但不能救經濟,反而會引發通貨膨脹。

谷歌、領英等美企紛紛敗走中國,而蘋果在中國卻攻城略地,接掌了華為手機退出後的市場,美媒日前爆料稱,庫克曾與中方秘密簽署2750億美元協議。

網際網路大廠正在經歷最難冬天,快手裁員3成,字節跳動裁員最多。

中國被卡脖子的技術不僅僅是晶片,菠菜青花菜等蔬菜種子同樣如此,被稱為「豬晶片」的種豬更是98%靠進口。大到工業工具機、飛機控制系統等,小到液壓元件、電容電阻,在高端產品上,中國真正掌握了核心技術的可以說是寥寥無幾。

房地產債務危機驚動中南海,習近平態度變了

中國恆大可能違約並設立風險化解委員會後,佳兆業、奧園、陽光100等眾多房企紛紛出現債務危機。習近平主持的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6日的會議對房地產的提法出現變化,引起多家媒體關注。

路透12月7日報導,中共最高層對房地產行業高度重視,周一(12月6日)召開的政治局會議未提「房住不炒」,提出「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和良性循環」,試圖避免經濟硬著陸。

陸媒《界面新聞》報導,和7月的政治局會議相比,12月6日的會議對房地產的表述有較大變化。7月會議在談到房地產時提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等。

官媒《券商中國》報導稱,此次中共政治局會議關於房地產的這些表述在近幾次的高層會議都不多見。

路透報導稱,去年(2020年)12月的中共政治局會議對房地產的表述僅為「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而2019年和2018年12月的會議均未提及房地產。

西南證券地產首席池天惠認為,「良性循環」概念的提出,是對當前行業「融資受阻-引發房企暴雷風險-購房者擔憂影響銷售回款-加劇行業流動性危機」惡性循環的一種反饋,是較為明確的利多信號。

瑞銀首席經濟學家汪濤預計,未來幾個月中共政策會進一步放鬆,以緩和房地產下行壓力,避免經濟硬著陸,但不大可能出台扭轉房地產下行趨勢的刺激政策。

界面新聞引述分析師觀點報導稱,對比中共今年兩次會議的表述,房地產調控最緊的時刻可能已經過去。

紐約時報12月7日報導,隨著中國恆大集團和陷入困境的房地產開發商佳兆業支付數百萬美元債務的最後期限到來,負債纍纍的中國房地產市場正在走向算總帳的時候。

菠菜種子也被卡脖子,中國九成靠進口;「豬晶片」98%靠進口

青花菜種源被日本壟斷,一年攬走數十億元,但你可能想不到,種植面積約是青花菜9倍的菠菜的種子,同樣被西方巨頭掌握!

不管是中國,還是西方,菠菜都很有市場,中國更是全球最大的菠菜種植及消費國,產量占全球總產量的91.56%。

如此重要的蔬菜,種源卻是外資獨大。

今年8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發布的《中國農村發展報告(2021)》顯示,中國青花菜種子進口依存度超過80%,而菠菜進口種子占比更是超過90%。

換句話說,菠菜種子嚴重依賴進口,嚴重被「卡脖子」。

對西方菠菜種子的依賴,即使疫情期間,也無法「暫停」。去年2月,20噸來自荷蘭的聖尼斯菠菜種子就由海關進入珠海,被迅速運往農業基地,「投入春耕生產」。

菠菜、青花菜種子之外,中國的種豬也要依賴進口。

全世界的種豬巨頭有5家公司,其中3家是美國公司。目前,中國每年進口種豬達到2萬頭,每頭價格在3-4萬人民幣不等,都是坐著飛機來的。其中40%來自美國,其他分別是加拿大,法國,丹麥,英國。

據2020年的數據,本土豬的比例大概為2%,其他98%的豬都是從國外進口之後配種出來的。在種豬的培育方面,同樣面臨著「豬晶片」卡脖子問題。

為什麼在種豬上要完全依賴國外?原因有三。

首先,本土豬的脂肪含量比較高,一般為60%,而進口品種豬的脂肪含量在40%,瘦肉率比較高。

其次,中國本土豬生長周期長,一年才能出欄。而美國的杜洛克豬、丹麥的長白豬、英國的大約克夏豬等進口品種6個月就能出欄。

第三,土豬的「料肉比」高。什麼叫「料肉比」,就是一斤飼料餵出的豬肉量。想要豬增重1公斤,土豬需要餵4~6公斤的飼料,而洋豬只要2~3公斤。

蘋果在中國何以如此成功,美媒曝庫克曾與中方秘密簽署2750億美元協議

美國媒體根據訪談和蘋果內部文件報導指出,蘋果執行長庫克曾親自遊說中國高級官員,與中國簽署價值高達2750億美元協議,以化解可能會使蘋果在中國的裝置和服務陷入困境的威脅。

美國媒體The Information7日報導,中共官方原本認為蘋果公司對當地的經濟貢獻不夠,在當局的打壓和伴隨而來的種種不良宣傳中,蘋果智慧型手機銷量在中國直線下降。

根據蘋果內部消息,為改變局面,庫克2016年首次訪問中國,挽救公司與中國官員的關係,庫克親自遊說中國官員,以應對可能阻礙蘋果支付、Icloud和App Store等蘋果設備和服務的威脅,庫克與強大的中國政府機構簽署巨額協議,為蘋果的成功鋪平了道路。

報導說,內部文件顯示,一些蘋果高管認為中國政府官員試圖發出一個信息,即蘋果需要更好地遵守中國法律,並停止在不符合當地法規的情況下營運其服務。

為了應對來自監管機構的抨擊,庫克進入了外交模式。2016年,他三次飛往中國,與中國官員建立友好關係。庫克在5月的首次訪問中簽署了諒解備忘錄。根據內部文件、中國國家媒體和兩位熟悉這些訪問的人士,他在三個月後的第二次訪問中會見了中國當時的第七號官員,即排名第一的副總理張高麗。

報導說,蘋果內部文件顯示,上述交易幫助蘋果公司恢復了與中國政府的脆弱關係,庫克10月份第三次訪問中國,受到中國二號人物李克強總理的個人邀請。

報導稱,蘋果「必須繼續遵守中國法律」,這導致其App Store在新聞、虛擬專用網絡和LGBTQ相關應用程式等領域受到更多審查,並拒絕中國用戶提供新的隱私功能。微軟的LinkedIn和雅虎在法律生效前後停止了在中國的業務。

報導稱,蘋果在中國的一些舉措在美國遭到批評,反映出該公司仍在走鋼絲。報導還稱,蘋果的經歷也為其他進入中國的外國公司提供了教訓,包括特斯拉,隨著這家公司在中國的銷售繁榮,它在多個方面遇到了監管機構的挑戰,與蘋果在2016年經歷的情況類似。

[page]

傳再次錯過付款期限,恆大走向違約

業界知情人士指出,中國地產巨頭恆大公司沒能夠在12月7日支付兩筆共計價值8,250萬美元的債券利息,這兩筆債務原定於11月6日到期,30天的寬限期已經結束。這可能會引發恆大公司的交叉債務違約,將公司推向巨大規模的債務重組。

圖:恆大創始人許家印

在上周,廣東省政府宣布派遣工作組進駐恆大,幫助解決公司的巨大債務問題。外國分析師認為,這樣的做法是擁有25年歷史的恆大公司走向違約的前奏。《華爾街日報》指出,在本周,恆大旗下景程有限公司發布的債券未得到付款,在債券持有者發送違約涵後,恆大可能會記錄首次離岸公共債券違約。

潘石屹旗下七家公司累計被罰八千多萬

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網站消息,近日,「SOHO中國」旗下七家物業公司因存在電力價格違法行為,違反了中共《電力法》相關規定,被上海多地市場監管部門罰款累計約8664萬元。

圖:SOHO中國旗下的望京SOHO,是集辦公大樓、商鋪於一體的建築綜合體。

根據SOHO中國物業官網的信息,本次處罰涉及的七處辦公樓是「SOHO中國」物業目前在上海服務的全部項目。近年來,潘石屹持續出售在中國的資產,在美國不斷購買產業。

網際網路大廠最難冬天,快手裁員3成,字節跳動裁員最多

今年以來,網際網路企業不斷爆出裁員消息。繼愛奇藝、騰訊、字節跳動後,人氣短視頻平台快手也傳出裁員消息,不少從事IT行業的網友表示,幾乎隔一段時間就會收到同行被裁員的消息,這個冬天對網際網路大廠及996打工人來說尤其艱難。

12月6日,有網友在職場社交平台脈脈發文稱,抖音的競爭對手、短視頻流量平台快手裁員30%,國際業務裁員30%已經開始,其他業務線裁員情況大致相當。

據稱,快手這次裁員是減少薪資水平較高的員工,大量裁員為百萬元以上的員工。

11月23日,快手發布了最新的第三季度財報。營收達到了205億元,平台電商交易總額(GMV)則達到達1758億元,同比增長86.1%。根據獵雲網的消息,快手前三季度的經調整虧損為145億元,同比增長100.3%。

事實上裁員的傳聞並不止於快手,此前騰訊、阿里、愛奇藝、字節跳動等公司陸續被曝出裁員消息。

澎湃新聞此前報導,有不少字節跳動員工在社交平台發文透露,該公司正規商業化團隊均在調整,「溫州都裁完了」、「各大直營中心和呼叫都要裁30%到70%。

另有網友整理出近期裁員的公司,包括百度無人駕駛部門,裁員的比例不詳,原因是沒有車廠願意量產;騰訊PCG將開始大規模人員優化,比例30%,中高管採取聘任制,一年一簽。

除此之外,還有攜程上海總部、神州優車、蘇寧北京研發中心、新浪閱讀業務線、馬蜂窩、唯品會、宜信、快手遊戲部門和360等公司均傳出裁員消息,有部分公司甚至延後發放年終獎。

在微博上,很多IT業網友都在討論今年如何「活下去」的問題。有人說,往年這時候已經想好明年的計劃,準備跳槽了,今年的願望很簡單,不被裁員保住飯碗就行,996007也認了;還有網友稱今年冬天徹底感受到了網際網路寒冬。

人行重啟"大水漫灌"專家憂救市無效反令通脹升溫消費者料被割韭菜

在經濟下行和恆大爆雷事件雙夾擊下,中國政府終於推出救市措施。中國人民銀行宣布,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促進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決定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釋出長期資金約1.2萬億元人民幣。

大陸財經界解讀,這次央行降准,是當局希望藉此增加房地產市場的吸引力。在央行宣布降准同一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針對房地產市場問題,明確指出要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

德勤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許思濤分析,此舉是向消費者釋出一個清晰信號,放鬆住房貸款。他認為,在中國經濟政策調整期間,消費者應做出更大貢獻。

許思濤:「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肯定需要某些部門進行調整,某些部門要為調整多做貢獻。消費者其實未來肯定要做出更大貢獻,除了到市場消費以外,很重要一個消費就是房地產,去增加一定的槓桿。」

香港經濟學者羅家聰質疑,目前中國國內貸款需求並非很大,即使銀行降准之後,也未必能夠吸引投資者借貸,更不要說投入房地產市場,而銀行本身會否借到最高額,亦是另一問題。

他又說,面對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以及有傳美聯儲將加息,中國政府不得不尋找不刺激資金流動,且能放寬市場的方法,因為減息及貨幣貶值等其他措施均會影響資金向外流。

金融學者司令則擔心,降准雖然能夠吸引投資者進入房地產市場,但礙於政府未有監管資金實際使用的去向,最終或加劇炒房問題,導致房地產泡沫越來越大,引發新一輪的通貨膨脹。

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導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吳莉亞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