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房產困境未解,變種病毒疫情讓中國經濟雪上加霜

中國經濟安度今年,明年繼續面臨挑戰。(路透)

仍在疲於奔命於房地產困境和零星的新冠疫情封鎖的中國經濟,如今又面臨Omicron變種病毒的全球傳播,明年可能會急劇放緩。

最新的政府數據顯示,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11住宅價格連續第3個月下跌,顯示房地產危機繼續加深。零售銷售也表現不佳,代表新冠疫情的爆發和政府封鎖病毒爆發地區的「清零」方式正在衝擊經濟。

分析人士表示,這些問題不會消失,因為更新的疫情正在迫使企業關閉主要製造地區的工廠。

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分析師在最新報告中寫道:「浙江的新冠疫情再次引發地方限制和工廠停工,而房產業的困境可能會在一段時間內阻礙房地產建設。」

報告補充說,政府寬鬆政策和挹注經濟的努力「只會緩解跌勢」。

中國在2020年是全球唯一經濟成長的主要經濟體,但今年一直在應對持續擴張的許多威脅。由於努力在電力需求與應對氣候危機之間取得平衡,能源短缺在今年大部分時間裡阻礙了工業產出。

中國最高領導人已經表達對經濟成長前景的擔憂。在12月初的一次重要政策會議上,他們承認經濟面臨「三重壓力:需求萎縮、供應衝擊和預期減弱」。

根據麥格理資本(Macquarie Capital)的數據,預計中國經濟2021年仍將成長7.8%。但首席中國經濟學者胡偉俊(Larry Hu)警告,「整體經濟下行趨勢將持續到新的一年。」

他補充說,雖然官方設置的2021年GDP成長目標超過6%是「相對偏低的目標」,但「明年要保持5%卻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對成長的擔憂

中國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幾乎並不會讓人感到欣慰。

隨著房地產和零售數據的疲軟,廠房和設備等固定資產投資也失去動力。該指針在今年前11個月增加5.2%,而前10個月為6.1%。下滑主要歸因於房地產和基礎建設支出放緩。

失業率也略有上升,達到5%。

但有個亮點。11月工業產值同比增加3.8%,較10月略有成長。

胡偉俊說,「好消息是,由於電力短缺緩解和外部需求的彈性,經濟的生產面出現了一些穩定跡象。」

但此刻卻傳來浙江省發布令人不安的消息。浙江省是中國最大的製造和出口中心之一,由於地方當局收緊人口流動限制,以阻止200多起病例爆發更形惡化,該省許多任務廠已暫停運作。

●「清零」和新疫情爆發

中國「清零」方法的有效性仍然存在疑問,其作法是只要出現一兩個案例就全面封鎖社區、城市和整個地區。之前主要經濟中心的停工已經使航運港口陷入困境,並阻礙了全球供應鏈。

浙江疫情對製造業的影響程度尚不清楚。但作為全球最大的貨櫃港之一的寧波市已經管制進出,引發了可能中斷的擔憂。

凱投宏觀分析師在研究報告中寫道,「供應鏈進一步中斷的可能性很大。」

對新冠Omicron變種病毒的擔憂也很明顯。中國陸續公布數例病例,有一例在北部港口城市天津,另一例在廣東省南部。

中共當局在北京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提到變種病毒的全球傳播、大宗商品價格飆升和全球供應鏈斷裂,指稱「國際環境」已經變得「更加複雜和嚴峻」。

凱投宏觀分析師寫道,最近在中國爆發的新冠疫情顯示,「在可預見的未來,陸續出台的限制和消費者退縮將繼續存在。」

●房產放緩

長期存在的房地產問題仍在繼續。恆大集團12月出現債務違約,促使北京出手進行干預,試圖防止可能對經濟造成嚴重破壞並對業主和金融體系帶來更大風險的無序崩潰。

由於中國正在試圖控制債務風險並遏制過度槓桿化的產業,房地產結構逐漸放緩。去年展開抑制房地產過度借貸的監管打擊已經削弱了該產業的流動性,並將一些弱勢參與者推向崩潰的邊緣。

隨著恆大集團最近的違約,其他開發商也遇到麻煩。

在計劃出售資產引發對該公司財務狀況的擔憂後,總部位於上海的世茂集團股價在香港暴跌。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輝表示房地產市場「整體」穩定,但也承認,由於人口流失和經濟困難,有些城市的房地產面臨「越來越大」的下跌壓力。

他說:「某些以前依賴高槓桿盲目擴張的房地產公司的債務風險正在上升。」

政府已表示願意介入並提供有限的幫助。中國人民銀行最近宣布向銀行系統注入1880億美元的流動性,此舉被廣泛解讀為試圖應對房地產市場的低迷。

分析人士預計,北京將採取更積極的政策支持搶占先機。

麥格理集團的胡偉俊寫道,「過去一年我們看到經濟復甦和政策收緊之間的對抗。」「事實證明,緊縮扼殺了復甦。明年將會出現全新的經濟放緩和政策放鬆之間的新競爭。」

他說,「雖然成長壓力越來越大,但人們不會低估北京實現穩定的決心。」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楚天

來源:世界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