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展望2022年國際局勢 民主陣營面臨重重挑戰

展望2022年,中共二十大和美國期中選舉無疑是中美兩國的重頭戲。還有哪些值得關注的國際事件?一月初始,多場重要會議排隊登場。

展望2022年,中共二十大和美國期中選舉無疑是中美兩國的重頭戲。

最迫在眉睫的是,俄羅斯近日在烏克蘭邊界集結重兵,增兵最多時達17萬人,俄羅斯要求北約保證不進一步東擴,否則將採取「適當的軍事技術措施」。

美國總統拜登12月30日應俄羅斯總統普京要求通話,這是兩人在12月的第2度通話。拜登警告,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美國與盟友和夥伴將作出果斷回應。美國之前一再警告,若俄羅斯攻擊烏克蘭,美將對俄實施毀滅性制裁措施。

普京則告誡拜登,若對莫斯科祭出新制裁措施,會導致美俄關係完全破裂,並對俄羅斯與西方國家關係造成最嚴重的傷害。

美俄預計1月10日舉行安全會議。俄羅斯和北約將於1月12日舉行會談,1月13日俄羅斯將與包括美國在內的歐洲安全暨合作組織會談。

印度弗萊明大學(Flame University)社會科學系副教授、南亞及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劉奇峰表示,美俄關係很緊張,但雙方都把底線都畫得很清楚,普京希望北約停止東擴,至少在烏克蘭加入北約這件事上,美國和歐盟能收手。拜登以外交手段嚇阻,但也說不會以軍事介入。美俄雙方都不想讓軍事對峙升級,現在都沒有這樣的考量。

劉奇峰認為普京不會對烏克蘭真正發動攻擊。他表示,普京就算大舉陳兵邊界,也不可能進軍基輔。目前在俄國扶植之下,烏克蘭內部的親俄勢力已經成立了三個「自治共和國」,而從2015年以來,莫斯科、基輔以及法、德分別通過簽署明斯克協定,意圖解決相關領土爭議,但實際上成果有限。在全面發動攻擊這個選項前,普京可以透過操弄這三個爭議地區達成外交目標,也不需要三番兩次向美方強調。全面經濟制裁將引發美俄關係的破裂,莫斯科並不想要實質造成衝突。

劉奇峰認為,普京發動攻擊不見得會產生對他有利的外交態勢,疫情對俄羅斯影響嚴重,近幾年都靠出口石油,其他的產業不強,如果美歐實施經濟制裁,將對俄羅斯造成很大影響,普京不會魯莽冒然出兵,破壞整個地區的平衡。接下來如何退場是比較大的問題。美國也不想跟俄糾纏,因為這不僅會影響美國的東亞布局,也會使俄羅斯的長期盟友印度為難,讓印度在QUAD採取更中立的立場,對美國沒有好處。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亞太學院講師宋文笛認為,要西方明確對俄羅斯的要求做出正面承諾,可能性低。不過情勢沒那麼悲觀,因為俄羅斯在外交上有明顯的機會主義傾向,俄羅斯看到美中競爭,美國拉攏印太的日澳和歐洲盟邦時,俄羅斯趁機見縫插針。

歐盟的核心安全觀首位是俄羅斯的常規武力威脅,中國最多是第二位。所以俄羅斯趁著美國忙於應對中國,趁機對美國比較沒那麼穩固的盟友施壓,阻力較小。就算最後西方或美國沒有做出什麼承諾,對普京在政治上也是加分,因為普京對外展示了強硬,對普京的政治資本是正面因素。如果美國想節省精力處理中國的主要矛盾,而對次要矛盾的俄羅斯有任何程度的妥協或給出籌碼,對俄來說就是意外收穫。這算盤怎麼打,俄羅斯都是賺,既然如此,普京對於美俄談判和美俄安全會議能拿到什麼好處的期待,不會特別高。

台灣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教授、日本研究中心主任郭育仁認為,即使俄羅斯出手也是有限度的戰爭,不會漫延到北約的勢力範圍。而中國若想趁火打劫、趁人之危,藉此矛盾製造對它有利的國際局勢,如意算盤不會得逞,因為拜登明確說不會以軍事介入。普京也不是省油的燈,顧此失彼的不會只有美國,普京也不可能讓中國趁心如意的趁火打劫,普京也是國際政治的老手,中國要利用這危機製造對他有利的局勢非常困難。

針對「台灣有事」美日將擬聯合計劃

俄烏危機使得2022年初始的國際局勢就不安寧,普京挾重兵和輸送給西歐的天然氣,施壓美歐談判,搏得新聞版面。而日本的國際地緣政治角色也十分吃重,即將在一月登場的還有美日外長和防長的2+2會議,擬於1月7日或8日視頻在線舉行。1月中旬,美日韓三國防長擬於夏威夷進行美日韓三方會談,聚焦朝鮮議題。岸田文雄還傳出將於一月初訪問澳大利亞,討論印太地區的國防和安全問題,預計將與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正式簽署日澳「互惠准入協定」(RAA);也傳出為強化雙方抗中合作,兩國擬定修改「日澳安全保障共同宣言」。

郭育仁說,美日2+2雙邊會談的重點是修訂美日防衛方針,針對「台灣有事」的情況擬定美日聯合作戰計劃。其實自2021年六月起,日美兩國就不斷進行兵推。接下來很有可能在三月底或四月,在東京舉行四方安全對話(QUAD)峰會,圍堵中國。郭育仁指出,QUAD主要應對南海局勢,美日希望通過QUAD與東協合作,平衡中共推動的南海行為準則。中國希望明年上半年跟南海周邊國家簽署COC南海行為準則,以排除所謂的域外國家參與。

郭育仁認為,如果QUAD峰會在日本舉行,拜登可能對日本進行首度國事訪問,韓國總統大選3月9日舉行。拜登如果訪日,也可能訪問首爾。接著在六月中,北約夏季峰會將通過新的戰略構想,這是北約的重要指針,軍事資源將重新分配部署,任務演習和訓練都要根據新的戰略概念。北約的注意力不只在歐洲,也會在印太地區。12月中,德國巡防艦「巴伐利亞號」穿越南海,這是時隔19年後,德國首次派軍艦巡航印太地區。繼法、英之後,德國將加強在印太區域部署。未來德法英軍艦可能常態性出現在印太地區。

民主國家進入選舉期將面臨重重挑戰

郭育仁指出,2022年是很重要的轉折點。2022上半年,民主陣營圍堵中國的態勢會非常清楚。在經貿方面,美國將推出印太經濟架構,去分化或圍堵RCEP對東協的效應。但是年中北約峰會之後,下半年民主國家進入選舉期將面臨重重挑戰,形勢可能翻轉。

郭育仁說,七月,日本參議院改選,岸田文雄目前執政狀況不錯,但疫情是影響選情重要因素,如果日本疫情嚴重,七月的參院改選不會樂觀。如果岸田文雄下台,將對中國有利。七月之後,美國11月期中選舉,拜登選情非常不利,拜登可能跛腳。而台灣11月的九合一選舉,民進黨看來選情不佳。韓國三月選出新政府,可能仍是文在寅所屬的進步派執政。如果日韓是新政府執政,美台是舊政府、跛腳政府,拜登和蔡英文的政治影響力走下坡,對上政治權力在二十大達到頂峰的習近平將是很大挑戰。

郭育仁說,每逢民主國家選舉,中共介入的力道非常大,可預見下半年中共的滲透、武力恫嚇、假消息,和無所不用其極的認知作戰會頻繁出現。所以下半年對習近平而言,局勢有利。

郭育仁說:「2023年變得危險,局勢會變得緊張。」他說,因為民主政府跛腳可能會使權力到達頂峰的習近平產生錯覺,習近平可能以為能姿意妄為。如果他對於台海或南海的情勢過度自信,誤判的可能性高,這是為什麼安倍晉三不斷呼籲中共高層不要誤判,「美日的政治軍事菁英可能有掌握一些狀況,時間點可能在2023年之後。」所以郭育仁說,明年會是相當精采的一年,也是西方國家需要高度提防的一年。

美國中期選舉對中政策可能出現重整或混亂期

對於美國中期選舉,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亞太學院講師宋文笛進一步分析指出,選舉可能對民主黨內部的凝聚力,和拜登花在外交上的政治資本產生影響。宋文笛說,民主黨內偏左派的進步主義派在《重建美好未來法案》(Build Back Better Act,簡稱BBB)的法案上,對拜登感到失望,在民主黨內對中國比較鴿派的左派,政治影響力和政治動能上升。鴿派聲音可能升高,將是拜登鞏固黨內團結的很大負面因素。此外,中期選舉後,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可能要下台,民主黨很高機率會在期中選舉失去多數,就算勉強守住多數,也會面臨核心領導層權力中空的問題,又會出現一陣子的政策重整期。因此美國年底的期中選舉,對中政策可能出現重整或混亂期。

澳大利亞選舉莫里森面臨挑戰

澳大利亞2022年也有選舉,最晚將於五月舉行聯邦議會選舉。宋文笛說,從目前民調看來,兩大政黨支持度旗鼓相當,澳大利亞大約每隔十年會出現政黨輪替。保守黨政府連續執政三任,即九年,老態已顯現。保守黨推動的美英澳三邊安保聯盟(AUKUS)能否維持足夠的政治熱度到五月大選是個問號。如果選舉結果改換鴿派的工黨上台,對中政策可能會有一定程度的修正或軟化,AUKUS也可能進一步延緩。工黨對於AUKUS相對保守,工黨領袖曾說最快要2040年才能取得第一艘可用的潛艇,澳大利亞總共下訂了八艘,全部到貨恐怕還要再等四、五年。美英澳三國需費時18個月討論細節,若政權更換,可能要再延。

在中國的外交方面,宋文笛說,在中共二十大前,寧左勿右是常態,一是外交的操盤手楊潔篪王毅面臨換屆;二是中國的立法權在外交上的角色逐漸吃重。2021年上半年中印邊境衝突時,人大提出陸地國界法,在外交上再次定錨;對於東海議題,人大提出海警法,通過國內立法來確立外交政策的紅線對他國施壓。人大委員長栗戰書也屆臨退休,所以,中共二十大換屆,政策可能有一定程度的盤整期。政治上寧左勿右、強硬為上,有強大的政治誘因需對外強硬,又沒有穩固的外交口領導人掌控,外交仍會出現戰狼不受控的情況。中國宣稱要建立可信、可愛、可敬的形象,有實際困難。

中共二十大前不改對外強硬的作風,可能也使中印邊界的僵局持續。劉奇峰指出,中印關係的徵結還是邊界問題,現在中印俄出現一些不平衡的發展,最初印度親近俄羅斯是希望通過俄羅斯敦促中國在中印邊界問題上展現溫和。但是中俄關係最近變得親密,中國反而利用俄羅斯影響印度,中印邊界問題短期內看不到解決的曙光。倒是中國最近和不丹簽署備忘錄打算劃定邊界,中不的邊界爭議一定會牽扯到印度,這使印度感到壓力。而且春天之後適合部署,中印雙方若在邊境重新部署,衝突機率可能上升。

印度國安人事調整似乎對中展現善意

不過,劉奇峰指出,印度最近的國安外交人事異動值得關注。印度將駐中國大使唐勇勝(Vikram Misri)調回國擔任副國安顧問,並任命前印度駐台灣代表羅國棟Pradeep Kumar Rawat為下任印度駐華大使。劉奇峰說,以前的印度國安人士都經歷過洞朗危機,而這兩位都算是新人,唐勇勝對中國比較溫和,比較強調中印的經貿往來,這樣的人事布局是否對中展示善意,值得觀察。劉奇峰說:「印度似乎在重設中印關係」。印度可能希望管控中印衝突的一些因素,持續跟中國保持貿易往來。有數字顯示,2020年底,中印貿易額上升至歷史新高,而印度經歷接連兩波疫情,吸引外資的力道減弱,印度盼望引進包括中國的外資。在中印關係上,印度似乎在找尋新路,希望妥善管控分歧,尋求商業利益。印度與美國的印美貿易談判幾個月前因為一些問題終止,印美雙邊貿易要再觀察。但是,印度在戰略上向美方傾斜已經確立。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劉詩雨

來源:自由亞洲電台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