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沒招了!新年前十天,中共大基建超三萬億;中國經濟下行壓力遠超預期;

壓力山大!中國本科畢業生7成掙不到6千;美新法發威?從此再無新疆貨?晶片危機重創大眾在中國銷售;食用油價格暴漲創紀錄; 美通脹率創40年新高

國際投行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日前表示,2022年中國經濟下行壓力遠超預期。無獨有偶,香港大學亞洲環球研究所所長陳志武也認為,過去40年中國經濟的增長榮景已宣告終結,未來中國經濟下行是必然趨勢。

截至周一,中國至少有11個省份和直轄市召開了今年的重大項目開工活動,總投資規模超過三萬億元。與2008年亞洲金融危機時期相比,已經時過境遷,這三萬億真能救回中國經濟的衰退嗎?

美國2021年末通過的涉疆法案,正在攪動全球供應鏈,以棉花和多晶矽為原材料的產業鏈將重組。

中國本科畢業生的收入不足六千者近七成,過萬者不足一成,中國大學生嚴重過剩。

2021年全球食用油價格暴漲65.8%現,創下史上最大漲幅。

中國經濟下行壓力遠超預期

國際投行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日前表示,2021年上半年,中國宏觀政策退出的幅度明顯超出預期,之後在「雙碳」、房地產調控等一系列政策衝擊之下,經濟下行壓力遠超預期。

朱海斌表示,大陸房地產行業面臨的下行壓力至少在今年上半年還會持續,包括住房銷售、開發投資在內的一些主要指標可能會呈現弱勢,房地產行業持續下行可能帶來一些次生災害,比如去年主要是開發商的違約風險,尤其是海外的美元債市場,今年需要關注的是地方債和地方融資平台。

朱海斌認為,在疫情的持續影響下,尤其是一些特定行業可能受到疫情和監管政策的雙重衝擊,就業情況比較令人擔憂,尤其是結構性失業的現象可能更嚴重,這會影響到居民收入增長,也會進一步影響消費復甦。

美國之音近日引述海外經濟學界人士的分析說,今年中國經濟正面臨多重障礙。一方面,經濟增長繼續受到疫情反彈、防控措施收緊的拖累,消費支出持續低迷,供應鏈受阻,通脹壓力上升影響;另一方面,房地產市場下行,監管調控收緊,外部風險擴大等著多壓力,這些壓力都令今年中國經濟面臨諸多不確定性。

從此再無新疆貨?美國涉疆新法攪動全球供應鏈

2021年歲末,美國總統拜登將《防止強迫維吾爾人勞動法案》(The Uyghur Forced Labor Prevention Act)簽署成法。這部新法將全面禁止企業從新疆地區或與該地區政府有關聯的實體進口產品,除非企業能夠提供明確且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產品非由強迫勞動製造。

美國前貿易官員、新美國安全中心(Center for New American Security)資深研究員艾米麗·基爾克雷斯(Emily Kilcrease)對美國之音說:「一個企業將很難向海關和邊境保護局(CBP)證明,有關產品沒有使用強迫勞動從而允許這些進口。因此,這是一種更廣泛的執法能力,適用於更廣泛的貨物範圍。」

圖:位於新疆哈密的一個太陽能板工廠。

有分析認為,新出台的這項法律將在一定程度上加劇美中「脫鉤」的趨勢,因為它不僅涉及新疆的全部產品和原料,也包括整個中國、甚至是涉及到第三國的產業鏈。

新疆在全球許多供應鏈中扮演關鍵角色。該地區擁有豐富的原材料,如煤炭和石油,以及番茄薰衣草啤酒花等農作物。它也是電子產品、運動鞋和服裝的重要生產地。據估計,新疆提供了世界五分之一的棉花和世界上45%的多晶矽。多晶矽是太陽能電池板的關鍵成分。

新美國安全中心資深研究員基爾克雷斯說,中國的反制選項有限,因為防止強迫勞動是非常合理的政策目標,而北京很有可能會繼續給個別企業施加壓力。

新年前十天,中國重大基建項目開工規模超三萬億元

截至周一,中國至少有11個省份和直轄市召開了今年的重大項目開工活動,總投資規模超過三萬億元。

《證券時報》報導,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前十天召開開工活動的重大項目超過五千個,它們的計劃投資規模也遠遠超出了2021年截至1月19日,各地披露的已開工重大項目計劃超過1.2萬億元的投資規模。

報導指出,除了傳統基建項目外,在今年已開工的重大項目中,先進位造業、高科技產業等領域的項目投資占比有所提升。

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近期提出「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意味著今年的基建投資規模將會增加。

中國證券公司國泰君安近日在一份研究報告中說,中國經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等多重壓力,穩增長成為核心任務。考慮到地產投資相對疲軟、出口增速逐步放緩,廣義基建成為新的發力點。

阿波羅網評論員楊旭表示,中國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並沒有產生預期的收益,很多項目的收益連利息都還不上,如中國的高鐵,大部分都在虧損,只有少數的幾條實現了盈利。這次的基建投資,也難逃失敗的命運。

中國本科畢業生的收入:不足六千者近七成過萬者不足一成

據多家中國媒體報導,中國麥可思研究院1月12日發布的一項最新研究報告顯示,中國2020屆本科畢業生在畢業半年後月收入超過一萬元人民幣者,僅有4.3%。而根據該研究院此前發布的一項研究報告,同一屆本科畢業生在畢業半年後月收入在六千元以下者為68.1%,在五千元以下者為46.9%。

上述數據的公布,也已在網上引發熱議。在1月12日當天,「畢業即月入過萬的本科生不到一成」這一話題就成為了微博熱搜的關鍵詞。有網友表示:「終於看到個符合我實際認知的新聞了。」也有人說,這樣的收入情況「不是多少錢(的)問題,是看不到未來希望的感覺。」

圖:微博上的相關評論。(來自微博)

廣州居民小為是2016屆的大學畢業生,在畢業後從事新媒體營運工作。他告訴記者,麥可思研究院公布的數據,與他個人的感受相符,反映了最近幾年中國應屆本科畢業生的收入情況:「我作為16年應屆生,很艱難地在廣州找到了一份月薪差不多六千的新媒體營運工作,當時在朋友里是比較好的了,但仍然是『月光』,因為吃飯、住房、交通、應酬,很快就沒了。甚至有時候,要靠父母的贊助和網貸去『續命』。」

2020年中國的畢業大學生數量為874萬人,2021年的數量則達到了空前的909萬人。小為認為,隨著本科畢業生越來越多,已經導致了就業市場的「供過於求」:「我覺得本科生是越來越多的,但是名校是依然內卷的。本科生最多的是一些素質不是很高的民辦學校出來的。這些學校大量供應本科生,現在的本科生是供過於求的。」

圖:微博上的相關評論。(來自微博)

麥可思研究院發布的另一組數據顯示,中國2015屆本科生畢業五年後,月收入超過一萬元人民幣的比例也僅有35.5%。對此,有微博網友發表了諷刺性的評論,表示:「近六成畢業生認為自己十年內年薪可達百萬。」

[page]

半導體危機重創大眾在華銷售

據德新社報導,德國大眾汽車集團去年在華銷售大大下滑。大眾汽車中華區總裁史蒂芬沃倫斯坦(Stephan Wöllenstein)稱缺乏半導體和供應鏈緊張為銷售下滑的原因。

中國是大眾汽車全球最大單一市場。但在2021年,這家總部位於沃爾夫斯堡的汽車製造商在中國的銷售額下跌了14%。

沃倫斯坦表示,「這是相當艱難的一年。」他說,銷售下降主要涉及的是銷售強勁品牌大眾和斯柯達。高端品牌奧迪的銷售不那麼糟糕,只下降了3.6%。保時捷增長了8%。賓利的銷售甚至增加了43%。整個市場增長了4%。

驚人:食用油價格暴漲65.8%現史上最大漲幅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統計,包括棕櫚油、大豆油、葵花籽油等在內的多種植物油在2021年較前年上漲65.8%,這不僅是該機構統計的主要食品類型中漲幅最大的,也是有統計以來,植物油價格出現的最大年度增幅。

全球最大的棕櫚油生產國印尼也在近日發出警告,稱通膨可能會衝擊棕櫚油價格,此前印尼已經提高了去年11月份的棕櫚油出口關稅,而該國計劃用棕櫚油出口關稅中的約3.6兆印尼盾,來幫助緩解印尼國內食用油價格的上漲。

有分析師認為,部分食用油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可能並不是來自於供應短缺,而更多的是市場失效,標普全球(SPGI)預估,由於需求走弱而庫存增加,預計棕櫚油價格將在今年下半年回落。

香港專家看衰中國經濟前景,主要依據三大因素

1月11日(周二),香港大學亞洲環球研究所所長陳志武在參加「2022天下經濟論壇」時談了他對中國經濟現狀與未來的展望。他認為,過去40年中國經濟的增長榮景已宣告終結,未來中國經濟下行是必然趨勢。

陳志武表示,從2019年開始,中國的經濟壓力就已浮現,只因2020年初全球中共病毒疫情大爆發,其出口逆勢大增、帶動經濟止跌回升,「暫時救了中國經濟」,但「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目前美國、歐盟、英國、印度等多個國家開始評估與中共的關係,正在調整其供應鏈、減少對中國商品的依賴,等等,這些都將對中國經濟構成「持續壓力」。

具體來說,陳志武從驅動中國經濟的「三輛馬車」——投資、消費、出口三方面,進一步分析了中國經濟將衰退的原因:

一、目前中國投資增長乏力。去年中國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從35%下降到僅剩6.1%,其中投資主力的地方政府沒錢了,地方越來越難靠賣地與舉債建設。而且,房地產、網通、金融、教育、民生等民企「躺平」,融資遭拒又被增稅,投資熱情快速下滑。

二、中國民間消費力普遍下降,這與中共對中共病毒疫情的絕對化管控(強制封城)、民企關門、失業率上揚有關。中國民眾對未來前景悲觀、信心下降、不敢消費。

三、出口問題。如果中美新冷戰持續惡化,中共在國際關係、地緣政治與西方國家脫鉤、加速走入內循環,將對高度依賴出口的中國經濟產生重大挑戰。

陳志武還談到,目前中共官方自己對未來中國經濟前景的表述,都頗為負面,預期中國經濟將轉弱。他分析,如果不是「情況真的不那麼樂觀」,中共官方沒必要提前預告。

美國12月通脹率達7%,創近40年新高

美國經濟正在承受於疫情期間「大撒幣」的苦果。最新公布的消費物價指數(CPI)顯示,上月通脹率7%,預合預期,繼續是1982年6月以來新高;扣除食品及能源的核心通脹為5.5%,高過預期的5.4%,為1991年2月以來新高。

在物價升溫壓力持續下,早已捨棄「通脹僅屬暫時」論調的聯儲局近日更連環放「鷹」,主席鮑威爾更明言有機會在今年內開始「縮表」,並稱由於資產負債表規模龐大,所以今次縮表步伐會比上次更快。

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導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吳莉亞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