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新的一年,千萬遠離這4種思維

前幾天有讀者讓我聊聊「學生思維」。

我想了想,學生思維從來不是「學生專利」,很多工作了10年的人也有同樣的問題。

我整理出4個很少人提起,但很常見的「學生思維」。尤其是第4點,相信很多人都曾犯過同樣的錯誤,包括我自己。

單一思維

學生時代,很多老師長輩會告訴你,只要學習好就可以了,學校里的排名也都根據成績來排。

但如果你把這個想法帶到工作里,以為只要能力強、夠專業就能升職加薪走上人生巔峰,那就大錯特錯了。

沒錯,能力強是很重要,但它在職場中並不是唯一的因素。

比如,你要懂得溝通協作,一件事別自己埋頭苦幹,要懂得和同事合作完成,要會藉助別人的力量。

再比如,你要懂得管理領導的預期,不要一開始就拼命放大招,這只會讓領導對你的期望值不斷疊高,一旦做得不好,周圍人對你的評價將一落千丈。

甚至還不如那些能力平平,偶有進步的人。

這個思維用一句話形容就是:「只要……就……

我只要能力強,肯定能漲工資;我只要努力追一個女孩,她肯定會喜歡我;我只要努力加油干,肯定能取得滿意的結果。

單一思維讓人陷入單一因果的陷阱里,於是忽視了許多潛在的關鍵前提。

太聽話

老闆和員工的立場是不同的,所以老闆們經常會說一些聽起來讓人舒服的假話。

例如:你們每個人的工作都同樣重要,缺一不可。

實際上崗位與崗位之間的重要程度是不一樣,不然員工都能拿同樣工資了。

還有,老闆讓你做的事情,你也別一味地被動接受。

太聽話的人,最後往往只有一種結果——別人不要的髒活累活全部丟給你,你逐漸變成職場邊緣人。

還有很多人特別相信職場承諾。

HR說這個offer沒問題的,結果到頭來你推掉了原本更好的機會後,才發現承諾沒兌現。

自我歸因

很多文章喜歡勸人遇事要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結果很多人變成,全部都是自己的原因

職場上個人的因素只是一部分,還有大量因素是你不可控的。

就像裁員時,被裁掉的未必就是表現不好的員工,還可能是因為公司不需要某個業務或你的上級不給力等等。

不少領導喜歡說教員工,說罵你是為你好,給你工作多是重視你,你要是不接受就是玻璃心,拼命讓你加班卻不提加工資,你還以為真的都是自己的問題。

我們一定要記得,職場是雙向選擇。

反思自己沒有錯,但千萬別把個人因素當成全部。

當你覺得一個環境讓你非常難受,你無論怎麼努力都無法融入時,很可能是這個環境根本就不適合你。

咱得把精力放在更有利於自己成長的地方。

愛補短板

讀書時老師常說,不要偏科,該補短板就要補短板。

很多人將這個觀念帶到工作里,覺得自己這裡不好那裡不行,整天想方法彌補。

其實補短板是一件事倍功半的事情,因為再怎麼補,也可能只達到別人的平均水平。

每個技能都70分,還不如大部分技能混個及格,其中一兩項90分來得亮眼。

人有時候就是很愚蠢,越是哪裡不好,就越想花力氣追上,反而對自己擅長的事情輕視怠慢。

到處補短板,最後把自己補成一個毫無特點的人。

千萬別這麼做,抓住現有條件中最有利於自己的那個,努力最大化,才是最穩中有進的策略。

再說句很現實的話,不管你在哪個細分領域,只要做到相對高的位置,資源都是可以互通互換的。

這個道理就像歌手厲害了可以出演大電影,企業家厲害了可以和巨星同台合唱。

在自己最擅長的事情上用力,比去補短板,效果好得多。

最後我想說回開始說的那個問題,學生思維其實是普遍存在,很多職場老人甚至管理者都可能有類似問題,畢竟不少人所謂的10年工作經驗,只是把1年的工作經驗用了10年。

我們能做的,就是在遇到一些困惑時,多思考,一點點打怪升級。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和

來源:臨公子的小日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