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最好的養生,都是免費的

作者:

生物學博士尹燁說:真正養生的方法,其實都是免費的。

比如管住嘴,邁開腿,睡好覺,做好事,心情好……樣樣無需花錢,卻處處令人受益。

養生的盡頭是養習慣。

想要好的身體,不必刻意破費買什麼高價保健品,也不必盲目花錢吃什麼靈丹妙藥。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你的身體自然就好了。

01

管住嘴

古人常說,藥補不如食補。

病從口入,最簡單最基礎的養生,往往就從管住嘴開始。

北宋大文豪蘇軾,是一個對美食情有獨鐘的人。

不過他雖然愛做美食,吃美食,但卻非常注重養生,在口腹之慾上從不放縱無邊。

早晚飲食不過一爵一肉,喝酒只喝至微醺,晚餐只吃七分飽。

即便有貴客光臨,也不會超三杯酒三個肉菜。

就連被流放期間,蘇軾在飲食上也不馬虎,親自動手給自己做蕈饅頭,東坡玉米糝,芋頭以及各種養胃健脾的粥品。

這位「養生達人」,雖然一生坎坷,但仍活到了66歲,在當時,可謂是高壽。

因為深知食療的重要,他勸告世人:美酒珍饈多食無益,粟飯藜羹亦可除疾。

遺憾的是,生活中依然有太多的人,雖然天天嘴裡念叨著養生,卻在飲食上很是馬虎。

不是經常火鍋燒烤加啤酒,就是天天外賣奶茶不離手,不是暴飲暴食,就是過度節食。

久而久之,健康悄然受損。

近代中醫鼻祖張錫純說:管住嘴是養生的重要一環,因為吃進嘴裡的食物,直接影響著你的身體。

琳琅美食處處有,但什麼該吃什麼不該吃,什麼該吃多什麼該吃少,心裡有數,有所避忌,科學,營養,控制地吃,身體健康才能有保障。

02

邁開腿

有研究表明:每周累計運動200分鐘,就能帶來積極的健康價值,每周累積鍛鍊400分鐘,就能帶來最佳的健康收益。

生命在於運動,邁開腿動起來,是強健體魄,為健康保值的關鍵,也是養生的一大法寶。

哲學家梁漱溟,每天早上雷打不動地去公園散步,打拳,拉伸,到了九十歲還身體硬朗,神采依舊。

運動是形神兼養的良藥,越愛動的人,身體越強健,精神狀態越飽滿。

成年人最頂級的養生方式,莫過于堅持運動。

雖然它的好處一天兩天看不出來,但日積月累,就會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適當邁開腿動一動,即便是最基礎的早起跑步,飯後慢走,睡前拉伸等簡單項目,堅持久了,身體也會回饋你積極的信號。

03

睡好覺

清代文人李漁在《閒情偶寄》中指出:「養成之訣,當以睡眠居先。睡能還精,睡能養氣,睡能健脾益胃,堅骨強筋。」

睡覺是養生的第一大補,睡好覺,勝似吃補藥。

微博里有位網友講,有段時間,他總是習慣性熬夜,晚上常常玩手機到一兩點。

夜越熬越嗨,但他的身體卻大不如前,腦袋整天昏昏沉沉,整個人提不起精神。

為了緩解這種症狀,他開始學著養生,每天保溫杯里泡枸杞,但沒起到什麼效果。

一次,偶然在一本書上看到一句話「晚睡會減歲,早睡沒病惹」。

於是便狠下心來改變自己的作息習慣,每晚11點睡覺,中午空閒的時候,也從不刷短視頻,而是抓緊時間休息半小時。

堅持了一段時間以後,一系列神奇的反應發生了。

最直觀的是,他不再精神萎靡,憔悴地像個小老頭,每天起來後都神清氣爽,能量滿滿。

叔本華說:睡眠,是一切健康和精力的源泉。

一個人越缺覺,精神越渙散,狀態越糟糕,也越容易被疾病侵擾。

睡眠越足,越能讓大腦得到充分休整,保證自己精神飽滿,精力充沛。

能眠者,能長生。

睡眠是身心的充電站,好好睡覺,就是對身心最好的治癒,也是性價比最高的養生方式。

04

做好事

《大學》裡說:「富潤屋,德潤身。」

一個人品行高尚,多行善事,便能以德行不斷潤澤身心。

有位被稱為「陸地神仙」的百歲道長,名叫張至順,一生很少生病,並且活到了104歲。

有人問他養生秘訣,他給出的答案只有短短一句話:存好心,做好事。

而他本人,一直都是這句話的踐行者。

隱居鍾南山七十年間,他常常竭盡所能幫助他人。

有人向他詢問道法,他不厭其煩地耐心解答,從不敷衍;

有人上山找他求醫問藥,他細心醫治,並且分文不取;

為了修建廟宇,他毫不吝嗇地捐出自己的全部錢財;

為了造福百姓,他跋山涉水將自己的畢生參悟傾囊相授。

他一生行善,渡人無數,這讓他身心安寧,添福加壽。

明代文學家呂叔簡曾說:「養德尤養生之第一要也。」

養生必先養德,養德方能養生。

因為當你心存善念,多行善舉,不只是精神上會感到輕鬆愉快,身體也會隨之趨向健康。

常存好心,多做好事,便是為自己增添福報,積攢福氣。

05

心情好

黃帝內經》中記載:「喜怒不節,則傷髒,髒傷,則病起。」

一個人如果喜怒無常,很容易導致氣機逆亂,損傷器髒,從而致病。

百病生於氣,久郁易成疾。

把心情養好,頂得上世間一切良藥。

國家級名中醫何若苹,年近七十依舊心明眼亮,精神煥發。

她曾說自己之所以能有如此良好的狀態,與她長年注重養生是分不開的。

而她養生的關鍵,並不是用外物調理身體,而是怡神養心,好好照顧自己的心情。

感覺到壓力時,她就去買喜歡的東西,逛好玩的地方,不讓壞心情泛濫。

碰到困難時,她總是及時提醒自己一切都是暫時的,然後通過吃美食或者睡大覺等方式疏導情緒。

真正有智慧的人,無論遭遇什麼,都懂得用適合的方式調整情緒,把心情理順。

周國平說:「不良心境如同藏匿於體內的毒素,長期累積,無疑會使機體抵禦疾病的能力下降,破壞自身健康。保持好心情是養生一大基石。」

養生貴在養心。

不管順境還是逆境,學會駕馭情緒,照顧心情,讓身心保持舒暢的狀態,自然身康體健。

古人云:「三分調、七分養。」

健康的身體是養出來的。

食養命,動養身,睡養神,德養運,樂養壽。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將養生融入一點一滴的日常,才能持續為自身提供養分,助力自己身體健健康康,生活充滿陽光。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趙麗

來源:洞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