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中國未來20年,全靠河南了

終於有人再次為高考制度的「不公平待遇」而鳴不平了?

近期,全國兩會正在舉行,人大代表盧克平建議,教育部直屬高校應按各省區市高考人數分配招生指標。

這建議提出不到兩天,知乎里網友的討論就炸開了鍋,2600多人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

微博里,甚至有不少其他省份的網友也在評論區表示絕對的贊成:

說明這項建議著實提到大家的心坎里去了。

同時,盧克平還列舉了一組數字:2021年全國高考報名1078萬人,其中河南省125萬人,占全國總數的11.6%左右。

河南省本科一批上線13.97萬人,占全省高考報名人數的11.18%,一本上線率在全國排名居於末位。

不用找,最短的那一柱就是河南。

這說明什麼?

說明100個人參加高考,裡面至少有10個是河南考生,但這些考生裡面能上一本的可能還不到1個。足以想像河南考生們的競爭壓力有多大。

這就明白了為什麼人大代表盧克平的建議如此受歡迎,因為他的確確是在為幾千萬考生在考慮。

只是,這項建議好歸好,但到底值不值得嘗試呢?

2021年,河南省125萬的高考報名人數,985卻只錄取了1萬多一點,錄取率不到1%,而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平均高考報名人數不超過10萬,錄取人數卻有3千多,錄取率是河南省的七八倍。

配圖來自微信公眾號-規劃升學

那決定錄取率的是誰呢?各大高校。

2020年清北在北京招生518人,考生只有4.92萬;清北在河南招生242人,考生卻有85.7萬。

北京考生還不及河南考生數量的零頭,但招生名額卻是河南的一半還多,看著就覺得扎心。

關鍵是去年河南的錄取率還是按照招生計劃的120%左右劃定的,也就是說假如985高校在河南只招1000個人,但是計算錄取率時卻變成1200個人。這說明實際錄取率其實更低。

而且,由於河南一本上線率常年占據倒數第一,於是這兩年就改了大量的一本院校來湊數。

2021年,河南新增6所一本院校。但即使這樣,一本升學率還是倒數第一。

確實也太慘了點兒~

之前有人將全國各省考上985大學的難度進行得分排名,河南、廣東這些得分低於50分的省份,高考直接被評為「地獄模式」:

知乎里有位網友@keakye曾這樣表示自己在河南高考的處境:幼兒園升小學,淘汰率30%;小升初,淘汰率60%;初升高,淘汰率達到驚人的90%。

一個50多人的班級,只有4-5人可以考上最好的高中。(除了這個高中,其他高中一個重本都沒有)。

這樣一算下來,還沒等到高考,就淘汰了一大半的人,更別說淘汰率更高的大學升學率。

所以,生在河南,每個跨過高考門檻邁入大學的人,都是英雄。

但是,河南的考生估計沒有人會想當這樣的英雄。

那麼,他們的命運能否改變?

想知道河南考生的命運能否被改變,就得先清楚為什麼各大高校給河南劃分的招生人數那麼少。

網上有一種傳得神乎其神的說法是,高考招生人數的劃定,與100年前的「庚子賠款」有關。

1900年,也稱庚子年,清朝和國際列強開戰,八國聯軍占領了北京紫禁城皇宮。1901年(辛丑年)9月,中國和11個國家簽訂了歷史上著名的《辛丑條約》。

條約規定,中國從海關銀等關稅中拿出4億5千萬兩白銀賠償各國,並以各國貨幣匯率結算,按0.4%的年息,分39年還清。這筆錢史稱「庚子賠款」。

「庚子賠款」落到每個省份,其份額都不一樣,浙江和廣州一代的商人有錢,就出錢很多;像河南、河北、山西等西北地區比較貧窮,就出錢少。;

1911年,美國開始返還「庚子賠款」,部分「庚子賠款」用來建立留美預備學校,1912年更名為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當年招生,考慮到中國這麼大的地方,以什麼標準來分配每個省的招生名額呢?

經過討論,「庚子賠款」的金額就是依據,賠款分擔越多的地方,招生越多,相反,分擔越少的地方,招生就越少。

儘管這個「庚子賠款」的方法聽起來天方夜譚,但這多多少少也反映了高考招生的「不透明」。

各大高校的招生方案,到底是什麼樣的,從2016年北大招生簡章中可以簡單總結為這5點:

1.本校條件,2.各省高考人數,3.生源質量,4.區域協調發展,5.以前的招生計劃。

除此外,很多高校在制定招生計劃時,還需要考慮經費來源。

一般來說,大學的收入來源有四種:財政撥款、事業收入、事業單位經營收入和其他收入。

財政撥款一般占比都不低,拿北京大學來說,2017年財政撥款這項收入就占了34.32%。

2004年開始,教育部和其他國家部委與相關省、直轄市、自治區一起建設高校,實行省部共建。即除了教育部撥款外,地方政府也會撥錢。

這就使得很多高校因為仰賴地方政府,所以在招生名額方面會向地方傾斜,也就是為什麼清北這樣的頂尖學府在北京招生名額投放如此之高了,因為人家就駐紮在北京。

而且為了促進教育區域公平,之前國家還設立了專項計劃,給中西部和貧困地區限定招生名額。

比如2016年教育部宣布從12個省份中抽調16萬招生名額用來支援中西部地區。

然而抽調名額大部分來自錄取率本就不高的江蘇和湖北,北京、天津等教育資源大省並沒有任何變動。

當時江蘇、湖北等地的家長一怒之下進行示威反抗。

但似乎並沒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因為高考不公不止在招生這一塊,在統考上也有所體現。

這還得從1994年開始說起。那時候絕大多數省還是用全國統一卷。

一本線錄取率最高的就是河南,上600分的只此一家。其他像海南、廣東、湖北等地也很高,但都沒有河南高。

最離譜的是像北京,上海這些地區,重本的分數線都只有400來分,但像河南這樣的省份,連專科分數線都比它高,接近600分,恐怖如斯!

同樣一張試卷,為何河南的錄取分數線這麼高?

因為河南考生實在太多了,如果把河南幾萬個夠清北北京分數線的都招收當然不現實,而如果按照河南的分數線來,萬一北京一個都考不上咋辦?

那這樣的情況持續多久呢?直到2000年,青島的三個女生起訴教育部。

當時山東的分數線比北京高出100多分,在山東只能上專科的分數到了北京卻可以上一個不錯的一本。於是教育局索性將全國統一卷,改成各地分開自主命題。

對外的說辭稱是因為不能單純只比分數,還要看重素質教育。

自主命題之後,果然錄取分數線就好看很多:

對河南來說,高校招生政策和高考考卷其實都不占啥優勢,也就難怪為什麼一本上線率那麼低了。

既然高考政策存在這些問題,那為何一直沒有改革?

因為改革難啊。想要把高考一碗水端平,目前所知就兩種辦法:

一是全國統考並統一分數線;

二是文章開頭所提到的人大代表盧克平的建議,即教育部直屬高校應按各省區市高考人數分配招生指標。

第一種辦法已經試過了,行不通,第二種辦法其實試一試也無妨。況且重要的是高考改革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來看一組數據,這是從1950年到現在的全國出生人口的數據趨勢,以及現在到2050年的出生人口預測:

資料來源於國家統計局、恆大研究院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從70年代實行計劃生育開始,中國的新出生人口在整體趨勢上就一直在下降,只是偶爾有所漲幅。

不出意外的話,中國出生人口在未來十幾二十年內一直處於下降趨勢,到2050年甚至可能會跌破1000萬。

但與此同時,各大高校卻一直在擴招。

1999年6月開始,國家正式出台了高校擴招政策。

普通高校本科生在1999年擴招了43.41%,達到最高峰,之後每一年的擴招率都有所下降。

到2003年,中國普通高校本專科生在校人數超過了1000萬。

幾乎每年都在斷斷續續擴招,只是漲幅在減少,從2011年開始,擴招幅度才低於5%以下。可以看下詳圖:

出生人口一直在下降,但各大高校卻一直在擴招,這將會出現什麼樣的局面呢?

如果在高校在各省區市的招生指標不變的情況下,結合之前所講述的高校對各地區招生的不公平待遇,未來可能會出現一些地區會面臨生源短缺的問題,而河南這樣的高考大省卻依舊飽和內卷。

不信的話,我們可以看看北京這幾年的出生人口數量,從2016年開始一直在下滑:

配圖來自微信公眾號-亦莊家長

但是招生數量卻絲毫未減:

這樣下去,恐怕真的是要旱的旱死,澇的澇死。

畢竟人口基數越大,人口數量越難下降得很快,高考報名數量自然也就短時間內很難這麼快降下來,特別是像廣東、山東、河南這樣近1億人口的超大省份。

所以說,這樣看來,教育部直屬高校按照各省區市高考人數分配招生指標,這個建議真的可以考慮考慮,等到局勢越來越嚴峻,可能更難改變。

四尾聲

盧克平來自河南,大概更能體會到那種「生而為河南考生,我很抱歉」的無力感。

不可否認的是,高考仍是當下最公平的人才選拔機制,但放之於個別地方,這份公平仍然有待商榷。

去年,一位privilege盡數體現的北京中學生,撕開了教育特權的面紗。

這個時代,有人隨便考考就能上重本,也有人不用高考就能讀清華。

但還有更多人無奈掙扎。

河北有「地獄式備考」的衡水中學,河南有千軍萬馬只有一個上岸的錄取率,豆瓣還有無數個小鎮做題家在學歷與現實中撕裂。

在階層固化、資源向上集中的今天,我相信高考仍是當下最公平的機制,但我更希望,高考也應該順應時代變化而變革,讓更多的人感受到公平,以及希望。

改革很難,但開始改革很容易。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劉詩雨

來源:酷玩實驗室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