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關於烏軍大捷的報導中,數這篇文章的題目起得好

烏克蘭軍隊近日在東部戰場取得重大勝利,這大概是目前吸睛度僅次於英國女王去世的大消息。

從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到烏軍指揮部傳出收復2000平方公里或3000平方公里的說法。社交媒體上有烏克蘭士兵在東部某鎮升起國旗,而把俄羅斯國旗丟在地上的視頻。

在華盛頓戰爭研究所繪製的地圖上,烏軍已經逼近頓涅茨克外圍。歐美媒體則廣泛報導,隨著東部重鎮重新回到烏軍手中,俄羅斯軍隊在東部的補給線已近乎被掐住,這將對該地區處於撤退中的俄軍的戰鬥力造成嚴重打擊。

對於烏克蘭來說,目前東部和南部的戰場形勢不是小好,而是大好,澤連斯基對此描述為,烏克蘭人正在看到更多「俄羅斯士兵的背影」。而烏克蘭外長庫列巴則對到訪的德國外長貝爾伯克說,烏克蘭需要更多西方武器,越快得到,烏軍就能越早戰勝俄羅斯的入侵。

面對戰場形勢突變,各家媒體反應不盡相同,但西方媒體多數予以正面報導,認為烏軍目前攻勢進展神速,俄軍面臨自放棄攻占基輔以來最嚴重的戰場頹勢。

美國之音的報導題目是《烏克蘭在戰場上取得重大進展》。

英國BBC以《烏克蘭大反攻:俄軍被趕出三大烏東戰略重鎮》為題報導了近日戰場形勢,文章說,很少有人會認為戰爭會很快結束,但烏克蘭人現在已經證明,他們能在戰鬥中擊敗俄羅斯人。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就近日戰場連發數篇報導,如,《烏軍再傳捷報俄軍放棄伊久姆》,《烏克蘭聲東擊西閃電戰:收復3000平方公里》,《哈爾科夫以南俄軍補給線危殆》。

半島電視台在其「俄羅斯對烏克蘭戰爭的今日進展」中寫道,烏克蘭戰爭已經過去了200天,烏軍已經收復了南部和東部的大片地區,此次反擊對俄羅斯軍隊造成了沉重打擊。

德國之聲的報導題目是《烏克蘭東線反攻快速推進俄外長:不拒絕談判》。

這些報導都來自西方媒體,說的是烏克蘭軍隊取得戰果,從報導上說有某種程度的「同質化」。這個時候,為了避免偏頗,人們難免想聽聽俄羅斯方面的評論。

要說最權威,當然是俄羅斯總統普京,但據報導他這兩天只出席了一兩個無關緊要的活動,沒有對俄軍戰場上的退卻表態。俄羅斯國防部倒有說法出來,但很鎮定,說俄軍正在「重新調整」,意思是,等調整完了再對烏軍進行沉重打擊。

但是,俄方這次明顯比以前謹慎,無論是國防部還是外交部似乎都不願多說,在內部報導中,仍儘可能讓俄羅斯民眾覺得俄軍在烏東仍然掌握主動,現在的調整是在下一盤不算大也不算小的棋。

這時候,中國的報導就顯得很惹眼了,因為我們畢竟是第三方,但又和為烏克蘭歡呼的西方媒體不同,我們是以冷靜深邃的目光注著烏克蘭戰場,但內心卻按捺不住地給俄軍加油:打呀,拿出當年打德國的精氣神兒,別以為只有俄羅斯人民期待勝仗,一部分中國人民也在等待你們勝利的消息呢。

可是勁兒不好拿,不能太明顯,因為西方在慫恿烏克蘭,而我們則是保持中立,俄羅斯是中國的友好國家,烏克蘭和中國的關係也不差。所以,在報導時,標題選擇就顯得格外有學問。環球時報的切入角度之特別完全碾壓西方媒體,在報導俄軍戰場失利同時,又用若有所思的疑問方式,為俄軍的「包餃子」工程設置了一個看似不錯的戰術方案:《烏軍攻入伊久姆,是勢不可擋,還是落入陷阱?》。這稱得上是近日俄軍戰場退卻報導中的標題之最。

文章來自環球時報官方公眾號樞密院十號。標題中的「陷阱」讓那些為烏軍戰果頻頻感到振奮的人不禁倒吸一口涼氣:莫非,俄羅斯國防部正在下一盤大棋?而這種大棋,我軍過去也下過,如,「今天大踏步後退,就是為了明天大踏步前進」。俄軍現在撤退也是準備搞這一手嗎?

俄羅斯國防部確實有類似說法,稱俄軍在這次行動中採取了一系列掩護部隊實際行動的迷惑性佯動。

似乎為證明俄軍確實在這樣做,《環球時報》的文章援引俄羅斯《觀點報》的專家觀點說,俄軍如此行動是在有意製造一次錯覺,既「俄軍的防禦比較薄弱」。現在,烏軍占據的地區沒有什麼有利的防禦設施,從而有利於俄軍摧毀這部分最有戰鬥力的烏克蘭部隊。

明白了,俄國防部內有人不光讀過《三國演義》,還看過《洪湖赤衛隊》和《地道戰》,對調虎離山和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已經掌握得非常嫻熟。如果這種估計屬實,那麼,人們倒是有理由為烏軍捏一把汗,現在烏東的重要補給中心庫皮揚斯克、戰略重鎮伊久姆和巴拉克列亞就像是一個三角形的開闊地帶,兩側小山崗上正埋伏著佯動成功的俄軍,戴著草帽兒,目光炯炯緊盯前方……

究竟會不會是這樣的場景還有待觀察。最重要的是,俄羅斯國防部真希望外界相信俄軍近日的跑路是在佯動,但《環球時報》的文章卻不希望人們相信,它真以為俄軍是在為烏軍挖陷阱,於是在文尾再次拉回到中線,說:「雙方誰說的是真的?或許接下來幾周會見分曉」。

其實,也不用太避諱,因為大家都能看到,自從俄羅斯2月24日對烏克蘭發動戰爭以來,在實際戰場之外的中國網民中,已經開闢出「第二戰場」,人們以網絡為戰地,以文章、留言、反擊留言、反擊留言的留言為坦克、戰鬥機、巡航飛彈、無人機進行彼此攻防,基本上分成「挺俄」和「挺烏」兩派。非常明顯的是,無論主媒還是那些有強大粉絲團的正能量大V,幾乎都屬於前者,每天以《環球時報》為精神養料的人更是一邊倒,而「挺烏」的則大部分是民間自發力量,雙方涇渭分明。

一場遠在歐洲的戰爭為何引起中國人如此高度的關注?其中定有深刻原因。也許很多人已經意識到什麼,於是他們沒有遠遠瞭望,而是把自己直接放進去,想像著這場戰爭的勝負將給自己帶來何種影響。白求恩曾把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當成他自己的事業,而現在相當一部分中國網民,則把發生在烏克蘭的俄烏戰爭當成自己的戰爭,這說明,我們的思想境界確實提高了。思想這東西有其特性,一旦提高了,就不會輕易下去,我們需要看到戰爭的結果,因為,它很可能真的就是我們自己的戰爭。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劉詩雨

來源:楓葉君評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