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人礦」近於枯竭,無礦可挖的經濟體將如何持續?

作者:

「人礦」一詞被創造出來之後,在網絡上引發了熱議,被各路大神稱作是頂牛逼的知識創造,傳遞出了這個時代縮影下的人間悲歌。

我給大家截取幾段精彩的:

「人礦」相對於「牛馬」,更容易被接受,也就更容易被傳播,相對於「無產階級」,「人礦」更加富有鬥爭性。無產階級只是描述了一種財富狀態——你除了自身勞動力外,一無所有,卻並沒有概括出你一無所有的原因。

而人礦則不然,一看到這個詞,你會立刻代入一種情境——誰是礦?誰在挖?

——知乎大神葉泊楓

「人礦」一詞之所以好,不在於它的辭藻多華麗創意多新穎。「人礦」之所以好,就好在難聽,好在直截了當,好在鮮血淋漓,好在把太平背後的血與淚、骨與髓活生生的挖了出來,血淋漓的呈現在你眼前,叫你無處可逃。

——知乎拉丁語Latinfish

高度準確、形象、深入本質的概括,比所謂人口紅利更加觸及本質。人口紅利還模糊了「誰的紅利」這一關鍵問題,「人礦」直接點出了對象、地位和對待方式,讓一切粉飾都無所遁形。

——知乎匿名用戶

我們日常聊經濟聊工業化都避不開「人口紅利」這個話題,相較於「人礦」,「人口紅利」一詞的確顯得避重就輕。

尤其是「紅利」二字的春秋筆法一度讓打工人們搞不清楚,到底這利對我而言有何意義?

「東亞奇蹟」是被「人口紅利」撐起來的,「紅利」其實利在國家經濟高增長,利在工業化進程推進的快。

換句話說,東亞地區人口結構偏年輕,勞動力相對過剩,人力這種資源就特別不值錢。成本一低,東亞國家在人力密集型的中下游產業鏈上就能卷過別人,就能維持高投資高收益。

而國家靠人口賺到的收益轉手用在工業化進程中,繼續投資擴產。但可以投資硬體多蓋廠房建大樓,卻不能把收益投資到人力上——不能給員工加錢,不能買高社保,不能搞高福利。只有這樣才能保持住低成本勞力的核心優勢,繼續在全球化進程中搶蛋糕。

所以,所謂的「人口紅利」就是人的勞動價值不斷被工業化挖掘走,變成整個經濟體的增長紅利。

參與其中的人也就和沙特的油,澳洲的鐵,中國的稀土一樣,成了一種大宗資源。保持「人力」這種原材料的低成本,是東亞地區低端製造業產品力制勝的關鍵。

那麼怎麼持續保持「人礦」的低成本呢?

首先是,社保勞動保障等公共福利肯定要持續處在低點,養老要靠個人。

人礦貢獻得100個價值里,工業經濟拿走90個怎麼可能再花出去給人礦接濟?

其次是把人類剛需生活用品價格抬高,比如說房子,把人礦那剩餘的10個子,加上他們未來30年創造的價值一起拿過來。

這「礦」就算被全方位發掘利用乾淨了。

東亞奇蹟,就是依靠「挖礦」起來的。與資源國挖油礦鐵礦不同,也與西方直接拿著大刀去其他地區搶礦(人礦油礦金礦都搶)賣不同,東亞地區啥工業原材料都沒有,且手無寸鐵只有被打劫的份。唯一有的,就是貧瘠的土地和年輕的人口。

於是,挖自家「人礦」,並在自家土地上蓋房子,把挖出來的人口鎖進房子裡去。

隨著人礦不斷的被挖掘,人口紅利逐漸減少,深度老齡化開始到來。

日本在人礦資源趨盡後,開始由國家搞貨幣寬鬆,不斷發國債給居民轉移福利,保障其生活品質。算是退還一部分人口紅利,給當地的人礦留個火種。

所以,日本的生育率近幾年還算穩妥,一直保持在1.3。

這是日本政府主動刺破挖礦泡沫,防止成本進一步向未來轉嫁,集合三十年時間用日本特有的貨幣寬鬆模式,加大政府負債給居民福利讓利,最終才使得日本生育率三十年間只下降了零點幾。

韓國模式,仍處在繼續挖人礦的進程中,不斷吸食年輕人血液,三十年來生育率幾乎下降了一半。

而現階段我們的經濟體,一是仍舊保持著低社保低低福利低勞動保障。二是房地產經濟繼續在挖掘居民財富給地方財政轉移紅利。

這就導致我們即將成為世界上第二個生育率跌破1的國家,如果政策繼續靠近韓國,也就是向未來透支而非國家發債讓利於民。結果未必比韓國好到哪裡去,畢竟咱們的生育率低過日本也就用了短短几年時間。

其實,很多已開發國家也都走過挖「人礦」這個階段,美國僱傭童工,可不就是把勞動力壓榨到極致?

但隨著老齡化的到來,人口資源可挖掘的地方趨於枯竭,這些國家就開始產業升級了,或者是去「低端工業化」,本質上都是放棄人口紅利。

一些低端產業轉移到後發國家,繼續挖人礦。已開發國家開始主導做高端產業投資和消費驅動。

咱們也是這條路。

短時間內,我們要保持低端勞力密集型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對人礦的挖掘就不可避免。

所以,國家一直再強調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加大高附加值產業投資。我們不斷的提「內需」、「內循環」,這些指的都是國內民眾消費,我們一直致力於激活消費驅動。核心原因就是咱們當下的人礦已經被挖的不可再續。

[page]

但是產業轉型升級需要資本,技術,高端人才和消費市場。

資本和技術好說,我們缺的是能研發出技術創新的高端人才,差的是國內消費市場的培養。

坦白來講,壓榨人口紅利完全屬於人才浪費,統一的把人當廉價礦產原材料用了。好比再這個過程中,我們區分礦的成色,主要是靠高強度高頻次的考試進行篩選。

考試頻率高且結果好的,礦產級別高成色好,能為社會創造的價值多,開的價格高點;

考試結果不好的,當礦渣扔工廠里處理。

這就又導致所有人去擠考試通道,位的爭取進入社會價值上升通道。

在這個過程中,人們必須經歷長達十餘年的殘酷考試機制,這對人類的成長期造成了嚴重摧殘。說起來是教育資源廉價易得,但這被描述的太過朦朧。根本沒去提這種考試機制對新生代人群的時間、社交、創新、創造、思考、自由、體格、世界觀等軟實力造成的極大傷害。

這種代價,不僅對個體的打擊傷害是巨大的,對國內經濟體的高端產業鏈來說,根本無法培養出足夠多有價值的崗位人群。

考試機制,篩選快,簡單粗暴。

只是不把人當人,當成了簡單的礦石、原材料、耗材。

這種社會人才篩選機制,人才培養的思維方式,是我們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的重要堵點。

再說消費驅動。要讓人消費就得讓人兜里有錢,這就相當於國家把「人口紅利」拿到手之後再次投入到人口身上,提高勞動報酬和相關保障。

還得讓人老有所依,儘快完善社保養老福利體系,這是把「人口紅利」返還到居民公共福利上。

只有當居民個體既有錢又無後顧之憂,消費驅動才有可能起來。

但是,咱們目前政策的取向,還是延遲退休、「個人」養老和縣級城鎮化三者在打組合拳。

延遲退休是把人礦最後一口氣給吸出來,讓個人自己養老那就是紅利暫時不返還,縣級城鎮化那是把最後一批「農二代」的人礦給挖乾淨咯。

要知道,絕大多數資源都是會枯竭的。水資源會枯竭,石油資源會枯竭,人力資源也會枯竭。

年輕人不婚不育,躺平擺爛,對抗高房價,痛斥低社保,對勞動保障不滿等都是人力資源枯竭的前兆,呈現的結果就是人口老齡化加速推進。

咱們也不是不想捨棄「人口紅利」,而且現階段也到了不得不捨棄的階段了。礦都挖空了,還能咋地?

所以低端產業鏈往越南等地區轉移有好有壞,好處是咱們終於可以捨棄人口紅利了,以後提高福利水平返利於民有希望,甚至是重新進行分配改革,調節國內財富結構,給人礦注入生機,同時出清既得利益者(打倒礦主,礦工分贓),也不是不可能。

壞處是咱們還在挖人礦呢,這有些礦主可跑了,弄得一堆礦扔地上沒人撿,白瞎浪費了。

而且國家想要返利於民,現階段還需要用「人口紅利」給公共福利發電。如果低端產業加速轉出去,高端產業還沒發展起來,國家從哪兒弄錢給居民呢?

直接進行稅改那是動既有利益者得蛋糕,於社會架構不穩。不動現有蛋糕的話,那就得國家加大借債轉移福利給居民,日本一直就這麼幹,財政債務借上天了。

今年咱們中央財政也加大了槓桿,但是錢多數還是用在了基建投資和房地產上。

用在這兩塊上面的錢,遲早會以房產的形式進入市場,債務槓桿轉移到居民頭上為終點的。

這與國家發債直接用在養老提升福利改善上是兩回事,前者還算是深度挖掘居民財富,後者則是直接返利於民。

總得來講,如果一個經濟體的人礦資源趨於枯竭了,就接下來的對策來講,上策是產業升級搭配分配改革,重新調節國內居民財富結構,出清既得利益者;

中策是政府部門加大負債改善公共支出,保障居民的社會福利和生活品質;

下策則是把繼續通過房地產把負債和成本都壓到居民頭上,也就是挖盡最後一點人礦渣渣,導致所有居民只有不斷加槓桿為各個環節輸送最後一點紅利。

日本現在的模式可以歸入到中策,韓國模式則可以歸入到下策。

但是韓國有一點好,就是他們產業升級已經完成了。

雖然仍然有低端產業在挖人礦擠壓最後一點人口紅利,但是他們已經進入已開發國家行列,有大量的高附加值市場占比,他們的財政收入可以保障公共福利支出,也就是返利於民可操作性較高。

最後再說一句,「人礦」這個詞的發明,之所以引發了社會深度思考和高度情感共鳴不是沒有底層原因的。對於過多勞動價值被拿走,個人未來財富被高房價透支,社會公共福利保障欠缺的不滿和抗議已經在民間形成共識。

這提醒我們,需要儘快推進分配改革計劃,同時需要政府加大負債來改善公共支出,提高居民福利,不能再一味的通過刺激房地產給居民加槓桿來加劇財富結構畸形。

不然其後果只會比韓國更差勁,生育率更低,深度老齡化更快,老無所依問題更嚴重。到時候所謂的「提振內需」、「內循環為主外循環為輔」就是一句空話,整個社會將會陷入結構僵化和階層固化的泥潭不可自拔。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廣松

來源:知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