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老魚君:烏克蘭的大反攻到底怎麼樣了?

這幾天在俄烏戰場上,人們終於可以不再爭論烏克蘭的反攻是不是開始了,因為反攻就是已經開始了,這時候,我們需要關心的是烏克蘭反攻真正的方向在哪?烏克蘭的主力部隊到底有多少投入到反攻中了?

當然,我們還要關心烏克蘭的反攻現在到底進行得怎麼樣了?

這幾天,烏克蘭在扎波羅熱、克里米亞和巴赫穆特等幾個方向都在向俄軍的陣地發起進攻,目前可以確認的是,烏軍在這幾個方向上都取得了顯著的戰績。

不過,有些朋友設想的俄軍一觸即潰的情況並沒有出現,由於俄軍現在還掌握著制空權,因此俄軍甚至還摧毀了一些西方援助烏克蘭的先進武器。

英國國防部的最新情報顯示:烏克蘭軍隊在東部和南部展開重大行動,在幾個地方穿透俄軍防線。

在巴赫穆特,烏軍第3突擊旅在過去24小時內,在南部1.8公里長前線推進1.2公里,並對市中心廢墟中的俄軍形成包圍。

如果俄軍再不後撤放棄巴赫穆特,很可能會成為戰爭爆發以來第一股被烏軍全殲的俄軍。

目前的報導顯示,烏軍在巴赫穆特的各個方向上都取得了相當的進展。

另外,烏軍對扎波羅熱也發起了猛攻,戰爭剛爆發時,俄軍曾經打退了烏軍多次進攻,甚至還造成至少11輛布雷得利戰車被摧毀或遺棄、至少2輛豹2坦克被摧毀。

但烏軍隨後及時調整了戰術,疏散了受損的裝甲車,並最終在昨天早晨打出了幾個突破口。

而俄軍被迫緊急撤退到第2道防線,烏克蘭突破了俄第一道防線後,俄軍開始從預備役隊調遣40,000名士兵增援其撤退部隊,而烏克蘭則用大炮轟炸俄軍增援和後勤線。

目前,烏軍正在穿越俄軍第二道防線,也就是傳說中的龍牙防禦線,這些水泥三角錐根本沒有地基,坦克推頂能撞開,而裝甲運兵車跟在坦克後面即可通過,步兵下車也能通過,不知道是不是紹伊古手下的包工隊承包了這些項目。

烏軍現在已經確認解放了扎波羅熱的洛布科沃鎮,這也是烏軍在第聶伯河東部解放的第一座城鎮。

俄軍王牌第42摩步師被擊潰,撤退途中闖入自己布下地雷陣死傷慘重。

俄獨立媒體稱烏軍已成功解放超過15個據點。扎波羅熱偽州長巴利茨基宣布將從交戰區域附近10多個村鎮及托克馬克疏散民眾到克里米亞。

烏克蘭軍隊目前在扎波羅熱地區已經推進了10幾公里,正在為收復梅利托波爾做準備。

而這裡是烏克蘭向南推進的一個關鍵目標。

扎波羅熱是俄軍重點防守的區域,他們在這裡總共有3道防線,一旦被突破,後面就是鐵路線和汪洋大海再無險可守。扎波羅熱一旦丟了,俄羅斯就真的要輸了。

整體上說,俄軍在這幾天表現是好壞參半,其中俄羅斯空軍在烏克蘭南部上空表現得異常活躍。

今天在克里米亞的北部戰場傳來重大消息:俄軍臨時司令部被摧毀!

據報導,烏克蘭用幾枚英國援助的「風暴陰影巡航飛彈」襲擊了俄軍在克里米亞北部阿拉巴特沙嘴的軍事基地,這裡有俄軍臨時的指揮部。

烏軍的飛彈擊中了俄軍在克里米亞的臨時司令部等建築物,而今年4月,普京還曾經在這裡舉行了特別軍事會議。

這次烏軍為大反攻準備了32個旅,現在剛出動5個旅。

其中烏軍第47機步旅是裝備豹2坦克和M113裝甲車並全體在德國和波蘭受訓王牌部隊。在6月8日戰鬥中出動了1500人。

從扎波羅熱戰役可以看出,烏軍的戰鬥力得到了極大提高,已經具備主動挑戰俄軍的能力了。

經濟學人」雜誌稱:紅外照片顯示大部分交戰火點都發生在俄軍控制區。烏軍火炮變得活躍起來,一點也不像是缺乏炮彈的樣子。

據多家媒體的報導顯示:俄軍現在已經「守不住陣地,幾乎沿著和烏軍的整條戰線在緩慢向後撤退」。

烏克蘭的反攻能否取得成功,除了他們自己的努力之外,西方的支持也至關重要。

今天,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和加拿大的烏克蘭裔副總理佛利蘭突然訪問了烏克蘭首都基輔,並和澤連斯基會面。

在烏克蘭反攻進行的關鍵時刻,特魯多宣布把沒收俄羅斯的安東諾夫運輸機送給烏克蘭,並追加5億加元軍事援助。

特魯多還表示,要協助烏克蘭培訓F-16飛行員,並還要增加對俄制裁等,至此,加拿大已經總共給了烏克蘭80億援助。

而美國總統拜登前幾天也表示,美國會一直支持烏克蘭,直到把俄羅斯徹底趕出去。

除了戰場上之外,波蘭稍早還有消息指出,俄羅斯空軍的一名戰鬥機飛行員德米特里米佐夫夫拒絕到烏克蘭作戰逃往立陶宛!並已在當地申請了政治庇護。

這可能是第一個逃亡的俄軍飛行員。

不過,西方媒體對於烏克蘭在扎波羅熱的戰鬥損失還是非常不滿意。

「華爾街日報」的報導認為:由於西方軍援十分不利,導致烏軍承受了完全不應承受的傷亡。

烏軍沒有先進戰機,缺乏戰場局部制空權,最終導致俄軍的卡52武裝直升機8公里外輕鬆發射反坦克飛彈占了便宜。

而接受北約訓練的全部由新兵組成的烏克蘭第47機步旅如果真的打主攻,還需要實戰和時間的磨練。」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方尋

來源:老魚君 老魚隨便說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