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台灣學者侍建宇:美中兩強格局基本成型,歐盟角色十分關鍵

2023年6月19日,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北京會晤來訪的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這是時隔五年首次有美國國務卿訪問中國。 

侍建宇:有一些進展是確定的。雙方都準備維繫一個穩定的對話管道,有問題的時候可以和平的溝通等等。不過我想從幾個角度來看吧,有些是可以變動的,有些是不能變動。不能變動的部分,基本上就是,雙方應該都蠻確定,一個2.0版本的冷戰格局已經形成了。對整個世界來講,基本上就是一個兩強的局面。儘管雙方都沒有正式把這句話說出口,美國還是講多級世界,中國也沒有說現在是兩強的情況,但這個局面是蠻確定的,雙方也都有各自的安排。美國講高科技脫鉤。布林肯強調說,他並不是要對抗中國的經濟發展,而是他要保護特定的技術,要維護美國的國家安全,不要讓美國的技術變成中國的武器之類等等。那高科技脫鉤當然不會只影響高科技,(也會影響到)一連串的相關經濟的發展。中國也提出了對策,基本上是以內循環為主的雙循環。內循環當然是要把產業鏈縮短,在中國境內來發展;作為輔助的外循環,可能還主要集中在所謂一帶一路上的這些國家進行等等。所以雙方的對抗格局已經形成了,也講得非常清楚。那既然是冷戰格局的話,那就必須是會打打停停。

第二點是所謂的武器或者是軍事發展的部分,雙方會不會走入真正的熱戰?有沒有一個方法,也就是中國境內常用的字眼、美國也會用的所謂「護欄」,讓雙方的競爭維持在一定的範圍之內,不要跨越那個護欄或者說是紅線。

法廣:但是中方沒有接受美方提出的恢復軍事溝通的建議。

侍建宇:中國並沒有接受,不過他們也談了一些事情。公開的訊息說,中國不會向俄羅斯提供可能用在烏克蘭戰爭中的致命武器。美國也講了不支持台獨等等。雙方基本上還在討論吧。這些東西不是馬上可以有決定的。發展一段時間之後,他們才可能會真正把這個護欄架構起來。是不是會有直接的安全或者軍事的對話,可能還要看之後的發展。

第三點,可能有一些部分會談沒有提到、但也彼此心悟的議題,令雙方勾心鬥角。儘管我們講說,兩強的世界格局可能已經形成,儘管他們說想要建立戰爭的護欄,但我們也知道這個世界還有其它重要的國際組織或者行為者。最重要的就是歐盟的角色。他們在會議上可能不見得有談,可是我相信他們在私下都在設計歐盟的角色:對歐盟,絕對是要拉攏的,尤其是現在戰爭還在進行。我們看到中共總理李強都跑去歐洲活動,就是想能不能在這個棋局裡面打開一個缺口。誰能夠爭取到歐洲,誰就可能在這個兩強格局中更有分量。我想,這可能是在未來一段時間值得觀察的。

最後一次機會:舊金山亞太經合組織峰會

法廣:2022年底的時候,習近平和拜登在峇里島會談,當時傳遞出的是一個比較積極的信號。這之後發生了很多事情,尤其是2023年2月初的間諜氣球事件。此後的中美關係一再跌落。您覺得這次會談是否有可能讓兩國關係回到峇里島當時的那種氛圍?

侍建宇:從語義上來講的話,還是沒有回到啊,否則就不需要表示希望回到(那種狀態)。時間不會倒流,想回到那種狀態,我想基本上不太可能。上次我們談氣球事件的時候,我們說到(氣球事件)可能只是一個插曲,主要的原因就是中美兩邊可能當時都還沒有準備好彼此能夠談什麼。美國的印太戰略,包括AUKUS,包括美日印澳四方會談,還有與其他的國家的關係等,美國當時可能沒有覺得這個聯盟已經有具體的形狀。但是現在這個形狀已經有了,這個時候應該可以開始討論戰爭護欄或者是國防軍事的護欄。儘管雙方可能不見得會有共識,可是應該是可以開始談了。然後,互相經過一段時間的折衝,逐漸就可能成型了。要回到那個峇里島會談時的狀況……我覺得,他們應該想想看,今年11月的舊金山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的時候,習近平和拜登可不可以達成一個可以努力的未來願景。要知道,今年年底APEC之後,明年美國進入總統大選年,基本上也就沒有太多的東西可以具體務實的來談。要討論如何具體的穩定雙邊關係,最後一次機會就是今年年底的APEC的峰會了。

歐洲聯盟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華

來源:RFI 瑞迪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