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中央社會工作部會給中國政治生態帶來什麼變化?

究竟是減低風險,還是增加風險?

近日,吳漢聖出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社會工作部部長,再次將媒體關注焦點拉回到這個神秘組織上來。關於這個今年新成立,繞開國務院、直屬於中共中央的新部門職能可謂眾說紛紜。

綜合各方意見,大體上可以初步預測,設立中央社會工作部旨在加強共產黨中央進一步集中地方權力和維護社會穩定。比如鄧聿文認為,這個新部門既不會復活中共延安時期的中央社會部,也不會成為蘇聯的"契卡"("全俄肅反委員會"),而是要強化共產黨對維穩工作、尤其是輿情工作的直接領導,以便於共產黨直接抓基層政權建設和社會穩定工作。

1

杭子牙認為,該機構的成立是為了"面對內外環境變化,特別是中美衝突以及新冷戰產生的潛在影響,在社會經濟運行進入新常態,某些矛盾衝突可能更頻繁爆發或大面積激化的情況下,更敏銳感知社會情緒變化,防範潛在風險演變為系統性政治安全風險。"

2

至於這個新部門可能給中國當前的政治生態帶來什麼變化,很少有人給出意見。下面我就來簡單談一談。

首先,根據《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社會工作部最明確的職能,是將統一領導國家信訪局。這個信訪局將由中央社會工作部和國務院兩套班子領導,這意味著省級以下的地方信訪部門,可能需要同時受到兩個上級部門指導。這不但不會增加信訪效率,反而因為匯報、反饋和指導程序更複雜,反映周期更長,導致解決上訪問題的難度增加。

其次,社會工作部和國務院兩套班子搭台領導信訪工作,可能跟信訪工作量越來越大和民間抗議活動越來越多有關。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吳木鑾對BBC中文指出,中國年初將信訪局提升為國務院直屬機構,可能是為了應對越來越多的抗議示威活動,而信訪工作被認為是中國共產黨和各級政府的民意收集器。

3

據中國社科院2012年12月18日發布《社會藍皮書》顯示,中國每年爆發"群體性事件"數萬乃至十幾萬起。由於"群體性事件"—— 中共當局故意迴避使用"抗議"和"示威"等字樣——逐年遞增,在此後十年至今,北京當局不允許官方公布有關統計數據。

4

北京清華大學社會學家應星教授據相關部門不完全統計稱,中國社會的"群體性事件"從1993年的1萬起,逐年增長至2004年的7.4萬起,年均增長17%;參與者從73萬增至376萬,年均增長12%。至2007年,"群體性事件"高達8萬餘起。北京清華大學另一位社會學家孫立平教授則推算,僅2010年中國大陸"群體性事件"高達18萬起。

5

日本《日經亞洲》去年8月29日發布統計數據稱,2020年中國維穩開支高達2100億美元,僅10年內就翻了一番,還超出國防開支7%。

6

不斷攀升的維穩經費恰恰說明了信訪工作的壓力,因為中國社會的"群體性事件"往往是在上訪無門、走投無路的情況下爆發的。

[page]

兩套班子搭台指導信訪工作,確實有利於中央及時掌握地方民情,但如果反而降低信訪工作效率,恐怕會直接引起"群體性事件"反彈。但在保證平常信訪工作效率的情況下,處理信訪工作難度仍然非常大。民眾之所以上訪,通常是因為地方權力機構瀆職或濫用權力。如果信訪效率提高,其結果是要麼加劇中央和地方的矛盾,要麼使得地方官員和政府代理人,人人自危。如果不提高信訪效率,那麼疊床架屋的機構設置,除大把大把耗費國帑之外,可以起到的實際效果是微乎其微的。但就信訪作為民意收集器的作用來看,中央在制定政策和推進行政改革時,確實有一定參考意義。所以可以說社會工作部指導信訪工作,很難說能給信訪工作帶來實質性改變,但確實可以幫助中共中央及時、準確地掌握民情動向。

圖片

再次,中央社會工作部的一項重要工作是基層黨建,包括針對基層黨組織、基層政府、行業協會商會、混合所有制企業、非公有制企業及社會組織、經濟組織等等。簡單地說就是:既加強黨建工作,又拓展黨建工作。對地方黨組織和地方政府來說,這是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的信號。對上述其他組織和機構來說,是加強共產黨控制力的一個信號,其直接目的,可能是為了應對經濟衰退導致失業率攀升引起的社會動盪。這可能意味著共產黨的經濟發展目標,已經從"增就業"轉向"保就業"。

社會工作部直接干預基層工作,顯然表明中央對地方失去了信心和耐心。中央迫切尋求經濟復甦的指標遲遲沒能實現,反而不斷拉出缺口。但是共產黨過度干預經濟部門可能造成反向的結果:過度指導經濟成長,反而阻礙經濟成長。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中央社會工作部職能,會在一定程度上承擔中央巡視組的職責,或者說是將中央巡視組的部分職能機構化。在某些側面上,這個新部門又承擔著維穩和輿情工作。非常明顯的是,它同時也分割了民政部的工作。職能混雜,既是權力集中的體現,也是權力分割不清晰的體現。這對於原有職能歸屬機構,構成了擾亂。

這是一個為應急,臨時拼湊出來的部門。如果職能分配不明,不但不能充當救火隊長的工作,反而抱大腿拖住地方,在重要決策上猶豫不決。

1

鄧聿文.2023年7月13日."客座評論:中央社會工作部會成為中國的'契卡'嗎."https://www.dw.com/zh/客座評論中央社會工作部會成為中國的契卡嗎/a-66209370

2

杭子牙.2023年3月18日."解碼機構改革・三|為何成立中央社會工作部和毛時代有何不同?"https://www.hk01.com/中國觀察/878429/為何成立-中央社會工作部-和毛時代-中央社會部-有何不同

3

BBC.2023年3月10日."中國兩會:備受詬病的國家信訪局獲升級,「民意收集器」作用多大?"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64913042

4

李培林、陳光金等.2012.2013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社會藍皮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https://www.pishu.com.cn/skwx_ps/bookdetail?SiteID=14&ID=1699336

5

楊陽.2011年9月29日."群體事件已超18萬,中國社會動盪加劇."https://www.dw.com/zh/群體事件已超18萬中國社會動盪加劇/a-15426349

6

Nikkei Asia. Aug.29,2022."China spends more on controlling its1.4bn people than on defense Silencing dissent also nips innovation in the bud."https://asia.nikkei.com/static/vdata/infographics/china-spends-more-on-controlling-its-1-dot-4bn-people-than-on-defense/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廣松

來源:當代政治觀念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