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許家印這輩子值了 還是普通人扛下了所有

——中國房地產危機持續延燒 恆大復牌首日暴跌近九成

   

恆大地產公司早就崩了,早就土崩瓦解了,只有恆大保交樓公司。

恆大在8月28日的復牌具有模版式意義。

為什麼這樣說?資不抵債的恆大依然「崩而不潰」,依然在營運,這本身就是一個小小的「奇蹟」。

一段時間以來,無論是中東土豪急救恆大汽車,還是許家印可能離婚的傳聞,又或者恆大物業134億存款消失信息被披露,最終劍指的結果之一就是恆大復牌。

恆大在8月28日港股收盤時暴跌了78.79%,市值只有46.22億港元,股價為0.35港元。

明知道要暴跌,恆大為什麼要復牌?

因為,恆大距離摘牌退市只剩26天,如果摘牌退市,場面更難看,後果更難以預測。

所以,一切該來的都來了,然後,復牌暴跌。 01恆大的每一步都是「保交樓」 恆大的命運給所有的大開發商打了一個樣,恆大的命運,此時此刻當然不是許家印說了算。

碧桂園的楊氏父女看完這盤棋恐怕心情也很複雜,雖然,碧桂園的市值在港股還有200多億。

恆大當下的每一步都是被允許的,你聽懂我這句話沒有?包括恆大在美國申請債權人保護。旨在保護其美國資產免受債權人的影響,同時在其他地方進行重組交易。

恆大為什麼要這樣做?當然是為了自救,儘量不要捅出更大的麻煩。其實,動輒幾百億、幾千億的虧損,這樣的鍋,別人也無法替恆大背。

韭菜在痛罵許家印,因為他們認為許的個人財產與公司財產隔離,他依然可以吃香喝辣,也許吧。

現在的重點是:恆大的下一步是什麼?

其實,在我個人看來,恆大的下一步和每一步都是「保交樓」。

過程中,無論出什麼么蛾子,離婚也罷,土豪幫忙也罷,申請破產保護也罷,終極目標都是保交樓。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恆大地產公司早就崩了,早就土崩瓦解了,只有恆大保交樓公司。

復牌是為了遵守港股市場的規矩,而且,此前披露數據,告知公眾虧了幾千億,乃至資不抵債,就是一步步在做公眾、債主、業主的心理建設。

不要奢望太多,不要要求太高,處理結果差不多就行了。

最重要的是穩住局面,不要出太多拉橫幅事件。

從恆大的公開數據來看,在營運資金方面,除了日常經營銷售,公司目前的營運資金來源主要為各地政府提供的抒困資金借款、項目處置收入、存量的監管資金以及日常經營銷售收入等。

截至2023年6月30日,中國恆大總資產約為人民幣1.74萬億元,但總負債仍然高達23882億元,處於資不抵債的狀態。

也就是說,地方政府確實在和恆大共患難,努力維持一個局面,當然,各個地方的努力程度不一樣。

目前來看,恆大交樓的數據會繼續上升,不排除未來絕大部分樓盤都可以順利交樓,因為不是恆大一個公司在努力,但這只是我個人的美好推測。

當然,這種推測也是基於中國現實的狀況。

沒有什麼比穩定更重要的。

恆大完成保交樓的使命之後,許家印和恆大的命運是什麼? 

02

它們的錢可能永遠要不回來了 與老許心有戚戚焉的是碧桂園的老楊和小楊。

碧桂園是很聰明的,公開表態了,「碧桂園帳面資金僅能滿足保交樓」。

這句話讓碧桂園的供應商、債主們如五雷轟頂,但是,碧桂園很清楚最惹不起的是誰,所以,它一定要保交樓,至少是表態要保交樓。

這等於是說供應商和債主們,你們慢慢等,我儘量籌錢還給你們,至於能不能籌到,真的要看天時地利,房子賣不動,我也沒辦法。

碧桂園和恆大一樣,但底線還是守住了——「保交樓」。

其餘地產商參考恆大和碧桂園的模版,應該知道怎麼做人做事了。

再說大一點,絕大多數的民營地產公司都進入了「新階段」,這個階段就三個字「保交樓」。

優等生龍湖可以提前還債,但只有一個龍湖,而且龍湖也超級謹慎,偶爾拿塊地,守住一個基本營運盤就好了,佛系工作。這年月,不佛系不行了。

頻頻拿地的城投、地鐵在今年上半年是各地政府的財神菩薩,即便如此,今年1-7月,全國賣地收入22875億元,同比下降19.1%。

下半年,還要繼續加油啊。

接下來幾年,對於買了新房的普通人來說,不爆雷,能收樓,基本就是個人年度大喜事。

下半年,催債仍將繼續是各行各業的主旋律,地方政府在報紙上發催債公告,個人、公司通過打官司催債也是常見情形。

守住基本盤,守住現金流的才是王者,才能熬下去。

只是可憐了某些地產公司的供應商,它們的錢可能永遠要不回來了。所謂時代的一粒灰塵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沒有人比它們體會更深。

告別一個地產狂飆的時代,進入一個需要佛繫心態的階段,一切不過如此。

許家印這輩子確實值了,最終還是普通人承擔了所有。

中國房地產危機持續延燒 恆大復牌首日暴跌近九成

[page]

中國房地產危機持續延燒 恆大復牌首日暴跌近九成

德國之聲

恆大市值跌至目前的3億4200萬歐元,縮水大約22億歐元。2017年,恆大市值一度還曾達到500億歐元。

目前負債高達3030億歐元的恆大上周五宣布,公司已滿足了香港交易所復牌上市的所有規定,包括補交了財務報告。此舉避免了恆大被香港股市強制摘牌的處罰。

不過,大華繼顯控股有限公司的金融專家 Steven Leung警告說,恆大還遠遠沒有走出困境,「恆大通過拋售房屋就能償還債務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為中國買家還是更傾向於購買政府開發商的房產,而且,恆大也無法從政府出台的提振計劃中受益。」

根據最新公布的公司財務報告,今年上半年恆大的虧損已經減半,為42億歐元,而營業額則上漲了44%,達163億歐元。今後恆大的發展走勢將主要取決於是否能夠延長還債期限,以及離岸債務重組計劃能夠獲得批准。今年九月,香港及開曼群島法庭將就恆大的離岸債務重組一事做出裁決。

2021年底,恆大陷入財務困境,無法按期償還債務。由於離岸債務已經高達300億歐元,數周前,恆大已經在美國提出了破產保護。

目前,中國房地產行業整體陷入危機。近來另一家大型房地產開發商「碧桂園」也不斷傳出負面消息。這家主要在中國中小城市開發高端房產的企業本月初叫停了部分債券交易,並發出今年上半年虧損可能高達七十億歐元的警告。碧桂園目前欠債達1790億歐元。

周一凌晨,中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提振股市的刺激措施,包括股票交易印花稅減半、對大股東減持以及不盈利公司的融資行為進行限制等等。投資者對上述措施表示歡迎,股市一度強力上揚,收盤時,中國三大指數漲幅1%左右,成交量則達到1.1萬億。目前,中國政府正在努力恢復經濟活力,並緩解房地產行業的危機。

房地產業和建築業約占中國 GDP 的四分之一,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20 世紀 90 年代末的住房改革引發了房地產業的繁榮,而擁有房產被視為結婚的先決條件這一社會規範也刺激了房地產業的發展。

但近年來,中國政府認為房產行業的巨額債務對中國的金融體系和整體經濟健康構成了不可接受的風險。

為了降低該行業的負債率,政府自2020年起逐步收緊了開發商獲得信貸的條件,隨之而來的卻是房地產企業的暴雷違約潮。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華

來源:抱朴財經 德國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