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文科生之所以會舔,是因為這個部位沒有了

作者:

「所有的文科專業都叫服務業」、「總結成一個字兒,就是『舔』」。張雪峰名言洗版,又讓我想起這個故事來。

乾隆年間,江蘇淮安有一姓曹的文科生,文采不錯,人也有點傲。開科取士之年,曹生到南京參加鄉試,因為囊中羞澀,暫住在呂祖(呂洞賓)祠里。

畢竟寄神籬下,曹生每天早上起來讀書前,都會在呂洞賓像前上香,嘴裡念念有詞:「學生一介凡人,借住上仙寶地,早晚讀書多有吵嚷,請上仙恕罪。」

某夜,曹生讀書讀累了,趴在案上打盹,突見一道士走進,邊走邊說,你的用功感動了我,我來助你一臂之力吧。

曹生趕緊請坐請教。道士落座,口若懸河,經史子集天文地理,文科專業像報菜名一樣,滾瓜爛熟,最後嘆了口氣說,我曾經也是個文科生,當年也曾頭懸樑錐刺股,冬夜快被凍成狗還在苦讀,後來也中過進士,只是,功名早已如浮雲,真像夢一場。

曹生聽說他中過,立馬拿出自己寫的文章請教。道士看了幾行就放下了,曹生臉上一熱:「道長,我寫得這麼爛嗎?」

道士笑了:「就是因為不爛,我才不想看。說實話,你的文章真好,不在賈誼之下,但科場上這麼寫,沒人會欣賞的。」說著,從袖子裡抽出一本冊子,「這樣吧,我看你骨格精奇,是百年不遇的文科翹楚,這裡有本科考秘笈,拿走不謝。」

曹生翻開那本所謂的秘笈,沒看幾行就明白了,都是他不屑一顧的八股文,當場就怒了,「如果得這麼寫才能考上,我還不如一輩子考不上」!

道士呵呵一笑:「喲嗬,看來有傲骨哦,不拔掉怎麼能行。」話音未落,拔出劍便向曹生腦後砍去,劍鋒未收,又伸手從那裡拔出一塊骨頭來,說:「我只能幫你到這兒了。」揚長而去。

電光火石之間,曹生來不及作出反應,只覺一陣巨痛,慘叫一聲,醒了過來。

原來只是一個夢。睜眼一看,案上卻真有一本小冊子,正是夢裡所見的那本科場秘笈。

翌日曹生起床,翻開自己之前寫的文章,滿滿都是負能量,橫看豎看都看不順眼。再拿起案上那小冊子,一篇篇翻過去,哇靠,這才是正能量好文啊!

從此朝夕揣摸,日臻化境。

開考之日,曹生胸有成竹,下筆萬言,果然中舉。

不久之後一個晚上,又夢見那道士來了,曹生正想道謝,道士一言不發,手裡拿著從曹生那裡拔掉的那塊骨,像USB一樣插回他腦後,二話不說就走了。

曹生醒來,再看自己新寫的文章,當場尬住,這都什麼垃圾啊,見過舔的,沒見過這麼跪舔的。一氣之下,三兩把給撕了,過後,繼續寫他那些負能量文章。

當然了,他也就止步於舉人。

講到這裡,大家應該沒什麼懸念了,道士就是呂洞賓,他拔掉曹生腦後的傲骨,後來又插回去,這一拔一插,曹生的精神世界立刻發生了神奇的變化。

故事見清代沈起鳳的《諧鐸》,原文如下:

諧鐸·呂仙寶筏

山陽曹某,有文名,而性氣殊傲。赴試金陵,僑寓呂祖祠。蚤起讀書,先以瓣香呂祖前,告曰:「弟子濁骨,溷居仙廡。旦晚誦聲聒耳,幸勿罪。」

一夕,倦伏几上,見一道者至,曰:「秀才太攻苦,利市衫,今番拋卻矣!」曹肅之坐。道者議論風生,五經、史、漢,傾如瓶注。曹異之。道者曰:「野人操舉業時,亦曾下帷讀,忝顏成進士,今棄卻。追憶夜分執卷,風冷裂袍,燈昏觸柱,忽忽如昨夢。」曹稔其先達,出窗課就正之。道者甫閱兩行,即捨去。曹曰:「仆文污尊目耶?」笑應曰:「正惟不能污日,是以不欲觀耳。君文氣息,逼似兩京,次者亦韓潮、蘇海。若以此獵取功名,譬猶執商彝夏鼎,鬻諸五都之肆,非弗寶貴,而無如識者希也!」因袖中出一冊曰:「此科名寶筏,敬誦諸。」曹急取以觀,皆平昔所唾棄而不為者。因憤然曰:「吾儕作文,不壽世亦當名世。以此芥拾科第,寧蹈東海死耳!仆何能從命?」道者曰:「嘻!子有傲骨,不拔則不可救。」急掣劍砍其腦,有一骨,拔之而去。曹痛甚,豁焉而醒,見案上遣一冊,姑置之。

明日,起閱舊稿,都不快意。揀案上冊誦之,大喜,朝夕揣摩,欣欣得計。繼而入闈,所作文皆規撫其制。榜發,掄高魁。一夕,夢道者復來,以骨納腦後而去,及醒,視其鄉墨,面發赬,背流汗如雨下,仍取古文研究之,後竟以孝廉終。

鐸曰:「劉蕡下第,豎子成名。幾許康了秀才,動以此訾議當局。必使躬自蹈之,以關其口,而奪之氣,傲骨一拔,勝於拔舌矣。」

中國盛產神仙,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為什麼只有呂洞賓有這樣的法術?

很簡單,成仙前的呂洞賓曾經也是一個文科生,也中過舉,而且,他中舉的時間,據《仙鑒》卷四十五「呂岩」條說,「至文宗開成二年丁巳擢舉進士」。也就是說,呂洞賓正是在唐文宗時期中進士的,極有可能正是跟落第的劉蕡同科,目睹了士子們「動以此訾議當局」的桀驁不馴,成仙后才發明了神奇的拔骨術。

所以故事叫《呂仙寶筏》,「寶筏」原是佛教用語,指苦海慈航,即渡人到達彼岸的佛法,引申為能幫人實用理想的秘笈。所謂「呂仙寶筏」,就是呂洞賓專有的超度文科生的法術,即盜夢拔骨術。

《諧鐸》作者沈起鳳最後評論道:「劉蕡下第,豎子成名。幾許康了秀才,動以此訾議當局。必使躬自蹈之,以關其口,而奪之氣,傲骨一拔,勝於拔舌矣。」

劉蕡fén是唐朝的一個文科生,他參加的那一屆科舉,由唐文宗親自出題,劉蕡在申論中痛陳宦官之害,連主考官都嘆服,但因為怕宦官,不敢錄他。後來放榜,眾考生紛紛為李蕡叫屈,說這麼厲害的人都考不上,我們有何面目上榜,請收回我們的功名,給劉蕡吧。最後劉蕡當然還是落第,那些為他抱不平的考生也沒人敢用。

沈起鳳的感慨是,正直敢言、下筆如有神的考不上,庸才卻總能考上。古往今來,那些落魄的文科生動不動就以此批評當局,不讓他們吃點苦頭,怎麼能堵住他們的嘴,滅掉他們的囂張氣焰。最好的辦法,就是將他們的傲骨拔掉,這比拔舌還好使。

因為,拔舌有一個明顯的副作用,就是術後雖然不會再發表負能量言論,但需要他舔時,口中空空如也,啥也舔不了。而且,只是拔舌的話,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價值觀,雖然無法再出聲,腹誹也是不好的,如果再道路以目,那就更危險了。

所以,古代文科生服務於帝王,把傲骨拔掉,留著舌頭才會舔;會舔,才有功名。這就是千古文科生的成功秘笈。

2023-12-10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吳量

來源:後代聊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