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光宗不孝被廢黜

南宋光宗,名趙惇(公元1147——1200年),是南宋孝宗趙昚的第三個兒子。公元1187年受父皇宋孝宗禪讓而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紹熙」。宋光宗趙惇即位後,罷免周必大、辛棄疾等主戰派大臣,起用留正為宰相,朝政為主和派所操縱。

宋光宗和太上皇孝宗的關係長期不和,再加上一些宦官的挑撥離間致使宋光宗與自己的父親太上皇孝宗之間,日益產生怨恨。光宗經常託詞不去重華宮(太上皇所居之宮)看望父皇,大臣們紛紛上奏勸諫光宗要盡人子之道。光宗偶爾也心有所感,紹熙三年十二月到次年正月,他三次赴重華宮朝見,但不久又故態復萌,數月不向太上皇問安。朝野上下,市井街頭,對當朝天子的不孝之舉議論紛紛,太學生們也加入了勸諫的行列,上百人上書要求光宗赴重華宮看望父皇,而光宗依然故我,根本不理睬外間輿論。

紹熙五年(公元1194年),太上皇宋孝宗病重,光宗還是不去重華宮探視,被親生兒子冷落到這種地步,孝宗心中充滿了失望、抑鬱與悲傷,病情急轉直下。五月,孝宗病重。太學生們聽說光宗此時竟然還在後宮玩樂,並不省親問疾,便寫了一篇《擬行樂表》,其中兩句說「周公欺我,願焚《酒誥》於康衢;孔子空言,請束《孝經》於高閣」,辛辣的諷刺了光宗的不孝無德。

當時的宰相留正、兵部尚書羅點、中書舍人陳傅良、起居舍人彭龜年等大臣也紛紛進諫,留正甚至拉住宋光宗的衣服哭諫,但宋光宗不聽,最後只同意派自己的兒子嘉王趙擴去探視。到了六月,太上皇病死,宋光宗居然稱病不去靈前服喪,致使喪禮無法進行,滿朝大為騷動。

留正與禮部尚書,知樞密院事趙汝愚商議,只好將八十多歲的宋孝宗母親壽聖皇太后請出來主持喪禮,由於宋光宗稱病不出,朝中騷動。知樞密院事趙汝愚和知閣門事韓化胄上奏,建議太皇太后下詔令趙惇退位,傳位於其子嘉王趙擴,由趙擴主持孝宗喪禮。

趙惇被強制退位後,閒居壽康宮。他每回憶在位時的事情,總要自言自語的咒罵,有時還會痛哭。公元1200年春,皇帝趙擴從郊外祭禮回來,鼓樂之聲傳入深宮。趙惇問是什麼事,左右回答說是街上百姓在奏樂遊戲。趙惇大怒道:「你們這些奴才也如此欺騙我!」一拳擊去,因收制不住而跌倒在地,從此一病不起,8月就病死於壽康宮,葬於永崇陵(今浙江省紹興縣東南35里處寶山)。

(資料來源:《宋史》、《齊東野語》)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吳量

來源:正見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