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日本經濟權威:中國的問題比30年前的日本「嚴重得多」

辜朝明(Richard Koo)是野村綜合研究所的首席經濟學家,曾就經濟問題為幾位日本首相提供建議。他因闡述「資產負債表衰退」的概念並解釋其導致日本所謂「大衰退」而聞名。

辜朝明在接受南華早報採訪時指出,典型的衰退被認為是商業周期波動的自然結果,而資產負債表衰退則以私人部門高額債務為特徵,這導致儲蓄增加,進而因家庭消費減少和商業投資下降而導致經濟放緩。

雖然發達世界大多在應對高通脹問題,但中國的消費價格指數環比上漲不到1%,已持續一年多,消費者儲蓄,許多企業在政府推出重大刺激措施前也都在觀望,不願擴大投資。辜朝明與記者討論了中國經濟、面臨的問題。

**在高負債和房地產危機引發的經濟不確定性中——這兩個問題您認為可能導致資產負債表衰退——中國可能面臨哪些風險?**

我多次受邀在中國發表演講,並參與一些政策辯論。很多經濟學家擔心中國可能陷入資產負債表衰退,但也有其他觀點存在。

儘管中國第一季度的GDP增長達到了5.3%,但許多人依然感到沮喪,不知道在貿易緊張局勢依舊高漲時,製造業主導的增長能否持續。有人說(經濟問題是關於)結構性改革,與資產負債表無關。他們認為只要進行一些貨幣和財政刺激,一切都會好起來。

這些是30年前日本問題開始時的典型論點。國家不斷嘗試各種結構性改革政策,但花了20年才從那場混亂中走出來。

另一方面,美國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的衰退)初期也有類似論點,但在頭兩年內,(前美聯儲主席)本·伯南克讀了我的書,意識到這是資產負債表衰退。一旦他意識到這一點,他開始推動財政刺激(用著名的短語「財政懸崖」),這與他最初認為貨幣政策可以單獨解決所有這些問題的判斷相悖。因此,美國較快地走出了那場(衰退)。

歐洲主要政策制定者根本不接受資產負債表衰退理論。因此,他們繼續推動結構性改革,浪費了幾年時間。歐洲花了幾乎是美國兩倍的時間才走出同樣的資產負債表衰退。

所以,如果你採取正確的政策,你會相對較快地走出衰退。但如果不這樣做,你可能會陷入其中很長時間。

**所以,您的建議是,中國決策者應該著眼於如何降低資產負債表衰退的風險,並承諾立即採取相關措施?**

是的。

關於財政刺激的規模,我認為當你要犯錯誤時,一定要確保刺激措施過大而不是過小。必須要大,因為資產負債表衰退會迅速摧毀經濟。

如果(刺激)太小,經濟開始迅速衰退——而你只在那時決定(實施)更大的刺激——那麼成本將遠高於一開始就採取正確的規模。

如果你讓中國經濟遭受非常嚴重的打擊,然後試圖幫助它恢復,考慮到其規模和全球影響,後果可能會非常嚴重。

對那些對中國資產負債表衰退持懷疑態度的人,我的回應是:我們在2008年嘗試過大規模刺激,這幾年後造成了各種問題,所以我們不想重複同樣的錯誤。這似乎是目前的主要考慮。

我的反駁是:當中國政府宣布4萬億人民幣的計劃(在2008年11月)以維持8%的增長時,全世界的經濟學家都在嘲笑。他們問中國如何在全球經濟崩潰、中國股票到那時已從高點下跌70%的情況下維持這種增長。

但一年後,中國在2010年第一季度錄得11.9%的增長,沒有人再笑了。這種增長在很大程度上幫助恢復了信心,因為人們認為中國會像美國、歐洲和日本一樣陷入困境。更多的信心有助於增加消費和投資,使經濟重新運轉起來。

當然,4萬億人民幣的計劃在隨後幾年中債務和過度投資過多。

所以,教訓是你首先要投入大規模刺激,以贏回政府能夠維持增長的信心。然後,一旦經濟重新運轉起來,你就開始減少刺激。(在2008年的經驗中),中國在第二年記錄了更高的增長,所以應該開始縮減計劃。

我認為今天我們也需要這樣:一個大計劃,而且這個計劃應該是長期的。當人們感到有信心時,一些人可能會增加消費和投資,那麼我們就能更快地走出這個困境。

所以,你提出一個非常有保證的計劃,比如五年。如果在第二年,經濟已經恢復,你開始削減它,以防止經濟過熱。

**那麼,您現在呼籲中國在2008年表現出的那種果斷和決心?如果今天有刺激措施,應該有多大?**

鑑於中國經濟現在大得多,你需要超過4萬億人民幣(5520億美元)。在宣布部分,我會推薦一個非常大的計劃,並需要向人們解釋為什麼我們現在需要它。

如果我是財政部長,我會在電視上解釋:看,私人部門正在修復資產負債表。問題是每個人都在做正確的事情,試圖恢復財務健康和修復資產負債表。但如果每個人同時這樣做,你會摧毀經濟。

這就是我們所謂的合成謬誤。

而且我們必須儘量不要過早削減刺激措施,因為這是1997年日本犯的一個巨大錯誤。

泡沫在1990年破裂時,日本實施了刺激措施,因此其GDP增長得以維持。順便說一下,日本的GDP從未低於泡沫高峰。這儘管商業房地產價值全國範圍內下降了87%,全國失去了相當於1989年日本GDP三年的財富。

這是一項了不起的壯舉。

但在1997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告訴日本:你的預算赤字太大了(你應該停止)。我當時正在為橋本龍太郎首相提供建議,我是唯一一個反對削減刺激的人。我說如果你削減,經濟將崩潰。

但首相決定削減。然後日本連續五個季度出現負成長,銀行系統完全崩潰。最終,日本的預算赤字也增加了。日本花了10年的時間才將赤字恢復到1996年的水平,才從那個深坑中走出來;1997年的一個錯誤浪費了10年的時間。

我希望中國不會重複這個錯誤,在私人部門仍在修復資產負債表時過早地取消刺激措施。只有當私營企業回來借款時,才是取消刺激的時候。

**中國面臨通貨緊縮壓力,您寫過關於人口威脅和勞動力減少風險的文章。看來中國具有日本30年衰退的許多因素。如果中國正面臨「日本化」,其可以從中吸取什麼教訓?**

中國目前面臨的是經濟停滯和人口萎縮、老齡化的雙重問題。

日本的人口在泡沫破滅後的19年裡仍在增長。但在中國,人口下降和泡沫破裂幾乎同時開始,大約在2022年和2023年時。因此,中國的形勢比30年前的日本嚴重得多。

對於借錢買房的人來說,他們希望確保自己的公寓升值。但如果人口在減少,情況就不是這樣了。在中國的大多數地方,除了一線城市,很難說房價會繼續上漲。

人口減少加劇了中國資產負債表的衰退,因為人們降低了對房價回升或上漲的預期。這是日本從來不用擔心的事情,因為當時日本的人口還在增長。

因此,今天的中國可能正面臨著更深的懸崖,因為人口下降幾乎是在出現資產負債表衰退和通貨緊縮的同時開始的。

**你認為北京在評估資產負債表衰退的威脅時會考慮什麼?領導人和經濟顧問是否在否認這一風險?**

北京可能認為,根據官方統計,房價並沒有大幅下跌,因此私人部門資產負債表的損害不應太大。

但我的反駁是,資產負債表衰退的到來往往在於人們開始相信自己追逐的是錯誤的資產價格。就是這個時刻。

1990年,日本陷入資產負債表衰退時,很多人也在否認。他們說,房地產價格在過去55年從未下跌過,這次只是小幅調整而已。但一旦人們意識到自己追逐的是錯誤的資產價格,開始恐慌並改變行為,那時日本就滑入了資產負債表衰退。

中國許多人已經覺得房價不可能再上漲了,因此他們想去槓桿化。如果人們開始覺得情況很糟並改變行為,那麼那一刻資產負債表衰退就已經到來了。

**對於那些感到沮喪和失望的中國年輕人,你有什麼建議?他們中的一些人正經歷類似於幾年前日本年輕人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擾。**

我記得1990年代的那段時間,日本公司在裁減招聘。只有那些成績優秀和有豐富經驗的人才能找到工作。其他人不得不降低自己的期望。

但與此同時,日本GDP從未低於泡沫高峰。因此,大多數人擁有體面的生活水平。街道仍然安全和乾淨,社會服務隨時可用。因此,如果GDP保持不變,而社會結構保持完好,人們互相幫助,那麼[衰退]就不會那麼糟糕。

如果中國的社會結構和紐帶不那麼牢固,事情開始分崩離析,情況可能會變得更加糟糕。很多取決於整個社會以及年輕人應對困難的能力。

由於高青年失業率,中國的挑戰仍然很艱巨。

我認為,如果年輕人認為生活就像一部自動扶梯——你上了一所好學校,畢業於一所頂尖大學,然後找到一份好工作——恐怕這個世界已經不復存在。確定性已經消失。你必須更加靈活,你必須適應。

你必須關注自己專業領域之外的發展。擁有靈活性和學習更多的意願,不斷提升自己,嘗試不同的選擇和職業路徑,這一點很重要。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FX168財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