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頭皮上總能摸到小疙瘩和膿包,或暗示4種疾病,別不當回事!

家住廣西的小於最近有個煩惱,那就是他的頭頂上出現了往外滲血的破潰。其實早在一年前,小於頭頂上就長了個疣,一開始倒也沒什麼,但最近半年這個疣破潰了,還隔三差五往外面滲血,同時伴隨著陣陣異味,小於總是忍不住想去撓。

直到前些日子,小於終於忍受不了,沒日沒夜的瘙癢和異味已經嚴重影響到了他的生活,於是來到醫院檢查。結果這一檢查查出了大問題,小於被確診為皮膚基底細胞癌。

原來,小於頭頂上的疣在不斷刺激下很容易發生破潰,長期的不重視才演變成了如今的皮膚基底細胞癌。

頭皮上一個小小的疙瘩,怎麼就成了癌?我們日常生活中總能在頭皮上摸到小疙瘩和膿包,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需不需要重視?和疾病有關係嗎?

兩種情況不用過於擔心!

《2021國民頭皮護理消費白皮書》顯示,約86%的人存在頭皮和頭髮問題困擾。尤其是有些人,一兩天不洗頭,頭髮就開始油,並且還能摸到疙瘩或者膿包,甚至有些會摳下米粒大小的顆粒。

第一種可能,這個是油脂粒。因為頭皮皮脂腺會分泌油脂,用以阻擋病菌和保護毛囊。當飲食不當、熬夜、壓力大或者洗頭方法不正確時,就會刺激到皮脂腺,並導致皮脂腺過度分泌油脂,進而在毛囊處堆積形成白色小凸起,也就是油脂粒。

第二種可能是油脂結合物。有部分人,好幾天不洗頭,用手指在頭皮上輕輕一划,指甲縫裡可能都是白泥,這種白泥其實就是油脂結合物,常見的有角質、油脂、灰塵、汗液和細菌等。說得直白點,這個油脂結合物,就相當於我們平時洗澡的時候用力搓下來的「泥」。

這些情況一般和生活以及飲食習慣等有關,和疾病沒有太大關係,不需要過於擔心,只要改變不良習慣,一般都會得到改善。

頭皮上的小疙瘩,可能是4種疾病信號!

毛囊炎

毛囊炎作為一種很常見的皮膚病,往往因為整個毛囊受到感染而引發的化膿性炎症。毛囊炎分為生理性因素和病理性因素兩種,其中我們需要重點關注的是病理性因素。

病理因素一般和細菌感染、寄生蟲感染以及真菌感染等有關,主要由頭皮出汗和頭皮衛生狀況不佳等有關。在毛囊炎早期,頭皮毛囊的地方會看到紅色丘疹,同時伴隨著瘙癢。

如果早期不加以控制,患處會迅速化膿並形成膿點,隨後膿點破潰排出少量膿液,嚴重時會有膿血,並伴隨著疼痛。

②頭部銀屑病

頭部銀屑病一般是尋常型銀屑病,皮疹往往集中在頭皮、軀幹和四肢伸側,頭部的頭皮屑會非常多,有時還會出現厚鱗屑斑塊等等。而皮膚上主要是出現紅色的丘疹、斑塊以及斑片等。

需要注意的是,這種丘疹表面一般會有比較厚的銀白色鱗屑,形狀不是很規則,當我們輕輕一刮,就會刮掉皮屑並能看到一層很薄的紅膜。

另外,有少數病情嚴重的患者會出現暫時性頭髮,經常搔抓頭皮可能會導致破皮後留下瘢痕,甚至引發永久性脫髮。頭部銀屑病目前在醫學界依然是一個比較棘手的難題,所以一旦出現上述症狀,一定要及時就醫。

③脂溢性皮膚炎

脂溢性皮膚炎的病因有很多,比如男性雄激素較多,油脂分泌旺盛,可引起脂溢性皮膚炎。除此之外,長期油膩飲食、嗜酒、熬夜和精神壓力大等,對脂溢性皮膚炎的發生也會有一定影響。

脂溢性皮膚炎一般表現為頭皮上出現紅斑、小丘疹,覆蓋著灰白色的鱗屑,有明顯的瘙癢感,病情嚴重時頭皮甚至會結痂,有臭味等。

作為一種慢性炎症性皮膚病,脂溢性皮膚炎會反覆發作,一旦長期不管不顧任由發展,會導致脫髮。

④頭皮癌

頭皮癌雖然不常見,但還是有必要說一下。通常來說,長期在太陽下暴曬,燒傷淤痕、慢性潰瘍和黏膜白斑等慢性刺激,都可誘發頭皮癌。

頭皮癌一般表現為丘疹結節狀或疣狀凸起,伴隨鱗屑和結痂,表面會看到微血管擴張,生長物的中心區能夠看到釘刺樣角質,一旦強行將其剝離,可能會導致其底部出血。

除此之外,頭皮生長物的生長速度很快,出現菜花樣病變,甚至迅速破潰,都需要重視。

想要頭皮健康,務必做好3件事

①不要用手摳頭皮

任何時候都別用手去摳頭皮,如果頭皮本身就有炎症,再去摳頭皮很容易繼發毛囊炎、瘙癢、出油等症狀也可能加重。只要誘因還持續存在,比如內分泌失衡和馬拉色菌過度繁殖,那顆粒物就算摳掉了還會再次生長出來。

②洗頭頻率和水溫要注意

建議春夏季節1-2天洗一次,秋冬季節2-3天洗一次,不要洗得過於頻繁了,以免破壞頭皮和發質,不過頭髮油的人最好還是隔一天洗一次。

水溫不要過高或過低,水溫過高可能會損傷發質,過低則可能導致感冒等,建議在40度左右是最適宜的。

③減少燙染髮

長期頻繁燙染髮很容易破壞頭皮表層,使得頭髮粗糙黯淡無光,更重要的是,長期接觸染髮劑等化學物,可能會增加皮膚癌和其他器官癌症的風險。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宋雲

來源:媽咪好寶貝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