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男女比例、學歷失衡?陸年輕人難「婚」頭

大陸年輕人婚戀表現不積極其來有自。(澎湃新聞)

《中國青年報》30日報導,最新公布《中國統計年鑑2023》顯示,2022年中國大陸結婚登記人數共683.5萬對,較2021年減少80.8萬對。第七次大陸全國人口普查公報顯示,2020年大陸平均初婚年齡為28.67歲,比2010年平均初婚年齡(24.89歲)推遲了3.78歲。在婚戀問題上,年輕人為何表現得不積極了?大學擴招和人口結構問題是影響青年不婚、晚婚的客觀因素。

隨著大學擴招,大陸大學以上高等學歷人數逐年攀高。大陸教育部發布的《2023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3年,大陸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60.2%,提前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較10年前的34.5%提高了25.7個百分點。

2013年至2023年的10年間,大陸博士在校學生數從29.83萬人增至61.25萬人,增長了105.3%;碩士在校學生數從149.57萬人增至327.05萬人,增長了118.7%。年輕人在校受教育年限延長,不可避免地影響步入婚姻時間,一定程度影響平均初婚年齡的推遲。

另外,適婚人群規模收縮、性別結構失衡也在客觀層面導致當前大陸結婚人數不斷下降,且數據表明,在未來一段時間,這一趨勢很可能仍將持續。

適婚年齡人群基數是結婚人數的一個重要參考指標。結合《中國統計年鑑2023》,大陸人口出生率自1987年達到峰值(23.33‰)後,整體開始呈現下行趨勢,2022年已降落至6.77‰。雖然這一數值在2010-2020年代受全面放開二孩、三孩等政策影響波動,但對近些年進入適婚年齡的年輕人規模並不造成影響。《中國人口普查年鑑2020》顯示,30-34歲、25-29歲、20-24歲的人群規模依次縮小,分別為1億2414.52萬人、9184.73萬人、7494.17萬人。20-34歲正是青年步入婚姻的主要年齡段。值得一提的是,與85後、90後相比,15-19歲人群規模進一步縮小,為7268.4萬人。也就是說,隨著95後乃至00後相繼進入婚育年齡,適婚年齡青年的規模是在持續縮小的。

不可忽視的另一個影響指標,是男女比例。依據《中國人口普查年鑑2020》,查看各個年齡段的男女性別比,超過110的均集中在了0-29歲。進一步計算城市、鎮、鄉村中處於20-34歲男女性別比,分別為103.37、102.54、116.19。這表明,大陸鄉村適婚年齡青年男女比例嚴重失衡。

近些年,在各類高等教育中,女生占比均超過男生(數據來源於大陸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11-2020年)》終期統計監測報告),基於擇偶梯度效應,女性擇偶更希望找到比自己優秀的男性,加上高學歷女性往往更願意留在大城市發展,這些都進一步導致了性別結構失衡,不利於單身青年婚戀交友。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楚天

來源:中時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