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民意 > 正文

程翔:弘揚「維園精神」 剷除「一黨專政」

作者:
鄒幸彤在獄中再次被捕,連同她母親以及幾個義工也被捕,當局連「六四」兩個字都不敢用,警方的聲明說:「一名正在還押中的女子,透過另外五名被捕人,由2024年4月份開始,以匿名方式在一社交平台專頁,利用某個將至的敏感日子,持續發布具煽動意圖的帖文,挑起市民對中央政府、特區政府及司法機構的憎恨,及意圖煽動線民在較後期間組織或參與非法活動。」這聲明體現中共特色的法治:一,忌諱所謂敏感日子。過去在大陸,很多人都只能以「五月三十五日」來稱呼「六四」,如今想不到香港也會視「六四」為敏感詞而予以規避。

今年是「六四屠城」35周年,也是香港維園燭光在維持了30年後終於被屠夫政權捏滅的第五個年頭,隨著維園燭光的熄滅,香港終於成為中國共產主義淪陷區。

在1997年之前,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看法:香港能否一如中共所承諾的「一國兩制」繼續保存我們的自由和法治,其中一個最重要的指標,就是看"維園燭光"能否繼續點燃。97之後,這個燭光維持了22年(1998-2019)後終於被捏滅,從2020年開始,香港成為中共淪陷區,自此之後,香港的政治制度、人事任命、運作模式、是非準則、一概與大陸看齊。政治大陸化,或者改一個說法,就是中共對香港政治實行「社會主義改造」,已經成為鐵一般的事實。

隨手拈來兩個最近發生的例子。一是鄒幸彤在獄中再次被捕,連同她母親以及幾個義工也被捕,當局連「六四」兩個字都不敢用,警方的聲明說:「一名正在還押中的女子,透過另外五名被捕人,由2024年4月份開始,以匿名方式在一社交平台專頁,利用某個將至的敏感日子,持續發布具煽動意圖的帖文,挑起市民對中央政府、特區政府及司法機構的憎恨,及意圖煽動線民在較後期間組織或參與非法活動。」這聲明體現中共特色的法治:一,忌諱所謂敏感日子。過去在大陸,很多人都只能以「五月三十五日」來稱呼「六四」,如今想不到香港也會視「六四」為敏感詞而予以規避。二,對當局忌諱的事物一概採取大陸「扼殺於萌芽狀態」的做法,這是典型的以言入罪、以思想入罪的高壓手段。

英國港諜案是中共「楓橋經驗海外版」的複製品

另一個生動的例子是香港政府駐英國經貿辦行政經理袁松彪等三人涉嫌為香港政府在英國收集港人情報而被捕(其中一人後來「畏罪自殺」)。被監控的港僑包括異見人士如羅冠聰、蒙兆達、劉祖迪等人(三人均被港共政府懸紅通緝)。這是中共「長臂管轄」的翻版,也是中共「楓橋經驗海外版」的複製品。港共政府這種通過駐外經貿辦從事間諜活動的做法,是香港徹底成為中共淪陷區後必然會發生的事情。

筆者曾發文《中共開始對香港進行「社會主義改造」》(4月22日本欄),詳細列出中共如何對香港進行政治上的「社會主義改造」,這裡不贅。上述兩例,只不過是遭受「社會主義改造」後的香港不可避免地會出現的現象。

隨著香港「維園燭光」的熄滅,我們失去了我們過去所認識的香港:

香港曾經具備推動中國邁向現代文明的歷史功能,如今成為大陸腐朽政權的一部分,失去繼續推動中國發展的能力;

香港曾經是為華人世界最自由的地方,如今原有自由岌岌可危;

香港曾經是大陸政治及經濟難民的避難所,如今自身向世界各地輸出政治難民;

香港的法治曾經是捍衛人權和公義的利器,是中國、台灣及東南亞各國人民所艷羨的,如今法律成為政權壓迫人民的幫凶;

香港曾經是全世界研究中國的聖地麥加、兩岸政治禁書的集中地,如今港共政權卻有系統地下達禁書令,摧毀歷史資料、禁絕敏感政治書籍以及改寫歷史論述。

香港曾經是中西文明的結晶,糅合了兩種文明的精華,如今中共以:「國情教育」、「反殖化」為名,迫使香港「去西方化」,與中共一樣視西方為洪水猛獸,強硬剝奪香港軀體靈魂中的「西方元素」,等如肢解了香港。

這些變化都是「維園燭光」熄滅後帶來的後果。

我們身在海外的香港人應該努力弘揚「維園精神」

「維園燭光」雖然無法在香港再燃點起來,但我們身在海外的香港人應該努力弘揚「維園精神」。什麼是「維園精神」?筆者認為,「六四屠城」是中華民族的傷痛,是中國共產黨對中國人民犯下的又一罪孽。香港人憑著良知,年復一年地在中國曾經最自由的一角----香港維多利亞公園----舉行燭光晚會,悼念這場屠殺,這種鍥而不捨地維護公義的精神,就是我們引以為傲的「維園精神」。

「維園精神」有著重要的現實政治意義。第一,它標誌著人的良心比刀槍更有力,否則武裝到牙齒的中共不會如此忌諱人們悼念「六四」;第二,它說明「一黨專政」的制度一日不剷除,則中國乃至世界都永無寧日:昨天它可以在大陸屠殺手無寸鐵的人民,今天可以單方面撕毀國際條約無情地摧毀香港,明天它將貽害全世界;第三,它是我們手無寸鐵的人民同極權抗爭的重要手段,正如捷克流亡詩人米蘭昆達拉說:「人民同極權的鬥爭是記憶與遺忘的鬥爭」,只要我們不遺忘,就是對極權的最大威脅。

香港人曾經為大陸創造和守護思想言論自由空間

在1989-2019年的這30年間,我們憑著這股「維園精神」,在不知不覺間把香港打造成為「中國的良心」。不但「六四」的歷史真相在這香港得到保存,「六四」的冤情在這裡也能得到申訴。久而久之,已經逐步形成這樣一個美譽:在大陸凡是有冤無路訴的,都會跑到香港去申訴。在大陸,凡是不能講的話,都只能到香港說。政治異見人士固然如是,即使是體制內的人,當其言論不符合當前政治需要時,它們也只能在香港發表,例如「六四」屠夫之一的李鵬,其回憶錄《關鍵時刻》(俗稱「六四」日記)就只能在香港出版,而素以箝制言論自由、有「左王」之稱的鄧力群,其回憶錄《十二個春秋》,也同樣無法在內地出版。曾幾何時,香港人曾經為神州大地創造和守護一片思想和言論自由的空間,這是我們全體市民對中國的最大的貢獻。這是我們曾經有過的光輝。

香港為中國現代化民主化作出的功能嘎然而止

如今「維園燭光」被強行捏滅了。我們憑著自身的自由為中國現代化民主化作出貢獻的功能也嘎然而止,這固然是香港的損失,更是整個中華民族的損失。香港今天的災難,正正是中共75年來在大陸犯下種種罪行的境外延伸。

雖然香港人遭到打壓,雖然「維園燭光」熄滅了,但我們引以為傲的「維園精神」卻永遠不會被摧毀。為了延續「維園精神」,我建議,身在香港的同胞們可以在「六四」前後,在家中燃點蠟燭,甚至在心中燃點蠟燭,歌唱「維園歌曲」。身在海外自由土地的香港同胞們,更應該站出來踴躍參加各類悼念活動,弘揚「維園精神」。我們這一代人,作為中共「六四屠殺」的見證者,作為自由香港被摧毀的見證者,更有責任站出來,向國際社會發出警示,時刻提防中共對自由世界的威脅。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安達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