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天安門事件35周年揭密:當年那張「坦克人」究竟怎麼拍到的?

天安門事件35周年揭密:當年那張「坦克人」究竟怎麼拍到的?

今天(6/4)是天安門事件35周年,每每談起這場受到軍事鎮壓的民主運動,必會想起一名身穿白襯衫、兩手拎著袋子站在北京長安街上與一列坦克車對峙的「坦克人」。這張由美聯社攝影師韋德納(Jeff Widener)拍攝的照片,已成天安門事件的經典畫面,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一篇文章重現當年韋德納如何在當時緊張的情況下拍到這張照片。

這篇報導是根據自韋德納對CNN首任北京分社社長齊邁可(Mike Chinoy)的口述,並收錄於齊邁可最近出版的書《中國任務:一段美國記者們在中國的口述歷史》(Assignment China: An Oral History of American Journalist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暫譯)。齊邁可當年也在北京,就在能俯視天安門廣場的陽台上直播,並在這場歷史性事件後訪問許多目擊者。

1989年6月3日,北京學生和勞工示威要求改革已經將近2個月,武裝部隊這一夜駛進北京市中心清場,據目擊者表示,坦克輾過手無寸鐵的示威者,士兵也朝人群無差別開槍。 中共當局至今未公布官方死亡人數,嚴格禁止紀念這場事件。

1989年6月5日,中國北京天安門廣場鎮壓行動後一天。美聯社

設法溜進北京飯店

1989年6月5日星期一,人們仍震驚於前一天的鎮壓,美聯社駐北京的影像編輯劉香成請攝影記者韋德納設法去北京飯店拍攝中國軍隊的照片。北京飯店有俯視天安門廣場的最佳位置,但已被軍方管制。

韋德納一周前才從曼谷分社飛來北京幫忙處理新聞。軍事鎮壓開始時,他就受傷了,頭被一顆石頭打中,而且本來就因為得了流感而身體不適,但仍出發執行任務。他把攝影裝備藏在外套里:一邊口袋放著一支400mm長焦鏡頭,另一個口袋裡有一個2倍增距鏡,膠捲底片藏在內衣下,相機本身則在後面的口袋裡。

韋德納騎腳踏車去北京飯店,一路上只有殘垣破瓦和燒毀的公車,「突然間,有4輛坦克開過來,載著配有重機槍計程車兵。我邊騎邊想,真不敢相信我居然在做這件事」。

1989年6月5日,中國北京天安門廣場鎮壓行動後一天的北京街頭。美聯社

韋德納說,「聽說有記者的底片和相機都被沒收,我得想辦法帶著攝影設備進到飯店裡。我探頭看向漆黑的大廳,有個洋人大學生在那裡,於是我走向他,悄聲跟他說『我是美聯社的人,你能帶我去你房間嗎?』」對方立刻明白了這件事的重要性,一口答應。

這名大學生是美國來的交換學生馬特森(Kirk Martsen),他把韋德納偷偷帶進他位於北京飯店6樓的房間。

韋德納開始拍攝下方道路上的坦克,偶爾會聽到鈴聲,這代表有運送屍體、或者運送傷者的推車要經過。

坦克人現身

當時還有其他外國記者也在北京飯店裡,包含CNN的攝影師謝爾(Jonathan Schaer)。謝爾從美國飛來北京支援筋疲力竭的同事,在飯店陽台上安裝了鏡頭,整個周末都在現場直播 中共當局的鎮壓行動。

謝爾憶述,當時是其他人注意到坦克車隊前有一個人,「另一個攝影師說,『嘿,快看坦克前面的那個人!』於是我把畫面拉近,開始錄影」。

「那個人擋住坦克的去路,車隊停了下來,他們對著他的頭上開槍想把他嚇跑。嗯,他頭上的方向基本上就是我們這裡。子彈朝我們這邊飛來,近到你幾乎可以聽見那破風飛掠的咻咻聲」。

1989年6月5日,美國廣播公司(ABC)拍攝,中國北京長安街上,「坦克人」爬上坦克,似乎與士兵交談。美聯社

韋德納也站在馬特森房間的窗前拍攝坦克縱隊,「這個提著購物袋的人走到坦克前面,開始揮著手上的袋子。我想他應該會被射殺,對焦在他身上,等待那一瞬間」。

坦克停了下來,試圖繞過那名男子,但他硬是跟著坦克移動的方向走,再次擋在坦克前方。在雙方對峙期間,他一度爬上坦克,似乎正在與裡面的人交談。

此時,韋德納遇到了一個問題。這個場景對他的400mm鏡頭來說實在有點遠,他的2倍增距鏡就放在床上,這是一個難題:要去拿增距鏡嗎?但是這短短几秒可能就會錯失寶貴的畫面。

韋德納選擇冒險,抄起增距鏡,趕緊回來拍照,「一張、兩張、三張,就結束了。有人過來抓著他一起跑了。我記得我坐在窗邊的小沙發上,馬特森連聲問我『有拍到嗎?有拍到嗎?』我心底有個聲音告訴自己,應該有,但不確定」。

1989年6月5日,美國廣播公司(ABC)拍攝,中國北京長安街上,有幾個人趕緊把「坦克人」帶走。美聯社

發送畫面

韋德納打電話回去給在辦公室的劉香成,劉香成立刻指示他把底片帶到飯店樓下大廳,那裡有很多外國學生聚集,找一個學生幫忙把底片送回美聯社在北京的辦公室。韋德納照辦,讓一個學生把底片藏在內衣下,騎著他的腳踏車去。

劉香成說,45分鐘後,「一個綁著小馬尾、背著背包的美國人帶著美聯社的信封袋出現」,他們很快就沖洗底片,「我看到了那個畫面構圖──就是那個構圖,把它發送出去」。

CNN攝影師謝爾一開始也不知道他們的錄影畫面里捕捉到哪些畫面,當時電子郵件的技術才剛要發展,無法處理太大的影片檔,只能用Sony當時提供的裝置原型工具,掃描一個畫面就需要1小時,用撥接網絡傳送。

他們掃描了5個畫面,然後拷貝了錄影帶,把複本帶到北京機場,找一名觀光客幫忙把複本帶去香港;當時香港還是英國殖民地,不受中國控制。

1989年6月5日,路透社記者拍到的坦克人。路透社

1989年6月6日,中國北京天安門廣場鎮壓行動後兩天的北京街頭。美聯社

許多媒體都有拍到「坦克人」的畫面,但韋德納拍的照片最被廣泛使用,出現在世界各地報紙頭版,並獲得普立茲獎提名。

韋德納到隔天早上才知道這張照片在全世界引起巨大迴響。直到今天,仍然沒有人知道「坦克人」究竟是誰,也沒人知道他後來怎麼了,但他是「個人對抗國家強權」的最強烈象徵。

韋德納說:「我想,對於很多人來說,這都是一個很能引起個人內心共鳴的畫面,因為他代表了我們在個人生命里為之奮鬥的一切,我們每個人都在和某些事情奮戰。他確實成為了很多人心中的一個象徵。」

1989年6月5日,中國北京天安門廣場鎮壓行動後一天,坦克仍在街頭,一對男女在地下道躲藏。美聯社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趙麗

來源:太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