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未普:「小平同志地位不變」之迷思

作者:

1989年5月16日下午,趙紫陽會見蘇共總書記戈巴契夫時說了一番話,中國政壇因此出現了山崩地裂般的震盪。趙紫陽說,戈巴契夫同志,今天上午你跟小平的見面,是你此行訪問中國的高潮。因為我們13大有個決定,小平同志雖然退了,但是他的政治經驗和政治智慧還是我們黨的寶貴財產。

因此他在退下來以後,我們黨在最重大問題上要聽小平的決策。因此你今天上午見了鄧小平,就意味著我們兩黨關係恢復正常。「國外看中國是不是穩定,就看小平同志的地位變不變。」這種「小平同志地位不變」的說法,至今在六四研究史上莫衷一是。

根據趙紫陽的《改革歷程》、戴晴的《鄧小平在1989》、吳偉和高伐林等相關著作和文章,我發現,對趙紫陽會見戈巴契夫時所說的話,有幾種非常流行的解讀,很值得討論。首先,鄧家人反應最激烈,他們認為趙紫陽此舉出賣了鄧小平。

另外,一些改革派知識分子先是認為趙與鄧攤牌了,於是出台5.17宣言和六點聲明,後來又提出「趙懼怕鄧,放棄責任」論。第三種是趙紫陽的自我辯解,他說這是為了維護鄧小平。何以這三方對同一個事件,會有如此南轅北轍的認知?本文將首先簡要介紹他們的基本觀點和根據,然後討論幾個相關問題。

戴晴的書《鄧小平在1989》就鄧見戈氏披露了不少細節。鄧小平把會見戈氏看作是自己一生中位於頂峰的重大成就,是對中國和世界做出的重大貢獻。見戈氏時,他很激動,和他握手長達35秒。可是中聯部和外交部很緊張,鄧小平這位最高領導人不具最高頭銜,如何向戈氏交代?鄧小平當然不操心這樣的難題,他認為自己就是想當然的中共第一把手,所以他在會談結束後,對戈說「我建議利用這個機會宣布中蘇關係從此實現正常化。」戈笑容滿面的點頭同意(戴晴《鄧小平在1989》,第123頁》。

但是5月16日晚間,當鄧看了新聞聯播,對趙紫陽捅出自己非常憤怒,他大發脾氣,狠狠拍了桌子,還痛罵「叛徒」。街上出現的標語口號更讓他深受刺激:「鄧大?黨大?」「小平下台,人民做主」、「不要中國特色的攝政王」等等(戴晴,第135頁)。鄧小平女兒痛罵趙紫陽長達一個半小時,認為趙紫陽在學運最關鍵時刻,把鄧拱上前台,是不折不扣的出賣行為,並說,「我們家老頭子已經作好了第四次被打倒的準備。」

嚴家祺批趙「放棄責任」

嚴家祺早先認為趙紫陽在和鄧小平攤牌,後來批評趙紫陽對戈巴契夫的談話是推卸責任。他的批評特別值得關注。這不僅是因為他是趙紫陽政改辦研究政治改革的要員,在中國的政治學研究領域亦有重要建樹,同時他還是5月17日第一批對趙的講話做出即時反映的學者。他在2023年3月在《當代中國評論》刊出「『從元力史』看當代中國的變化」,批評趙與戈巴契夫的談話,把處理天安門學生運動的責任,推給了鄧小平。他認為,作為一個政治家,趙紫陽沒有用智慧和權力尋找出路,而是放棄努力,走上了一條尋求「悲壯失敗」的道路。當人們跟隨他行動時,他辭職了。2024年5月,嚴在美國之音刊文更是批評說,趙紫陽因懼怕鄧小平而放棄了自己應盡的責任。

而趙紫陽在《改革歷程中》卻有不同的解釋。他說他跟戈氏說那番話有兩個原因:一是蘇聯方面有疑問,二是社會上流行一種指責鄧小平專權攬權的說法。趙說自己5月28日為此專門給鄧寫了一封信,解釋自己這麼說,完全是為了維護鄧小平。但該信「泥牛入海無消息」。「欠了鄧小平」竟成了趙紫陽被軟禁後的精神負擔,伴隨他終身。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廣松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