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港台 > 正文

香港著名旅遊地標慘變「空樓」 丁財兩不旺

2024年6月6日,位於香港赤柱、曾經是著名旅遊地標「美利樓」,如今空蕩蕩的。(郭威利/大紀元

香港零售及旅遊頹勢未止。香港政府連月推出夜繽紛、每月放煙火以及無人機等盛事吸引遊客,然而早前香港統計處公布4月零售額大跌接近一成五。具有標誌性的香港旅遊景點赤柱美利樓,經歷租客退租及倒閉後已成為無租戶,淪為「鬼場」。曾發表香港玩完論的摩根史坦利前亞洲區主席羅奇訪港更斷言香港面臨三大挑戰,重申香港的繁榮「一切都結束了」。

香港著名旅遊地標赤柱的「美利樓」,因遊客減少,租戶「清零」,一樓的扶手電梯被封。(郭威利/大紀元)

美利樓位於香港赤柱,在1844年興建,原為英軍宿舍,經歷過百年發展後成旅遊景點。2005年美利樓連同毗鄰的赤柱廣場轉手予領展(股票代碼00823,當年為領匯)。疫情前赤柱一帶一向是歐美遊客以及中產出沒之處。不過,大租客H&M於今年4月份結業,1樓海鮮餐廳及2樓德國餐廳近月也相繼倒閉,美利樓如今人去樓空。

連同美利樓在內的赤柱廣場,疫情期間租金收仍仍然穩定,唯今年美利樓已成「鬼場」。(大紀元制表)

連同美利樓在內的赤柱廣場2022至2023年度收入為6880萬元,過去4年經歷疫情租金收入仍然穩定,不過,既然現在無租戶則可斷言美利樓的租金收入已「清零」。赤柱廣場的所有人、上市公司領展於2022年2月宣布,赤柱廣場獲一名非被邀請的潛在買家表達購買意向,因此決定把該兩項物業招標出售。據市場消息,領展收到5份標書,最高出價達25億元,但是最後卻因與內地通關無期導致最終出售計劃無疾而終。據年報顯示,截至2023年3月,赤柱廣場估值為15.18億港元,較市傳收購價跌落39.3%。

根據香港旅遊發展局向立法會提交的「2024-25工作計劃」,預測2024年過夜旅客人均消費為5800港元,較2023年下跌15.95%。去年占旅客一半的非過夜客今年預測人均消費為1300港元,較2019年2000港元大跌35%。這些預測數字符合中國社交媒體小紅書顯示的特種兵來港窮游正在成為流行趨勢。

大酒店(股票代碼045)行政總裁郭敬文5月時亦表示,香港半島酒店業務前景仍未太明朗。受中美關係轉差影響,目前仍欠缺來自歐美的長途遊客,歐美旅客對香港的印象仍然較差。大酒店旗下資產包括尖沙咀半島酒店、山頂凌霄閣及山頂纜車。以跟美利樓類別接近的山頂凌霄閣為例,山頂纜車2019年至2022年8月進行了翻新工程,2023年財年收入達2.21億港元,較2018年翻新及疫情前的1.4億港增長57.9%。然而,強勁的載客量未有帶動山頂凌霄閣租金收入增長。凌霄閣2023年收入為1.37億港元,較2018年及2019年分別下跌34%及11%,印證旅客來港僅「打卡」而消費減少。甚至其主業香港半島酒店,2023年收入也僅為10.39億港元,收入較2019年下跌23.2%。

山頂纜車2019年至2022年翻新後,去年收入增長強勁,唯沒有帶動山頂凌霄閣收入。

坊間有指香港「旺丁不旺財」,實際上亦未必準確。香港統計處資料顯示,今年首季訪港旅客總數為1123萬人次,較2019年同期1823萬人次,下跌38%。香港兩大主題樂園迪士尼樂園及海洋公園,營業表現仍未回到2019年水平(見表)。海洋公園2022年至2023年度,入場人次為240萬名,遠低過2019年的570萬名,營業收入8.39億港元亦較2019年下跌51.64%;香港迪士尼樂園截至2022年數據顯示,全年入場人次340萬,營業收入22.43億港元,較2019年分別下跌47.7%及62.9%。真實數字顯示丁財兩不旺。

訪港旅客及兩大主題樂園人次及收入。(大紀元制表)

5月底香港政府統計處公布的4月零售業銷售臨時統計數字,較去年同期下跌14.7%。遊客消費的奢侈品跌得最多,其中珠寶首飾及鐘錶等下跌28.7%、電器及其他耐用品下跌26.5%、鞋類等亦跌26.3%。向來反映香港名牌氫氣程度的廣東道海港城,其母公司九倉置地(股票代碼01997)的業績顯示,2023年財年海港城商場收入為54.74億港元,較2019年下跌26.5%。九倉置地今年復活節期間更罕見推出車主入場即送5小時免費泊車,足見旅客、本地消費同時告急。

5月香港政府公布包括煙火在內全年旅遊盛事達210項,卻未能感染商界加碼投資。標普全球公布的香港採購經理指數(PMI),由4月的50.6降至5月的49.2,再度跌至50以下的收縮區,亦是去年10月以來最低水平。標普全球亦指出,香港私人企業整體情緒仍然悲觀,其中,以批發及零售業對前景看得最淡。

中國前大好友、曾任摩根史坦利亞洲區主席、現為摩根史坦利前亞洲區主席羅奇訪港出席「外國記者協會」(FCC)的午餐會時,重申其「香港玩完論」。羅奇認為的三大主因為:香港基本經濟基礎的根本削弱、美中無法解決的衝突、2019年以來香港政治自主權的減少。他認為中港經濟緊密,如果大陸經濟沒有反彈,香港亦難以自行復甦。他憶述80年代他乘搭飛機降落在香港舊「啟德機場」後,就被香港迷倒,認為香港維持榮景的時間比任何人預期都要長,但是「現在一切都結束了」。他總結道:「昔日的香港已不是今天的香港,更不是明天的香港」。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楚天

來源:大紀元特約記者高明輝香港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