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中共想要「借船出海」 美國鍘刀終於落下

周四,旨在保護美國太陽能產業不受外國競爭影響的關稅重新生效,結束了拜登總統為推動美國太陽能普及而批准的兩年暫停期。

這些關稅將適用於中國企業在東南亞生產的某些太陽能產品。目前,全球對中國廉價太陽能產品激增的擔憂日益增長,這些產品正在削弱美國和歐洲製造商的競爭力。

拜登政府一直試圖通過提供稅收抵免來發展美國的太陽能產業,過去一年中,有30多家公司宣布在美國製造業進行新的投資。但美國太陽能公司表示仍在為生存掙扎,因為中國和東南亞的競爭對手以遠低於美國公司維持業務所需的價格向全球市場大量出售太陽能電池板。

這迫使拜登總統要做一個棘手的選擇:是繼續歡迎幫助美國擺脫化石燃料的廉價進口產品,還是阻止它們,以保護利用納稅人資金新建的美國太陽能工廠。

周四生效的關稅體現了這種困境。它們適用於從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和越南進口到美國的某些太陽能產品,是在兩年前批准的,當時美國官員裁定,一些中國公司試圖借道其他國家,以規避美國此前對中國徵收的關稅。確切的關稅稅率取決於公司,但可能超過250%。

中國公司在東南亞建立了工廠,但商務部官員表示,有些公司並沒有在當地進行實質性生產。相反,他們利用這些國家的工廠對中國製造的太陽能產品稍做改動,然後免關稅銷往美國。

這些產品本應被徵收額外關稅,但拜登政府在2022年6月做出了一個不同尋常的決定,將關稅暫停兩年,以確保美國仍能獲得充足的太陽能電池板。國會去年通過了一項恢復關稅的決議,但拜登否決了該決議。

政府稱暫停關稅的決定是一種妥協。代表公用事業太陽能和儲能公司的美國清潔能源協會等組織認為,徵收關稅將損害美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但這一決定激怒了許多拜登政府也想幫助的國內太陽能製造商。

對中國企業在東南亞生產的部分太陽能產品徵收的關稅,在暫停兩年後,於周四恢復。AGENCE FRANCE-PRESSE— GETTY IMAGES

自拜登政府決定暫停關稅以來的兩年裡,太陽能價格大幅下跌,太陽能電池板進口激增。

在喬治亞州生產太陽能電池板的Qcells公司事務總裁丹尼·奧布萊恩說,美國倉庫里堆積了近兩年的補貼進口太陽能電池板。「我們歡迎拜登總統為創造公平競爭環境所採取的重大步驟,」他說。「但是,如果我們想建立一個持久的國內供應鏈,滿足氣候目標,繼續創造就業機會,增進能源安全,拜登政府的產業政策需要進一步發展,而且要更加有力。」

過去一年裡,拜登政府官員越來越直言不諱地談到進口帶來的風險,以及保護新興工廠的必要性,其中一些工廠位於關鍵的選舉州。

今年3月,財政部長耶倫在喬治亞州諾克羅斯Suniva的工廠發表演講。這是當地一家陷入困境的太陽能製造商,通過2022年《通貨膨脹削減法案》獲得了補貼。耶倫指出,該公司於2017年申請破產,今年將重新開始生產太陽能電池。

不過,她也表示,此類投資可能會受到中國綠色能源技術工業產能過剩的威脅。「中國的產能過剩扭曲了全球價格和生產模式,傷害了美國企業和工人,也傷害了世界各地的企業和工人,」她說。

俄亥俄州佩里斯堡的一家太陽能電池板工廠。在過去一年中,拜登政府越來越強烈地意識到進口產品所帶來的風險。DANIEL LOZADA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北京今年4月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耶倫與中國高級官員會面,再次提到了Suniva的情況。她回憶說,Suniva的財務問題始於十多年前,當時中國開始加大廉價太陽能電池板的生產。

她說,雖然該公司現在得到了美國政府更多的支持,但「中國在這些領域持續的產能投資,超過了不斷增長的全球需求,確實可能開始威脅到像這樣的公司」。

目前尚不清楚有多少借道東南亞的中國公司仍將面臨關稅(如果有的話)。行業高管表示,在過去兩年裡,許多公司在東南亞建廠,這可能會讓它們辯稱它們在那裡進行了實質性生產,而不僅僅是通過這些國家轉運產品來規避關稅。

與此同時,美國太陽能製造商開始要求更廣泛的保護措施。今年4月,一群美國太陽能製造商向商務部和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起了另一系列訴訟,要求他們調查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工廠的不公平補貼和定價做法。

該委員會定於周五就美國企業是否因這些做法受到損害作出初步裁定。如果美國政府做出這樣的決定,可能會對來自東南亞的進口產品徵收額外關稅。東南亞是美國太陽能電池板的主要來源地。

「我們預計取消關稅優惠不會產生太大影響,因為中國所有和總部設在中國的公司已經調整了生產方式,以避免規避案。」在這起最新案件中代表美國太陽能製造商的Wiley Rein律師事務所律師蒂莫西·布萊特比爾表示。「我們的案子非常重要,因為它在某種程度上是規避案的延續。」

圍繞關稅的反反覆覆凸顯了美國在試圖切斷與中國的一些聯繫時面臨的兩難境地。在太陽能電池板、關鍵礦產和電動汽車電池等中國主導全球生產的綠色產業中,切斷與中國的聯繫尤其困難。

從多晶矽的原材料到最終的太陽能電池板,在生產鏈的每個階段,中國都占全球太陽能供應的80%以上。

中國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中國產業所取得的巨大經濟規模效應,使中國製造商能夠以極低的價格提供產品。根據伍德麥肯茲的數據,中國生產太陽能組件的成本僅為每瓦9至11美分,而在美國生產太陽能組件的成本為每瓦27至33美分。伍德麥肯茲表示,為了與進口產品競爭,許多美國工廠目前都以成本價或虧本價銷售組件。

這些低價引發了進口激增。根據標準普爾全球的數據,美國在2023年進口了創紀錄的54吉瓦太陽能電池板,比2022年增長了82%。

一些人認為,美國應該利用這些低廉的價格來建立自己的太陽能供應。但供過於求也讓拜登重振美國綠色能源製造業的計劃面臨風險。一些新的製造商被勸阻不要在美國開設工廠。今年2月,麻薩諸塞州一家名為CubicPV Inc.的公司取消了建造太陽能晶圓工廠的計劃,理由是價格暴跌。

根據這些規定,從技術上講,公司必須在12月之前安裝所有免關稅進入美國的太陽能電池板,否則要補繳關稅。

「現在各家公司都忙著在未來六個月用完庫存,」貝克博茨能源基礎設施和氫能業務全球聯席主席莫娜·達賈尼表示。「許多業內人士肯定會密切關注這對未來幾周安裝和定價數字的影響。」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方尋

來源:紐約時報中文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