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2024年台美國防產業論壇舉行 聚焦無人載具和AI情報科技

資料照:台灣台北南港展覽中心舉行的2023年台北航空航天與國防技術展覽會上展出的無人機。(2023年9月13日)

台北—

一年一度的台美國防產業論壇星期四(6月6日)在台北召開,近30家美國國防工業廠商的代表與台灣航天、造船等關鍵領域業者就台灣廠商如何加入美國國防供應鏈,並強化台灣國防韌性深入討論。與會者透露,今年話題聚焦在不對稱作戰與人工智慧在戰場情報上的運用,探討的深度與成效明顯高於往年。

台灣賴清德政府就職後的首場台美國防產業論壇(Defense Industry Symposium)在6日上午的閉門會議中,多名台灣航天、造船、資安與國防後勤相關產業負責人和國防智庫學者分別就台灣自製戰機、潛艇、無人機產業及台美軍民通用科技、國防產業合作進行簡報。

關切不對稱戰力美國無人水面載具業者與會

一位因職務敏感,不願透露姓名的與會人士向美國之音轉述,此次美方產業界由前美國海軍陸戰隊太平洋司令魯德中將(Steven Rudder)擔任領隊,他在致詞中特別強調,俄烏戰爭和以哈戰爭的經驗凸顯不對稱戰力在現代戰爭中的重要性。

此外,今年來台與會的美商代表中,首次有生產無人水面載具(Unmanned surface vehicle, USV)的企業;台灣方面則有經緯航天、雷虎科技等多家無人機產業出席,顯示美台雙方都十分重視無人載具發展。

與會人士指出,魯德去年也曾來台與會,他在致詞中讚揚台灣國防產業過去一年來在終端系統與供應鏈等領域取得明顯的進步;對於未來將面對的合作與挑戰,可由在座的美國企業提供協助。

魯德同時強調,美國國防產業來台,非僅在商言商,而是因為台灣作為一個民主國家,守護著民主價值,值得全世界人民的保護與肯定。

會後魯德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指出,他認為台灣相關企業已經為加入美國國防供應鏈做好準備,並且認為美台之間應加強推動更多合作,他說:「我認為他們已經準備好了,我非常有信心,如果未來真地發生合作,台灣(國防)企業將完全有能力在供應鏈和其他能力方面做得更多。」

中國威脅日增凸顯台美國防合作重要性

台美國防產業論壇於2018年5月首次在台北舉行,主要目標是要讓台灣供應鏈與世界市場結合,也希望透過國艦國造、國機國造帶動台灣產業技術升級。

與會者透露,美方人士原本不免擔憂台灣前總統蔡英文卸任後,新政府能否延續她的國防產業政策,因此現任總統賴清在520就職演說中宣示台灣希望成為「民主國家現代供應鏈的亞太中心」,讓他們感到振奮。

他還說,隨著中共在區域內的威脅與日俱增,這次在會場中也可以感受到雙方業者都有急迫感,對於彼此合作的必要性也更有共識。這名與會人士認為,台美國防產業合作,最主要的價值是在傳統的海外軍售(Foreign Military Sale,FMS)與本土自製之外,進一步強化台灣國防的商售(Direct Commercial Sale,DCS)渠道,因為透過雙方民間產業相互建立供應鏈,商售會比軍售更具彈性,也更能應對瞬息萬變的安全挑戰。

資料照:時任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孫曉雅在台灣台北南港展覽中心舉行的2023年台北航空航天與國防技術展覽會上參觀無人機。(2023年9月14日)

人工智慧分析海量戰場情報展現區域聯防實力

在台北的中華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黃介正參加過歷年的台美合作論壇,他認為,比起往年,本屆主題更能抓得住時代脈動,除了以無人載具為代表的不對稱戰力外,匯整、分析戰場情報所迫切需要的人工智慧(AI)科技,也成為全場討論焦點。

黃介正分析,台海一旦面臨軍事衝突,友盟之間必須分享情報,而現代化戰場各種指揮、管制、通信和情報系統衍生出海量數據,此時就突顯出人工智慧的重要性,必須仰賴人工智慧運算,才能有效處理。

此外,友盟間的人工智慧技術也不能有太大落差,否則若運算法跟不上,就算掌握情資,也無法實時相互傳遞、共享,成為有機的結合體。

黃介正告訴美國之音:「美國或周邊的友盟都知道,台海未來是非常關鍵的地理位置,台灣的數據就變非常重要,並不是台灣的AI(人工智慧)多強,去跟別人比賽,而是別人多需要台灣AI以及它背後的資料庫,來讓他們所掌握(情資)更完整,這個就是區域聯防的概念。」

一位熟知台美國防產業合作,但因職務敏感,拒絕透露姓名的學者告訴美國之音,今年的論壇不同於往年,選擇閉門舉行,未對外公開,原因之一是此行來台的美國企業多於往年,觸及的領域也更多元。

學者認為,保密是基于謹慎考慮,避免名單公開後,相關業者面臨中共壓力;另一方面,也可見論壇的重要性正在提升。

這位學者說,台美合作,對美國而言,可以藉由台灣企業的產能,加快排除國防領域中的「紅色供應鏈」,尤以無人機產業更為突出。

對台灣而言,更重要的是若能透過美國技術轉移,將供應鏈設在台灣本地,也能強化台灣國防韌性,例如,俄烏戰爭中,烏克蘭的155毫米口徑炮彈供應不足,成為影響戰局的關鍵,一旦台灣面臨衝突,甚至開戰,自主生產的後勤能力更顯重要。

學者說,共軍已經示範過三次封鎖台灣的企圖,如果一些消耗性較高的武器系統或彈藥能由台灣在地生產,至少不用煩惱如何運補後勤物資,這也凸顯台美合作生產軍火的重要性。」

在台美國防產業論壇閉幕後,9月份還有每年下半年舉行的美台國防工業會議,將在費城召開,屆時也有許多台灣廠商將赴美與會。

學者指出,現實狀況是台灣軍事需求不夠大,台灣廠商若能通過美國政府的資安等一系列認證順利融入美國國防供應鏈,就更能提升台灣國防產業的規模與技術實力。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方尋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