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歷史上的三位名人,以為是英雄,原來壞在骨子裡

時間如同一雙巨手,推搡著我們跌跌撞撞前行,當回首往昔,才驚覺我們早已經不是原來的自己。

過往已成歷史,閱盡千帆,我們都已不再是少年,只是誰又不想一直做個孩子?

可是人總要成長,從牙牙學語到垂垂老矣,這中間僅僅只有幾十年的時間,無論生前多麼風光,死後都要與黃土為伴,那些窮盡一生追求的富貴榮華,最終都成了帶不走的奢望。

短短几十年,一晃便已過去,遙想我們數千年的歷史,也不過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合集,恍恍惚惚之間,彷佛墮入了無限循環的輪迴,那些歷史上的人物,似乎在向我們招手,傾訴著他們並不甘平凡的一生。

說到歷史人物,想必每個人的心目中都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人選,尤其是那些被選進語文教材中的人物,更是牢牢印在了大多數人的腦海中。

依稀記得,在上學時期立志要向這些榜樣好好學習,期望站在他們的肩膀上得以看得更遠,如今依然已經長大,可是悲催的是並沒能成為兒時立志成為的人,反而在搬磚的路上越走越遠。

好在無論時光怎麼荏苒,年齡增長的同時,閱歷也在增長,曾經所以為的榜樣,也逐漸模糊了背影,變得不再清晰。

當我們拋開先入為主的觀念之後,便會發現一些令我們印象深刻的名人,他們後半生的所作所為著實令人詬病不已。

我們本篇就來講一下歷史上的三位名人,在兒時我們覺得他們是英雄,長大後才知道他們壞在骨子裡,這也是為何老師們只提他們的勵志故事而很少提他們的人生履歷和結局的原因所在了。

鑿壁偷光之匡衡

讀書不是我們走向成功唯一的道路,但卻是最近的那條,只有好好讀書,我們才能改變命運,讓未來擁有無限可能。

在可以讀書的年紀里,一定不要辜負時光,不然只能等到長大後無限後悔,畢竟年少時吃不了讀書的苦,只能長大後飽嘗生活的苦。

反正總要吃苦,何不先苦後甜,更何況先苦的時間短,而後苦的時間長,用二十年的辛苦,換五十年的舒坦,當然是絕對值。

每當我們不能好好學習的時候,老師們總會苦心婆媽為我們講一些大道理,順帶著再來一些歷史名人勤勉讀書的小故事,而鑿壁偷光的匡衡無疑是最受老師們青睞的人選。

匡衡小時候家裡很窮,白天要幫助家裡人勞作沒空讀書,而晚上有空又因為買不起油燈沒法讀書。

匡衡的鄰居家裡很富有,油燈經常通宵達旦點燃著,根本不用考慮,會燒多少錢的油。

匡衡很羨慕鄰居家的條件,可他又不能去別人家裡讀書,更何況,別人也不歡迎他,想了許久,匡衡便想到了「借光」。

他偷偷在鄰居家牆壁上鑿了一個洞,這樣鄰居家的光就能透過小洞而照射出來,匡衡在晚上利用洞口投射過來的燈光如痴如醉地讀書。

匡衡如此刻苦讀書,也得以擁有了一個廣闊的未來,甚至在漢元帝時期,還官至丞相,只是誰也想不到匡衡位高權重之後便開始為害一方。

當時有個十分厲害的將軍,名叫陳湯,他征戰西域立下了赫赫戰功,可是回到朝廷後,匡衡卻擔心陳湯會危及自己的地位而捏造事實,誣陷陳湯貪污,導致陳湯被免職。

除此之外,他為了逃避責任,還故意隱瞞黃河水道阻塞的消息,最終使得黃河水決堤,淹死了大批百姓和淹沒了大量良田。

粒粒辛苦之李紳

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無論生活品質如何高,杜絕浪費這是永遠要秉持的一種品德。

只是我們現在的生活水平,讓很多小孩子覺得根本不用節儉,反正即便是浪費,也不會讓自己餓肚子。

其實這是一種誤區,因為節儉從來不是寒酸。

當孩子浪費糧食時,想必我們最常說的一句詩就是「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畢竟這句話幾乎是婦孺皆知的詩句。

這首詩的作者是唐朝擁有「憫農詩人」之稱的李紳的大作,他憑藉《憫農二首》也奠定了在唐詩中的地位。

在我們看來,李紳在年輕時便已經知道農民伯伯的不容易,長大當了官,一定是個好官。

其實,李紳當官後的所作所為,與「好」根本沒有一點關係,相反卻是赤裸裸的貪官污吏。

李紳有一個特殊的癖好,那就是喜歡吃雞舌,為了過一把嘴癮,湊出一盤雞舌,他甚至一頓飯殺了上千隻雞。

李紳十分注重個人享受,每次吃飯時,還必須要有大批歌姬助興,以至於在宴請劉禹錫吃飯時,直接把劉禹錫都驚呆了,為了表現自己的大度,李紳還直接送給了劉禹錫一個歌姬。

此外,李紳還不管百姓死活,不僅侵占百姓的土地,還徵收高額賦稅,以至於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百科全書之沈括

科學家幾乎是每個孩子在懵懂時期都想從事的職業,但科學家可不是那麼容易就能當的,不過夢想總是要有,萬一實現了呢?

在鼓勵孩子們向科學家邁進時,老師們最常舉的例子,或許就是北宋的沈括。

沈括是北宋的科學家,史書上稱之為百科全書式的全才,他基本什麼都會,並且還做出了一定的成績。

在數學上,他獨創會圓術;在物理上,首次提出了磁偏角的概念;在光學上,首次闡述了小孔成像的原理;在聲學上,首次解釋了應弦共振的現象。

在化學上,首次提出了石油的名稱;在天文學上,改進了渾天儀;在地理上,首次科學解釋了華北平原形成的原因;在水利上,發明分層築堰測量法,在醫學上,著有《良方》、《靈苑方》等醫書……

沈括的成就實在是說不完,根本說不完,說他是科學家中的佼佼者也不足為奇。

可沈括的人品和成就卻並不成正比,他擅長攀附權貴,充分發揮牆頭草的主觀能動性,在王安石變法時,他振臂高呼支持,可等到王安石失勢後,他則立即跳出來宣傳變法是對不起祖宗的邪惡之事。

此外,他還妒賢嫉能,而蘇軾差一點久被沈括給坑死。

蘇軾將沈括當成好朋友,時常找他喝酒聊天,蘇軾這人一喝酒就飄,喝完就會肆無忌憚抒發內心的不滿,有時候還會寫點發牢騷的詩。

烏台詩案爆發後,沈括立即將那些詩句呈送給朝廷,力證蘇軾居心叵測,要不是王安石等人全力營救蘇軾,沈括就成為了人人唾罵的劊子手。

由此可見,這三位仁兄他們都曾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但最終都沒能守住初心,以至於讓人們覺得他們的壞是骨子裡的。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飛魚說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