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怕寫英語論文?來聽聽這位耶魯寫作老師的點撥,一定受益匪淺

小夥伴們可能都遇到過交論文的難題,寫不出來只好東拼西湊攢一篇。殊不知,論文寫作是有方法可循的。

外灘教育採訪了耶魯大學本科生寫作老師Emily Ulrich,她為大家介紹了英語論文寫作的技巧和訓練方法,並指出了中國學生寫論文常見的毛病

學寫論文之前,先來了解下各種英語中「論文」的不同吧。

➤Paper

指某一門課或某個project的論文,你可以說research paper(研究論文),term paper(期末論文)等。

➤Essay

含義較廣泛,既可指論文,也可指散文等各種短文、文章。寫作課一般就叫essay writing。

➤Dissertation和thesis

這兩個詞指專門為拿到學位而寫的論文。在英式英語中,本科和碩士論文叫做dissertation,博士論文用thesis。

在美式英語中,本科和碩士論文用thesis,博士論文用dissertation。

B=外灘教育 E=Emily

1 什麼是學術寫作?

B:什麼是學術寫作?

E:論文寫作屬於學術寫作(academic writing),也叫說明性寫作(expository writing)。

它是一種原創研究(original research),閱讀對象是對某一領域感興趣的學者。作者要收集各種客觀事實(objective facts),然後進行一系列複雜的論證(a sophisticated series of arguments),最後將你的研究發現(findings)融入學術論述(scholarly discourse)中。

2 學術寫作與一般寫作有何不同?

B:學術寫作與一般寫作形式有何不同?

E:學術寫作非常特殊,跟它相比,其他寫作都沒又那麼嚴謹。它有兩個特點:

首先,是對原創性研究的強調。你需要去發現一些別人未發現過的數據,從而去傳遞一些真相。我們對真相的求索應該是永不停止的,因為我們在不斷地發現新的信息。

其次,你需要進行有說服力的論證。論證中應該包含你認為最佳的信息,但是對於那些和你的觀點相左的信息,你也需要去闡明為什麼它們是無關緊要的,它們如何服務於你的中心思想句。整個論證的過程不僅要關注你的論點,還要輻射更大的學術背景,這也是學術寫作的獨特之處。

3 學術寫作的三座大山 一手研究、文本細讀、批判性思維

B:你會如何訓練學生做研究?

E:我給學生們強調最多的,就是一手資料和二手資料的區別。二手資料指的是對某個對象已有分析的資料,一手資料則是指最原始的資料。

舉個例子,如果說《人權法案》是一手資料,那二手資料可能就是有關《人權法案》的各種書籍。

在大學階段,我們會鼓勵學生做一手研究(primary research)。大多數剛升入大學的學生都只做過二手研究,假設他們研究的是《人權法案》,他們會讀很多相關的書,然後寫一篇論文。但在大學,我們會讓學生研究《人權法案》本身,然後形成屬於自己的二手資料。

因此我在教學生的時候會說,無論你們對什麼話題領域感興趣,你們都要至少找到一份一手資料,而且關注的點要儘量小,否則的話你們需要處理的數據會太多,然後基於你找到的這個一手資料去寫你的論文。

舉個例子,如果你對美國的民權運動感興趣,那麼你需要找到某次集會中的某個發言,或是一份報紙上的某一篇報導,或是一幅圖片比如一張海報,我需要你去尋找任何能夠闡述那個年代的元素。

我發現學生們特別有幹勁,因為他們在做一些原創的發現,他們在用新的材料去回答過去的問題。我教他們去發現各種可能,去觀察文章的措辭、報紙上的字體,是如何和當時的時代背景相呼應的,而這就是研究。

B:什麼是「文本細讀」(close reading)?為何要訓練這種技能?

E:「文本細讀」實際上是中國學生覺得最難的部分。你需要儘可能地慢下來,不僅要看到文本(一個短語、句子)的字面意思(尤其是在文學作品中,當然這個技能在除了英語學科以外的其他領域也同樣適用),還要不斷地深入挖掘,找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更深一層次的含義,除此之外,還需要辨別出在整部作品中反覆出現的手法和模式

再舉個例子,我讓學生讀丹尼爾·凱斯的經典之作《獻給阿爾吉農的花束》,這本書在美國的中學和高中的書單中經常出現。全書講述的是一個特別愚笨的人,做了一個手術,突然變得特別聰慧,然而變聰明的代價是,大腦會退化得很快。這是一本非常優秀的科幻作品。

在這部作品中有一個橋段,當主人公已經變得足夠智慧了,他意識到他原本認為是朋友的人不再是他的朋友了。當他愚笨的時候,他認為他的朋友們都很愛他,他們笑是因為開心;而當他變聰明了以後,他終於明白這些人是在取笑他,而不是和他一起笑。

為了形容主人公的這種震驚和羞恥,書中這樣寫道:「我覺得自己像什麼都沒穿一樣,我想要找個地方躲起來,我覺得萬分羞恥。」而在西方文學中,這個形容顯然和聖經中伊甸園的故事異曲同工,亞當和夏娃在誤食禁果以後對上帝說他們感到羞恥,想要躲起來,這是西方文化中形容人類失去天真的最為經典的寓言。

那麼說回到「文本細讀」,它要求讀者能夠發現這處形容和聖經語言的共鳴,然後去思考這種聖經語言對我們社會的影響,失去天真就永遠不能回歸天堂。因此現在我們知道,書中不僅僅在說一種尷尬的處境,還讓我們思考失去天真的悲劇,它是如何去改變整個故事的走向,當主人公在書的最後又一次失去智慧的時候,是否悲劇仍在繼續呢?還是他過去那種雖然愚笨卻很開心的狀態被突如其來的聰慧徹底毀掉了呢?你會去思考,得到智慧這件事情到底是一種善意還是罪惡?

這就是「文本細讀」的精髓,它從文本的原始含義出發,觀察它與更大主題的共鳴,然後利用這種共鳴去重新解讀原來的對象。這種做法同樣適用於研究歷史、藝術史或者社會科學等學科。

不過,「文本細讀」的確是一項比較難習得的技能。它使你的思維過程變得複雜,而且這項技能對於每個人的人生都很重要,甚至對於任何需要創造力的崗位都是必須的。比如你要懂得去讀出商業報告中的深層含義,你要學會去解讀新聞等等。

B:你會如何訓練學生的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技能?

E:寫作的美好在於,你總有機會逼大家去更深入地思考,通常我會讓學生說出某篇論文的中心論點,他們經常會不可避免地犯錯,因為在任何複雜的論文裡,都會有很多論點,問題在於你如何發現某個可以概述其他內容的論點,這就是批判性思維的訓練,因為你讓學生把各層的論點按照等級排列,學會總結,不遺漏重要的部分,讓他們明白在總結中需要精細到怎樣的程度。這些都是非常複雜的思考過程。

我有個最好的例子,當我讓學生去修改他們的論文時,我會再三強調一些嚴格的規則,讓學生仔細閱讀論文,改正這些地方,然後上交給我。他們一開始會滿懷希望地動手修改,完成checklist上的所有事,然後你只要等個15到20分鐘,你就會發現他們臉上那種驚恐的表情,他們會突然發現自己的句子好像空無一物,根本沒有寫出他們想要表達的東西。事實上,任何經常寫作的人都會經歷這一過程,就像一件毛衣,你拉出一根毛線,整件毛衣就散架了。

這也就是為什麼批判性思維特別重要的原因,因為當你想要傳達你的觀點的時候,所有有關這個觀點的缺陷全都會凸顯出來,而這的確讓人無比抓狂。

我鼓勵一個學生小心翼翼地對待他們的所思所想,實際上是讓他們誠實地面對自己,直面他們寫下的各種不符合邏輯的胡話,這個過程經歷得越多,他們未來犯錯的機率就越小。所以在寫作中不斷地修改、編輯甚至重寫,才能造就一個真正優秀的批判性作者。

4 讀什麼都行,讓文字流淌過你的身體

B:你會推薦你的學生閱讀什麼書籍?

E:對於英語非母語的學生來說,儘可能地多讀書是熟練寫作的最好方式。而閱讀本應該充滿樂趣才對。如果可以單純地享受閱讀,你就已經在做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了。因為你可以拓展自己的詞彙量,提升你的句式,使一些約定俗成的東西內化為寫作習慣,發現書面語和口頭語之間的不同,所以基本上我的推薦是百無禁忌的。

其實無所謂你讀什麼、讀多少,如果你能夠培養閱讀習慣,每天堅持閱讀1小時,而不是整天坐著看電視,通過幾年的積累,那就是無數個小時的閱讀。而且你無法在這個過程中作弊,唯一的方法就是在一段很長的時間裡,每天堅持閱讀一點點,比如你喜歡簡·奧斯汀的小說,那就去讀,如果你特別喜歡科幻小說,也可以去讀。你不一定非得讀莎士比亞,雖然很多人可能想讀,但在我看來,只要讀起來就可以。

B:有什麼特別的閱讀方法嗎?

E:如果你讀的是學術論文,你想學習前輩們是如何去論證的,我會建議做三件事:劃出主要的論點,劃出首次提出論點後每次作者重申論點的部分,劃出作者使用的不同種類的論據,然後觀察其中的模式。每次我在課堂上給我的學生發鉛筆,讓他們做這些的時候,他們都覺得太小兒科了,但通過這樣的分解,去觀察作者的論點是如何被傳達的,這是我所認為的最好的學習方法。

而如果是一般性的被動閱讀,就讓那些文字肆意地流淌過你的身體,很多人可能都有這樣的經歷,一開始讀一本外文書會特別興奮地查閱每個生詞,而半小時之後就不得不放棄了,因為工作量實在太大。而我的經驗是,繼續讀下去,即使遇到不認識的單詞,只要基本的情節可以理解,就一直讀下去。你會發現,如果就這樣一直讀下去,實際上可以學到更多。

5 中國式寫作的bug

B:你覺得中國學生的寫作有什麼問題?

E:事實上,一篇好的中文論文和英文論文的標準幾乎是完全相反的,美式寫作偏愛簡短、乾淨的句子,段落篇幅也比較短,每一段只講一個中心觀點,所有觀點都按照邏輯來排列。

也許是因為中文寫作鼓勵這種方式,中國學生似乎都在拼命地尋找更多表達方式去表達同一個想法,他們使用很多繁複的詞彙,寫冗長又飽含詩意的句子。

不過,在美國人眼中,這相當於在說:不要關注我的想法,看我華麗的辭藻。這反而會被解讀為一種讓人分神的花哨,而非優勢。

中國學生會花很多時間去查字典,小心地醞釀語言,寫華麗的長句,而我會對他們說:縮短!縮短!縮短!保持最簡單、最直接的表達方式

另一方面,「文本細讀」肯定也是一個大問題。中國學生從來沒有接觸過這樣的思考和閱讀方式,但這對於美國教育而言卻是極為核心的技能,包括做研究和寫作。剛一開始讓學生自己去嘗試的確是很難的,但經過整個大學四年的集中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相較高中階段會有一個巨大的飛躍。

以下是Emily老師推薦的寫作訓練相關書籍。

薦書BOOKS

1. The Norton Reader

這本書被耶魯新生廣泛傳讀。書中都是一些精簡的非小說類的小故事,文筆很好。這樣只需要每天抽空讀一兩個小故事,潛意識中你將慢慢地內化和模仿出作者的寫作水平。有研究顯示,對美國高中生來說,這樣的閱讀可以有效幫助學生提升英語的SAT成績。

2.The Elements of Style

本書精煉了美國論文寫作的犀利技巧,是美國大學新生的必讀書目之一。

3. The Craft of Research

如果你對研究類論文感興趣,這本書可以幫助你提高研究技能和闡述研究結果的水平。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華

來源:外灘教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