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王維洛:北京周邊水庫的戰略安全問題

作者:

半個世紀前中共已經意識到北京面臨的戰爭潰壩威脅

【摘要】

川普在一場美國總統競選募款活動中表示,如果中國在他任內入侵台灣,他會轟炸北京作為回應。

人們自然會問:美軍真的會轟炸北京嗎?如果會,那麼第一目標又是哪裡?

其實這是自1969年中蘇珍寶島戰爭以來北京受到的第二次轟炸威脅。那一次轟炸威脅來自與中共合作無上限的蘇聯。看一下當年毛澤東的接班人林彪元帥是如何反應和決策的,就知道了答案。林彪站在一幅地圖前指著北京的密雲、官廳和懷柔三個水庫說,這將是蘇軍轟炸的第一目標。1969年9月30日,就在建國二十周年的國慶前一天,一向深居簡出的林彪親自去密雲水庫進行了考察,做出了備戰的布置,說明他對這個判斷是十分嚴肅認真的。密雲水庫面積180平方公里,最大水深60米,庫容43.75億立方米,相當於約150個昆明湖,最高蓄水位比北京一般高程高出100多米。密雲水庫俯瞰著整個北京城,距離北京市區僅有13公里。一旦密雲水庫大壩被炸,掙個北京就會被瞬間吞噬。為了北京的安全,當年中共決定將水庫的蓄水放光。後因美國的介入,蘇軍不得不放棄「一勞永逸地消除中國威脅」的軍事計劃。林彪的這個判斷被六年多後唐山大地震所引發的密雲水庫白河大壩潰壩風險所證實。1976年受唐山大地震的影響,密雲水庫大壩發生大規模的壩體滑坡,大壩危在旦夕。為了降低風險,中共政府再次開閘放光蓄水。沒有料到的是,之後十幾年華北連續大旱,引發了另一場生態災難——北京市乃至華北平原的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和嚴重的地盤下陷……

圖1:美國前總統川普說:若中國犯台,將轟炸北京,圖片來源:路透社

一、川普說中國若犯台美軍將轟炸北京

有報導說,川普在一場美國總統競選募款活動中表示,如果中國在他任內入侵台灣,他會轟炸北京作為回應。美國總統拜登在接受《時代雜誌》(《TIME》)專訪時指出,他不排除動用美國武力保護台灣的可能性。這是拜登第五次公開表態,會在北京動武時出兵防衛台灣。所以無論大選結果如何,美國方面的態度十分明確,若中共犯台,美軍將軍事介入。假如川普今年勝選,中美一旦開戰,轟炸北京則可能是美軍的手段之一。

人們自然會問:美軍真的會轟炸北京嗎?如果會,那麼第一目標又是哪裡?

二、自1969年中蘇珍寶島戰爭以來北京受到的第二次轟炸威脅

美軍真的會轟炸北京嗎?

按常理分析,川普的表態很可能只是為了迎合國內競選需要放出的狠話,中美之間即便為台灣開戰,大概率也是局部的較量。但是也不能排除升級為全面戰爭的可能性。假如中美發生全面戰爭,北京遭到美軍轟炸的風險就必須嚴肅對待了。

其實這是北京自1969年以來受到的第二次轟炸威脅。第一次要轟炸北京的威脅不是來自美國,而是來自中共合作無上限的全面戰略夥伴原蘇聯或者說當今的俄國。

1969年經毛澤東和中共中央軍委批准,瀋陽軍區司令員陳錫聯部署在中蘇邊境烏蘇里江上的珍寶島進行一次小規模的、可控的「自衛反擊戰」。3月2日「中蘇珍寶島自衛反擊戰」第一場衝突發生,中共解放軍的一支巡邏隊突然開槍襲擊了中途相遇的蘇軍巡邏隊,蘇軍的「瘸子上尉」被擊斃,打響了第一槍。打響這一槍的是中共解放軍的一位名叫周登國的班長。蘇軍被引入預先設置的埋伏圈,傷亡較大。但是在交戰過程中,蘇軍憑藉武器的優勢,特別是坦克的優勢,也給中共解放軍造成了嚴重傷亡。在交戰過程中中共解放軍驚奇地發現,他們手中的反坦克武器,如反坦克炮、反坦克火箭筒甚至地雷、炸藥包等對蘇軍的T-62坦克基本上是毫無作用。蘇軍吃了一次啞巴虧後要報復,中共解放軍想再利用一次戰機更多地了解蘇軍的新型坦克,最好能夠摧毀或者俘獲一輛坦克。於是在3月15日爆發了「中蘇珍寶島自衛反擊戰」的第二場衝突。第二場衝突衝突持續的時間比較長,主要圍繞著爭奪一輛沉入烏蘇里江的蘇制坦克。第二場衝突的結果是中共解放軍和民兵付出了比蘇軍更大的死傷,但是最終繳獲了這輛最先進的蘇軍T-62坦克。這輛坦克對中共解放軍坦克和反坦克武器發展都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後來這輛坦克在北京的中國軍事博物館公開展出,現在應該不會成為中共對蘇共的戰利品繼續再展出了。

圖2:北京中國軍事博物館展出的在1969年珍寶島戰爭中繳獲的蘇軍T-62坦克,圖片來源:網絡截圖

筆者是在1969年3月9日離開杭州到中蘇邊境地區的黑龍江北大荒插隊,經過4天3夜的旅行,於12日到達黑龍江省富錦縣。富錦縣是爆發1929年中蘇海戰、中國軍艦全軍覆沒的地方。我們是在珍寶島的戰火中來到了中蘇邊境地區,所以中蘇珍寶島軍事衝突給筆者留下的印象特別深刻。幾年之後還專門拜訪了主打珍寶島戰鬥的部隊,當年打響第一槍的周登國已經是連隊的負責人。筆者也到俄國了解俄國民眾對珍寶島一戰以及對中國的看法。

「中蘇珍寶島自衛反擊戰」之後,這座之前無人居住的珍寶島被中共解放軍實際占領,並在島上建設了永久的營房,派兵駐守。但是中蘇邊界上的黑龍江、烏蘇里江上近200多座島嶼幾乎全數被蘇軍占領。如果說中共解放軍打勝了「中蘇珍寶島自衛反擊戰」,結果是失去了更多的國土和追回失去國土的述求。

中蘇珍寶島軍事衝突爆發之後,蘇共領導層的反應十分激烈,以蘇聯國防部部長格列奇科元帥、部長助理崔可夫元帥等為首的強硬派主張「一勞永逸地消除中國的威脅」,準備用部署在遠東地區的中程彈道飛彈,攜帶當量幾百萬噸級的核彈頭,對中國的北京等目標與中國的核武器基地實施摧毀性的打擊。當時最明顯的一個徵兆就是蘇軍將戰略火箭軍副司令員調任遠東軍區司令員(順便提一句,習近平在許多方面模仿俄國,如將解放軍二炮改為火箭軍,新建應急部)。中共高層認為,這項人事任命是蘇聯將對中國先發制人地進行核打擊的前奏曲。

1969年北京成為了蘇軍轟炸威脅的目標。這是中蘇合作無下限的歷史證據。

圖3:蘇聯要一勞永逸地消除中國的威脅,圖片來源:網絡截圖

三、如何應對蘇軍的威脅,成為毛澤東接班人的林彪一個最重要任務

1969年4月,林彪在中共九屆一中全會上被指定為毛主席的接班人,成為了中共的二把手。如何應對蘇軍的威脅,就成為林彪成為接班人後的一個最重要的任務。林彪的主要措施有以下一些:

大幅度提高國防開支,1969年戰備費用比上年增加34%;1970年、1971年又各自在上年基礎上遞增15%和16%;

採取一系列擴軍的非常措施,比如新組建了三個陸軍軍部、18個步兵師,步兵人數增加了9%。將原本附屬於步兵師的多數坦克團改編為坦克師或者坦克獨立團,以便迎戰蘇聯裝甲部隊。工程兵部隊由16個團增至34個團,其中多數調往三北地區(指東北、華北和西北地區)趕築地下掩蔽所等等;

[page]

將布置在台海前線的野戰軍主力調往三北地區,例如,27軍奉命由江蘇無錫調至河北張家口附近的宣化、延慶,以增援駐軍65軍,因為張家口是蒙古至北京之間的唯一的天然屏障,張家口以南就無險可守了。空軍又在張家口部署了配備紅旗二號地對空飛彈的幾個防空飛彈營,以加強當地空防。將28軍由福建調往山西,坦克第9師、高炮第67師分別由江蘇、山東調往山西,24軍由河北唐山移防承德、63軍從河北調至山西、69軍從山西太原往北移防大同;

由中共解放軍的空軍、海軍及總參、總後等直接接管國防工業口的第二至第七機械工業部以及中央氣象局、國家測繪總局等要害部門;

在全國各地挖建防空洞,搞備戰、備荒,全國進入戰備狀態(軍管狀態)之中;

將中共領導人從北京分散到全國各地,以防被「一網打盡」。北京的中央機關分散到各地的「五七」幹校,北京的高校也被分散到全國各地。同時將成分不好的家庭趕出北京,趕回老家。有資料顯示,當時北京總共疏散了約90萬人口,北京總人口減少到約650萬。

圖4:1969年4月林彪在中共九屆一中全會上被指定為毛主席的接班人,圖片來源:網絡截圖

四、林彪:密雲、官廳和懷柔水庫將是蘇軍轟炸的第一目標

蘇聯有意將對中國進行核打擊的計劃透露給美國,希望得到美國的支持。而美國不贊同蘇聯的做法,又不便公開表示反對,於是決定將蘇聯計劃透露出來。1969年8月27日外電報導,中情局局長赫爾姆斯向記者透露,「蘇聯可能就它對中國的核設施發動先發制人的打擊問題,向其東歐共產黨同夥進行試探」。事後被認為是美方有意向中方透露蘇聯的軍事意圖。9月16日,一位有克格勃背景的蘇聯記者路易斯在《倫敦晚間新聞》上發出了蘇聯可能對中國核設施發動核突襲的試探性的警告。在公眾媒體上公布蘇軍發動核打擊的消息,對中方有利,提前獲得信息,可以提前做出準備。其次蘇軍要對中國發動核打擊的消息必然引起國際輿論的關注和反對。

這些來自國外的信息使得毛澤東、林彪、周總理等人更加相信,蘇軍正在準備對北京和中國重要軍事目標發動打擊。

1969年9月20日,中共軍委召開由各個軍區、軍兵種司令和政委參加的全軍戰備工作會議(又稱「三北」作戰會議),再次討論對付蘇軍突然襲擊的措施。22日,周總理對高級將領們說,「準備打仗,這是一個新的戰略部署」。隨後數日中,會議廳中最常聽到的言辭是「蘇聯襲擊即將來臨」。作為回答,1969年9月23日零時15分中國進行第一次地下核子試爆,9月29日又爆炸了一枚當量達300萬噸級的氫彈,試圖能夠阻止或者推遲蘇軍的進攻(一說中國進行了兩次地下核子試爆和一次氫彈爆炸試驗)。當時中方普遍認為蘇軍最可能的進攻時間是1969年10月1日,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二十周年的紀念日。

由於後來林彪從毛澤東的接班人變為中共的叛徒,關於林彪在1969年的決策有完全不同的敘述。為了讓讀者有個全部的了解,現將有代表性的三種敘述摘要在下。無論採用哪一種敘述,都不能更改一個事實:作為中國傑出的軍事將領林彪認為北京的密雲和官廳等三個水庫將是蘇軍轟炸的第一目標。

根據林彪的秘書李根清撰寫的《珍寶島事件後防止蘇聯入侵林彪是如何指揮部署防禦的極其專業!》一文:

大戰之前看地圖、看地形,將未來戰場情況熟記於心,是林彪指揮打仗的一貫做法,他曾把這一條當作打勝仗的訣竅向他人傳授。在這次備戰部署中,林彪也認真研讀了「三北」地圖,在空中看地形的幾個地方也是他親自選定的。

十一前,也就是在「三北」作戰會議期間,林彪接連幾天看「三北」地圖。這幅長寬都有4米多,質地柔軟,印刷清晰,裝裱精美,帶軸的百萬分之一軍用地圖,是總參作戰部專門為林彪繪製的,捲起來有碗口粗,扛起來有20多斤重,平時就放在保密室文件柜上。那天,一聽內勤說林彪要看「三北」地圖,我趕忙把地圖取下來送到林彪那裡。因為圖幅太長,辦公樓通往客廳的走廊無法通過,我是從東院繞道西院從大門扛進客廳的。地圖掛不到牆上,只能鋪在客廳的地毯上。

林彪站在地圖前端詳了一會兒,先讓我報告比例尺,然後就開始點地名。他每說出一個地方,我就在地圖上指出它的位置,並按照林彪的要求,用米尺在圖上量一下這個地方到北京城的大致直線距離,然後報告給他。

「居庸關。」這是林彪點的第一個地名。我立即用打撞球的球桿,指出居庸關在地圖上的位置並向他報告:「居庸關。」然後把量出的居庸關到北京城的大概直線距離報告給他。

「南口。」林彪點了第二個地名,我又馬上指出南口的位置並報告南口距北京城的距離。

「官廳水庫。」「密雲水庫。」林彪接著點,我就接著報。

這幾個地方及它們與北京的距離,林彪並不陌生,20年前他指揮平津戰役時就是知道的,但我還是按照他的要求一一報告給他。南口、居庸關是京城的北大門,戰時必守之地。官廳水庫、密雲水庫則是北京市的水源,與市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戰時一旦遭敵機轟炸造成潰壩也會對人民生命財產構成危害。為此,林彪曾建議排水,後請示周總理,周派人調查後認為,水庫只有「半盆水」,「對北京影響不大」,遂放棄排水。(摘錄完)

圖4:1953年官廳水庫大壩工程施工時的照片,圖片來源:如圖所示

圖5:密雲水庫白河大壩,1959年1月工程施工時的照片,圖片來源:李晞攝

根據劉易斯和薛理泰撰寫的《1969年中國安危繫於千鈞一髮——蘇聯核襲擊計劃胎死腹中》一文:

9月30日,林彪把軍委辦事組幾位負責人召來開會。他說:「這個仗看來八成打不起來,但要作八成可能打起來的準備。」他指著地圖說:「敵人從外蒙下來,直下蘭州、西安,全國震動。」同日,林彪還命令空軍立即將絕大部分軍機從北京附近機場疏散到外地機場。他還認為北京市郊的三大水庫猶如三大盆水,高懸在北京上空,一旦蘇聯擊毀了水庫的大壩,就會淹沒首都。同日晚,他要求北京市儘快把這三個水庫的水排泄出去。周總理認為僅在一天內就把水庫的水排泄出去,造成的災難性後果同蘇聯擊毀水庫大壩的後果相同,何必多此一舉呢?所以他出面中止了林彪指示的執行。稍後,在10月18日晚,即林彪向總參發布緊急指示的當晚,林又囑咐秘書指示副總長閻仲川採取措施把密雲水庫的水排泄出去,周總理再次出面制止。」(摘錄完)

根據功標青史撰寫的《69年林彪計劃炸掉密雲水庫,周總理:先等一等,我派人調查一下》一文:

雖然和談的事情定下來了,但同時我們要做好兩手準備。在蘇聯的恐嚇威脅下,林彪向主席提出警示:「蘇聯極有可能很快就會進攻中國,我們必須馬上展開備戰工作。」

在得到主席支持後,這位幾十年沒上過戰場的將軍,神經已經極度敏感。日夜不停的在辦公室研究地圖,制定詳細的作戰方案,已經62歲老態盡顯的林彪仿佛又精神了。

國慶節的前幾天,林彪對和副總參謀長閻仲川說道:「馬上就要國慶節了,國慶節當天的安全防衛工作一定要做好,我有預感,蘇聯可能會在當天搞破壞。」

林彪看著一臉吃驚的閻仲川,笑著說道:「蘇聯最近的軍事基地距離北京也就幾百公里,90分鐘內,飛機便可飛到北京上空,如果讓他們得逞,那後果不堪設想。」

他馬上下令在國慶節前一天,北京機場全部關閉,所有機場工作人員也全部撤離,派部隊官兵值班留守,所有士兵荷槍實彈。另外在跑道設置障礙保證任何飛機都不能降落。

一切部署完畢後,9月30日,林彪又親自考察了密雲水庫,他認為這個供養京津兩地的「大水盆」也很有可能成為蘇聯的轟炸目標,密雲水庫面積180平方公里,庫容40億立方米,俯瞰整個北京城,而且距離北京市區僅13公里,一旦被炸,掙個北京就會被瞬間吞噬。

[page]

「與其被動看著別人炸,不如自己先炸,還能留有轉移的時間」。為了防止蘇聯對北京採取軍事行動,林彪藉此提出了「炸掉密雲水庫,保衛北京」想法。

想到這裡,他馬上給周總理打電話,要求連夜轉移中央領導和北京居民,炸掉密雲水庫,把水全部放掉,以防蘇軍藉此搞破壞。

如此勞民傷財的行動,一夜之間怎麼可能完成,周總理斷然拒絕了,說道:「你也不要太過敏感了,我料他們再怎麼大膽,也不敢在全世界面前,在我們國慶節這天搞突然襲擊。」

周總理為什麼這麼肯定蘇聯不會搞突然襲擊呢,其實,周總理之所以極力阻攔炸掉密雲水庫,是因為認為完全沒有這個必要,當時北京正值乾旱季節,水庫里的水只有一半,即便水庫被炸決堤了,對北京居民也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影響,反倒是如果我們自己提前把它炸了,對靠近水庫下游的幾十個村莊來說,會造成重大的人身財產損失。

正如周總理所料想的那樣,國慶節當天,敵人沒有任何行動,其實如果單就從軍事方面來分析,林彪可能是對的,但對於和平年代經常周旋在各國之間的周總理來說,從國際形勢方面來判斷蘇軍的行動,就更加準確了。(摘錄完)

圖6:密雲水庫庫容43.75億立方米,俯瞰整個北京城,距離北京市區僅13公里,圖片來源:谷歌地圖

概括起來,三種描述都涉及這樣一個事實:在1969年10月1日前,林彪面對蘇軍對中國進行核打擊威脅時明確地指出,北京的密雲和官廳等三個水庫將是蘇軍轟炸的第一目標,並於9月30日親自視察了密雲水庫,實地考察了潰壩之後的風險。55年前李彪元帥的分析和判斷對今天的中國人、北京人依然有很大的啟發意義。

五、密雲水庫距離北京市區僅13公里,一旦被炸,整個北京就會被瞬間吞噬

林彪是中共將領中最早對水庫安全有所了解的人。1949年之前,中國只有20多座水庫大壩,主要集中在東北地區,是日本人在滿洲國時期建造的,如豐滿水庫、水豐水庫等等。而東北地區是解放戰爭時期林彪領導的第四野戰軍的根據地。

1949年之後,毛澤東從蘇聯老大哥那裡引進建設水庫大壩的經驗,說是既能防洪,又能抗旱,還能發電,就在中華大地上大力推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最早建造的水庫大壩工程就是北京的官廳水庫大壩工程。

官廳水庫大壩工程位於北京和河北省交界處,大部分屬於河北省張家口市懷柔區,小部分屬於北京市延慶區,垻址處距離天安門廣場約有90公里的距離。官廳水庫上游桑乾河與洋河交匯形成永定河,注入官廳水庫,另有媯水河也匯入,下游為永定河。

官廳水庫大壩工程開始建設的時間是1951年10月,1954年5月13日竣工。在竣工前的1954年4月12日毛澤東視察了工地。竣工時的水庫總庫容是22.7億立方米,比垻址處的永定河的平均年流量略大一些,用普通人的話說就是可以裝下一年的流量。垻頂高程海拔485.27米,比北京城平均高程高出許多。由於官廳水庫大壩工程的安危直接影響到北京城的安全,所以按千年一遇洪水設計,萬年一遇洪水校核,這是中國水庫大壩建設的最高標準。聽起來挺不錯的,但是實際上差距就很大,只是達到250年一遇洪水的標準,是一座不折不扣的危庫病垻。所以之後官廳水庫大壩工程經過許多次擴建和加固工程,目前的總庫容為41.6億立方米,是竣工時的近2倍。讀者可以從2023年7月、8月北京市門頭溝的洪水災情來了解官廳水庫大壩工程泄洪時的危害,也可以想像潰壩時的可怕情景。官廳水庫大壩工程號稱有總庫容41.6億立方米,而在2023年洪水過程中總共只攔蓄洪水0.7億立方米。為什麼?因為它是危庫病垻,如果按照過去的設計攔蓄洪水,水庫中的水位越高,潰壩的風險越大。從地理位置和地形上來分析,官廳水庫大壩工程潰壩造成的風險對北京市而言不如密雲水庫大,一大部分洪水會淹沒河北的保定等地。目前官廳水庫大壩工程正在花費約400萬元人民幣做水庫大壩安全鑑定,再決定還要花費多少錢來做加固工程。

密雲水庫大壩工程則完全是大躍進的產物。從理論上來說,有了官廳水庫就可以充分保證北京市的飲用水水源。按照最初的設計,密雲水庫主要是保證北京、天津的農業灌溉用水,為大辦農業、大辦糧食服務。後因官廳水庫水質污染,才由密雲水庫來擔當北京市飲用水水源的任務。有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後,密雲水庫則承擔飲用水備用水源的作用。

密雲縣原屬河北省管轄,1958年6月底國務院作出了於1958年著手修建密雲水庫的決定,密雲縣則劃歸北京市管轄。密雲水庫大壩工程於1958年9月1日開始修建,當年密雲縣只有30萬人口,其中20萬人投入水庫大壩工程建設。工程於1960年9月建成。密雲水庫的總庫容一直在不斷擴大之中,現為43.75億立方米,相當於150個昆明湖,垻頂高程160米,防浪牆頂高程161.0米。萬年一遇校核洪水位158.5米,千年一遇設計水位157.5米,汛限水位152米。就是最低的汛限水位也要比北京城的一般高程高出100多米。

這樣就有了林彪的觀點,密雲水庫面積180平方公里,庫容40億立方米,俯瞰整個北京城,而且距離北京市區僅13公里,一旦被炸,掙個北京就會被瞬間吞噬。

六、唐山地震,密雲水庫發生大壩滑坡所產生的潰壩風險證實林彪的觀點是正確的

1958年中共中央決定建設密雲水庫大壩工程,大壩按抗震烈度IIIV度(8度)設防,就是說,發生地震,地震強度不大於IIIV度(8度),大壩就是安全的。工程也是按照這個標準驗收的。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時42分,河北省唐山市發生8級強烈地震(一說7.8級)。這場地震摧毀了唐山,還影響到周圍廣大地區。密雲水庫的地震震級為6.8級,地震強度為IIIV度(8度),還在大壩的設防標準之內,應該沒有問題。但是中國的許多水庫大壩在紙面上的標準是挺高,卻都經不起實踐的檢驗。

密雲水庫的白河主垻受到了重創,白河主垻迎水面、防浪牆以下的壩體發生大面積滑塌,情況萬分危急……從北京市水利局的文獻資料中找到了這場地震對白河大壩造成損壞的文字記錄:根據肉眼觀測,大壩……500米範圍內發生滑坡。壩體已滑動部分在水下,水上約有20米高壩體未滑動,但是已經失去支撐,如果有強餘震,就會加深震害,造成嚴重的險情。

事後根據測算,如果當時密雲水庫壩體特別是白河主垻發生滑坡或決口,那麼整個北京乃至天津市、寶坻、河北的薊縣等地區都將陷入一片汪洋之中。還有報導說,如果白河主垻決堤,水到天安門廣場將有兩米深……

為修復水庫大壩,解放軍首長和地方上的領導研究決定,把走馬莊附近的一座山炸開,開山取石補垻,防止潰壩現象的發生。炸山用了很多噸炸藥,爆炸時只見一朵蘑菇雲升起,就像原子彈爆炸了一樣。為了減低水庫壓力,搶險指揮命令開閘放水,一共持續了半個多月,直到把水全部放光。

圖7:華國鋒視察密雲水庫白河大壩受損的情況,圖片來源:如圖所示

圖8:2023年7月底8月初北京市門頭溝被淹之後的情景,圖片來源:網絡截圖

如果1976年密雲水庫白河主垻發生滑坡或決口,那麼整個北京乃至天津市、寶坻、河北的薊縣等地區都將陷入一片汪洋之中。如果白河主垻決堤,水到天安門廣場將有兩米深……這些都證明了1969年林彪對蘇軍轟炸北京的第一目標地和被炸後的災害效應的分析和判斷是非常專業也是正確的。

雖然中共政府緊急炸山取石補垻暫時阻止了潰壩災難的發生,為水庫放水和緊接著的密雲水庫的加固和擴建工程的進行贏得了時間。但是當時中共決策層根本沒有料到,之後十幾年華北連續大旱,引發了另一場生態災難——北京、乃至華北平原大量抽取地下水,導致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和嚴重的地盤下陷……

參考文獻:略

【議報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廣松

來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