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竹不倒:完了完了,謊言太多記不清,自己打自己了?

作者:

「懂什麼叫使館車嗎?懂嗎?啊?懂什麼叫外交豁免權嗎?滾蛋!」

這句話打出來,就知道是余琦秘書長的事情。原本在她道歉之後,風波也就差不多了。沒想到,法制社會報跳了出來,一篇《停止網暴!余琦已經夠慘,對待為國操勞一生58歲老人,請嘴上留情》又讓她火了一遍。

該文的作者有點意思,開篇一句「在這起事件中,我們是否應該僅僅停留在指責和謾罵的層面,而忽略了她背後的付出和努力?」就讓我感到莫名想笑,總覺得哪裡怪怪的,為此還讀了多遍,卻仍說不出怪在哪裡。可能這就是筆力吧。

至於接下來的正文,內容倒是比較清晰。

先介紹余琦的履歷,每一個職位後面加上一些對「不容易」、「奉獻」之類的描述。

然後截了一些網上和余琦有關的文章,說網友們上綱上線,太上頭了。

最後就得出結論:每個人都會犯錯,重要的是吸取教訓,我們應該多一些寬容和諒解,少一些指責和謾罵……

有兩個問題,首先,法制社會報發的這篇文章,不說洗不洗地吧,總覺的讀起來感覺很詭異,不像他們那些編輯的水平能發的東西,至少沒必要一直重複「我們」這個詞吧,畢竟是第一人稱複數的形式,用在報導里,是否不太合適?

比如:

「我們不禁要問:這樣的網絡暴力,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

「她的遭遇,讓我們不禁感到心痛和惋惜。」

「她的這種勇氣和擔當,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和敬佩。」

這裡我就要說一句了,余琦明明是犯錯的一方,出來道歉也是因為已經被曝光身份了,跟她的勇氣和擔當有啥關係?這不莫名其妙的黑的就成白的了?反而是網友的錯啦?普通人被她用官員身份欺負了,還不能罵她兩句?

然後還有最後的結尾,「讓我們珍惜這份緣分,用愛和寬容去溫暖彼此的心靈吧!」

讀得我雞皮疙瘩都起來了,不知道的還以為這家媒體被哪個小學生給盜號了,反正網上能搜到,你們自己去看。

好了,法制社會報這篇文章的大概內容聊完,再看它的標題:對58歲的老人嘴下留情……

這特麼,我就忍不住了,前段時間是哪個專家說要調標準,說70歲還是青年的?怎麼到余琦這,58歲就已經是老人了?

靈活老人?

簡直猥瑣至極,鼓勵繼續上班的時候,70歲仍是年輕人。一到要承擔責任的時候,58歲就是老人了,就要特殊照顧了,能要點臉嗎?

一個高官,且明明是她欺負普通群眾,犯錯在先,被曝光就成了「一點點小失誤你們就要網暴她」,然後大呼同情之語。可如果是普通人因為「失誤」而遭遇不公時,你們會站出來為他發聲嗎?

為了洗,不惜雙標,不惜一會兒70歲青年,一會兒58歲老人的顛三倒四,實在令人感到怪異、荒誕。

事實上,今天荒誕的還不止這一起事件。

中鐵二局今天施工的成都軌道交通13號線某路段基坑塌陷上了熱搜,其實有點常識的從圖片裡都大致能猜到,那種程度的塌陷,要麼就是在支護或者帷幕上偷工減料了,要麼就是挖壞了既有的設施。

直接承認一下,實話實說,只要不是偷工減料,也沒什麼?畢竟大家大致猜的到一些,基本是施工方的責任沒跑,否則早不爆晚不爆,偏偏你來施工的時候,它就爆了,這不把大家當傻子嗎?

結果成都地鐵回應內容中,半點不提自身問題,直接把所有責任推到成都自來水公司身上,說是他們的水管爆裂導致的塌陷。

於是又引發成都自來水公司也出來發通報反駁,說是成都地鐵施工出問題,導致地基沉降,繼而造成了他們300管道斷裂漏水。

這就很搞笑,雖然後者已經刪除了「反駁」,但對於看到了回應的人來說,這種謊言之後,自己打自己的行為所帶來的詼諧諷刺感,已經刪不掉了。作為官方回應,無論如何,雙方之中必有一方是謊言。

從一些宏觀的角度來說,基坑的塌陷可以重新做圍檁、做支護,它只是一個基坑的問題。但是這種官方之間的推諉、扯皮所代表的範圍更廣,是性質問題。

謊言,是貪腐的基礎,無論對任何官方而言,謊言的行為都絕對要不得。因為只要出現了第一次,那麼你就很難真正的戒掉它。反而你需要記住它。這是很簡單的道理,真話不用記住,但謊言不能忘記,你必須時時刻刻提心弔膽。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廣松

來源:竹不倒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