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追查國際驚爆:恐怖超限監控全民大系統 凌駕中共法律之上

——追查國際對中共國家立體監控體系的調查報告

1999年中共對法輪功的系統迫害後,中共國家立體網格監控體系也急劇的發展起來了。並且,這套立體網格監控體系被廣泛應用於全民監控。中共在各地建設「智慧城市」,集攝影監控、網絡化治理、大資料探勘分析、人工智慧識別為一體,利用電子監控系統對法輪功學員等廣大民眾群體實行全方位地系統地監控迫害。

前言

1999年中共對法輪功的系統迫害後,中共國家立體網格監控體系也急劇的發展起來了。並且,這套立體網格監控體系被廣泛應用於全民監控。中共在各地建設「智慧城市」,集攝影監控、網絡化治理、大資料探勘分析、人工智慧識別為一體,利用電子監控系統對法輪功學員等廣大民眾群體實行全方位地系統地監控迫害。

在中共對法輪功長達25年的迫害中,從電話監聽、網際網路封鎖到網格化治理平台,再到「智能城市」全模式的管控迫害,中共利用高科技手段使迫害不斷升級,以公安為骨幹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如圖1。

1引用-公安資訊化智慧警務建設方案PPT插圖

中共國家立體防控體系的實質是,以中央政法委、公安部為主體,以「金盾工程」為載體,以「平安城市」[1]為任務目標,構建公安綜合網絡監控系統、縱橫通聯的通訊網絡、指揮中心、情報中心等維穩系統,覆蓋全國的大型維穩情報網絡系統,監控的群體是廣大中國百姓,而打擊犯罪卻成了維穩系統的副產品。這套系統凌駕於中共制定的法律之上,成為超限制地對全民監控的維穩系統。

體系變化:

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立體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立體化智能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

圖2社會治安防控體系變化

目錄

前言

一、中共國家立體防控體系建設第一階段(1999年-2003年

1.中共的政治總動員

2.「平安城市」醞釀與「金盾工程」正式啟動

3.中共平安建設戰略推進

二、中共國家立體防控體系建設第二階段(2004年-2005年

1.2004年科技強警的啟動

2.「3111工程」啟動

3.平安建設的綱領

三、中共國家立體防控體系建設第三階段(2006-2012年)

1.2006年平安建設重點建設年

2.深入實施科技強警戰略

3.農村技防工程啟動

4.平安城市升級

四、中共國家立體防控體系建設第四階段(2013年-2019年)

五、中共國家立體防控體系建設第五階段(2020年-2022年)

一、中共國家立體防控體系建設第一階段(1999年-2003年)

1992年法輪功在中國大陸傳出後,其特有的「真、善、忍」的修煉原則和強身健體祛病健身的奇特功效,迅速地得到全社會民眾的熱愛,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修煉。同時,也引起了中共的注意和恐懼。早在1996年,中共就提出實施「科教強警」戰略,制定總體規劃;1998年,中共公安部提出「金盾工程」,進行調研、立項等基礎準備工作;1999年3月,中共啟動「金盾工程」前期調研工作;把公安資訊化工作——「金盾工程」作為其首要任務來抓,其中包括「電視監控系統」為指揮中心提供重要場所的電視圖像、道路交通流量圖像和城市防火等圖像信息。

1999年7月20日後,把本該用於維護正常社會治安的業務系統,在江澤民江綿恆父子運作下淪為私用,用國家發改委名義推動全國範圍建設大型而複雜的視頻監控,過濾網際網路真實信息,變成非法監控鎮壓「法輪功」信仰團體和全社會的維穩工具,形成縱橫交錯,多層互聯互通,對內維穩鎮壓,對外封鎖信息,大型維穩情報網絡系統。

3摘自《信息系統工程》期刊[2]

進入新千年後,隨著非法鎮壓「法輪功」信仰團體長期化,中共作為一項重大政治問題對待,為進一步把這一重大政治問題展開實施,再次提出科技強警總體要求,公安資訊化工作,是必然選擇和緊迫任務,金盾工程作為首要任務,「平安城市」就是其總體要求的維穩系統框架,此後推進的大大小小的工程項目又是維穩系統框架里的子系統。

1.中共的政治總動員

1999年7月20日後,由江澤民及政法委610辦公室指揮下,中共中央、民政部、公安部、人事部連續發布政府公告,在無法律依據情況下悍然發動一場針對「法輪功」信仰團體非法鎮壓迫害運動,同年,由方濱興主持,推出了國家網際網路安全系統國內網絡基礎設施安全系統的推出標誌著中國國家防火牆(網絡柏林圍牆)開始建立。主要用來封鎖法輪功學員傳遞法輪大法是正法,是佛法修煉,教人修心向善,沒有圍攻中南海等等真相信息。

1999年12月23日,國家資訊化工作領導小組成立,並將國家資訊化辦公室改名為國家資訊化推進工作辦公室[3]。目的是明確分工權責,繼續推進國家資訊化建設。當時,公安「金盾工程」資訊化項目還處於調研立項過程中[4],為了儘快完成對「法輪功」信仰團體非法鎮壓,傳統固話通信方式不能滿足全國統一指揮調度,以美國思科、加拿大北電網絡為代表的科技公司,以技術換取中國大陸市場,幫助中共公安運用先進VoIP語音技術[5]和虛擬專用網(VPN[6]),基於IP技術建立一個融合語音、數據、視頻於一身,同時提供功能的「三網合一」的計算機通訊基礎網絡,實現快速反應、聯合指揮非法鎮壓「法輪功」信仰團體的行動,結合公開資料推測2000年-2001年左右全國公安網絡系統一級到二級骨幹專網基本建成,三級接入專網還在建設中。同時,美國思科還提供了能從網絡甄別法輪功學員的識別技術,中共計劃建成全國範圍內的公安綜合業務平台進行鎮壓維穩。

2001年4月,中央召開全國社會治安工作會議,對社會治安工作作出重大部署,提出了兩年內實現社會治安取得新的明顯進步的目標。同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意見》(中發[2001]14號)。各地區和有關部門按照中央的部署,開展了聲勢浩大的「嚴打」整治鬥爭,「嚴打」目標是衝著「法輪功」修煉團體而來。

主要目標和任務:在各級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機構的組織協調作用和公安機關的職能作用,全面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強化基層組織建設和基層基礎工作,組織發動社會各方面力量開展群防群治。

主要措施:公安機關要大力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切實加強治安防範工作。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加快信息傳遞,提高決策和指揮效率,完善快速反應機制[7]。

2001年9月5日,發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意見》,意見指出:『社會治安不僅是一個重大的社會問題,也是一個重大的政治問題。要把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作為一項重要任務,納入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之中。「打防結合,預防為主」是做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的指導方針。公安機關要推行警務到社區的活動,努力實現「一區一警」,加大鄉鎮(街道)基層綜合治理,進村入戶,落實到人。逐步建立和完善「打、防、控」一體化的工作機制』。這個意見文件是在針對「法輪功」信仰團體和社會矛盾激化的大背景下發布的,也成了後面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重要依據之一。進一步推動「金盾工程」建設,更加刺激社會管控手段升級,值得注意的是這一年視頻監控兩個大鱷公司在這時間段成立,2001年3月浙江大華成立,2001年底海康威視[8]成立,「改革開放」前二十年的科技成果在外企加持下都用在對「法輪功」信仰團體非法迫害上。

2002年9月,全國公安科技暨資訊化工作會議提出,要「深入實施科技強警戰略,全面推進公安資訊化建設」。

2002年11月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轉發《中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關於加強社會治安防範工作的意見》,意見指出:『利用現代科學技術,要採取安裝監控設施等現代化手段,加強公共複雜場所、金融機構等重點地區、單位和要害部門的技術防範工作,增強治安防範的實際效果;充分發動群眾,實行群防群治』。這是目前公開資料最早提到安裝監控設施增強社會治安防範指導文件。

2003年以來,公安部科技局開展了城市報警與監控系統建設的探索,先後下發了《關於開展城市報警與監控技術系統建設工作的意見》、《城市報警與監控系統建設技術指南》等一系列文件,確立了北京蘇州、杭州和濟南四種建設模式,視頻監控的重要性得到官方最大程度的認可,很快出爐「平安城市」具體實施辦法。

2.「平安城市」醞釀與「金盾工程」正式啟動

2001年中國電信南北分拆後,北方十省的中國電信資源劃歸中國網通,中國網通也具備豐富的固網資源,在這之後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分別提出了「全球眼」和「寬視界」視訊業務,是基於寬頻網絡面向政企客戶和公眾客戶提供的視頻監控、視頻存儲回放及安防告警等業務,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搭上了平安建設的風口,營運商也以此為契機,不斷擴展網絡覆蓋為適應「平安城市」龐大市場需求,海康、大華、華為等也是如此。

2003年,中國電信針對銀行、公安、交通、司法、房地產和賓館等重點行業舉辦了「全球眼業務新產品發布會」,在四川全省範圍對這項業務進行了試點。9月,中國電信大客戶新產品,新應用交流暨試點現場會在四川成功舉辦,對「全球眼」全國推廣的業務模式、營銷策略、技術方案等進行了研討[9]。

2003年9月2日至3日,公安部組織召開了全國「金盾工程」工作會議,標誌著「金盾工程」建設正式啟動。主要任務是建立公安信息通信網一、二、三級主幹信息網絡和IP語音通訊指揮,以及公安如人口信息、違法犯罪信息、機動車/駕駛人信息、出入境人員信息、視頻監控等業務系統,「平安城市」的視頻監控屬於「金盾工程」里重要業務系統,要重點投資建設的項目,這些「金盾工程」業務系統合稱「八大資訊庫」。在公安的「金盾工程」建設中歐美科技廠商參與其中,例如美國思科。

4美國思科金盾工程項目宣傳文案[10]

3.中共平安建設戰略推進

「2003年8月-9月間,時任胡錦濤總書記在江西考察工作時,提出搞好平安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具體舉措,是推進「平安中國」建設的基礎工程,是新形勢下社會管理綜合治理的創新與發展。」把「平安城市」推到國家層面即「平安中國」[11]。

2003年9月,中央綜治委在南昌召開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會議,對構建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作出部署。充分發揮公安機關的職能作用,最大限度地把警力擺上街面,充分調動群防群治力量,以街面、社區和單位內部的防範為基礎構建三大治安防控網,以案件高發易發的時段、部位為重點,人防、物防、技防相結合。2003年「南昌會議」推廣平安建設的經驗後,平安建設在全國各地迅速開展起來[12]。

2003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公安工作的決定》(中發〔2003〕13號)做出全面實施科技強警戰略的重大決策,明確提出實現公安工作現代化,必須走科技強警之路[13]。

2003年11月20日,第二十次全國公安會議,會議強調「堅持把維護穩定置於公安工作的首位;堅持打防結合,預防為主的方針;堅持科教強警戰略;今後五年目標「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工作機制,基本建立、發現、控制、處置能力顯著增強。形成統一指揮、反應靈敏、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應急反應機制。警務保障機制基本建立,公安工作科技含量明顯提高,資訊化、現代化水平實現新的跨越[14],這次全國公安會議對《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公安工作的決定》做出具體全面部署。

2003年12月發布《全國公安機關2003―2008年科技強警工作規劃》,科技強警是構成「平安城市」的必行之路。其主要目標就是開展科技強警示範城市建設,加速推進示範城市公安工作現代化、標準化進程。

在平安建設中,城市治安防控體系是重中之重。各地在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中,緊緊圍繞構築以科技防範為主導的城市治安防範新機制,強化社會治安動態監控。為適應在動態社會環境下維護社會治安的需要,各地公安機關圍繞建立和完善治安防控體系的目標要求,以公安信息網絡為基礎,以資訊技術為手段,整合社會資源,加大技術防範力度和覆蓋面。對重點部位、重點單位、城區路面等安裝閉路監控系統、構建集打、防、控於一體的社會綜合防治體系[15]。

二、中共國家立體防控體系建設第二階段(2004年-2005年)

這個時期是圍繞著「金盾工程」,實施「科技強警」戰略,並系統普及「平安城市」政策和概念的階段,試點城市從沿海到內陸,互相學習借鑑平安建設經驗。營運商、軟硬體廠商、集成商技術和資源匹配的時期,視頻監控技術主要為模擬視頻監控。

1.2004年科技強警的啟動

2004年初,科技強警示範城市建設開始啟動,並得到科技部的大力支持。2004年1月,兩部委邀請相關專家學者組成專家組到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等省11個城市開展調研,並擬定了科技強警示範城市建設工作方案,確定在全國有計劃、有步驟地分批開展科技強警示範城市建設工作。

2004年4月,公安部原科技局(現科技資訊化局)從全國27個省市自治區的49個推薦城市中,經過專家認真評審,最終確定北京、鄭州等21個城市為全國第一批科技強警示範建設城市。

2004年6月19日,公安部和科技部聯合下發了《關於北京等21個城市開展第一批科技強警示範城市建設工作的通知》[16]。21個城市包括:北京、鄭州、廣州、杭州、南京、上海、深圳、寧波、青島、大連、成都、佛山、溫州、蘇州、淄博、廊坊、福州、台州、蕪湖、南通、威海。得到了中共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和支持。21個城市都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領導掛帥的科技強警示範城市建設領導機構,並第一次將科技強警示範城市建設列入城市國民經濟重點建設項目。

公安部提出的「科技強警」戰略,在近幾年內建成覆蓋全國的「金盾工程」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即以公安信息網絡為先導,以各項公安工作資訊化為主要內容,21個試點城市起到的示範和輻射效應,把全國科技強警工作向縱深推進。基本形成了縱向貫通、橫向集成、互聯互通的信息系統,建成了集有線通信、無線數字集群通信、實時圖像監控、GPS車輛定位於一體的現代化指揮通信系統。實現了數據、語音、視頻三網融合,一張由治安網,內保網、社區網和巡邏網織就的網絡覆蓋所在區域,起到了全面防範、及時報警、全網聯動的效果[17]。

同時把警用地理信息系統列入到「金盾工程」其中一個項目中,英文縮寫為「PGIS」,以後會和視頻監控等子系統融合為一體化實戰平台占據重要位置,這項系統一般由科研院校來承擔開發,最知名的代表有:武漢大學(校企:武大吉奧),中國地質大學(校企:武漢中地數碼)等院校。要注意的是2005年,安防科技首次列入國家「十一五」科技攻關項目,「十一五」科技發展目標將增強社會公共安全保障體系,提高社會公共安全的技術水平的科技攻關和科學研究列為首要目標[18]。

2.「3111工程」啟動

2005年,公安部在總結第一批城市報警與監控系統建設和應用試點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在全國全面啟動了「3111」試點工程[19]。下發《關於開展城市報警與監控技術系統建設工作的意見》和《城市報警與監控系統建設「3111」試點工程實施方案》,根據城市治安防控系統建設的要求,一是在所有賓館、旅館、酒店推廣旅館業治安報警管理系統;二是在新建居民區、大中型企業、郵政電信部門、金融單位、旅遊景點、商場、學校、醫院、車站等重點場所普及電視監控、電子報警、電子防盜三大技防系統;三是建設覆蓋市區主要路口和區域道路交通電視監控系統、無線報警、衛星定位等多種監控手段配套的機動車安全防範系統及以110、120、119報警中心為平台的應急聯動指揮系統[20],即「三台合一」。

2005年8月,公安部在北京、蘇州、杭州、濟南4個城市公安機關先期試點的基礎上,決定在全國範圍內確定廣西玉林、湖南衡陽、內蒙古包頭、江西新余、新疆石河子、天津大港、河北廊坊、山西大同等22個城市[21]警局作為部級試點單位,開展城市報警與監控系統建設試點。22個試點城市結合本地實際情況,科學有效地設置監控點,基本實現了對主要道路、治安卡口、治安複雜場所和易發案區域的視頻監控覆蓋。

2005年10月11日,十六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把「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繼續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深入開展平安創建活動,依法嚴厲打擊各種犯罪活動,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寫進了規劃[22]。

2005年10月12日,為擴大報警與監控網絡覆蓋範圍,公安部科技局在浙江省杭州市組織「全國城市報警與監控系統建設現場會」,確定從2005年10月開始到2008年,將在全國開展城市報警與監控系統建設「3111」試點工程[23]。

中共意圖構建一個三級監控聯網體系,「3111」即「3」是表示在省市縣三級。第一個「1」是在每一個省確定一個市,第二個「1」是每個市確定一個縣,第三個「1」是有條件的縣設定一個區或者一個派出所。

5公安部「3111」試點工程建設方案論證評審會[24]

一場轟轟烈烈規模空前的城市報警與監控系統建設在全國全面鋪開,簡單說就是進一步鋪開「平安城市」計劃,此工程包含我們常說的「天網工程」是其中一個子系統。「天網工程」是政法委發起公安部聯合資訊產業部(現在叫工信部)等相關部委共同發起建設的資訊化工程,涉及到眾多領域,包含城市治安防控體系的建設、人口資訊化建設等等,由上述信息構成基礎資料庫數據,更偏重數據信息的分析分析。

3.平安建設的綱領

2005年10月21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中央政法委員會、中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關於深入開展平安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中辦發25號文件」),中辦發25號文件出台後,從中央綜治委成員單位和有關部門到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政府,都對貫徹意見精神高度重視,均提出了深入開展參與平安建設的具體措施;這一意見被普遍認為是「新形勢下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開展平安建設的一份綱領性文件」[25]。這形成了更廣義的「平安城市」,內容不限於天網工程一般性安防工程,意圖把整個社會進行管控封鎖起來,把平安建設深入到社會各階層直至基層末梢。

平安建設的目標任務:第一個就是關於「法輪功」的問題,「中辦發25號文件」把「法輪功」反迫害講真相稱之為非法活動,要求「發現得早、控制得住、處置得好」。

平安建設的措施:有效防範和嚴厲打擊「法輪功」等X教組織的非法活動,以及利用宗教名義進行的各種非法活動;特別要建立和完善社會面的治安防控網絡;特別要加強鄉鎮、街道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及其辦公室建設;加強輿情信息工作,建立和完善相應的輿論引導機制。

2005年10月25日,中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在北京召開全體會議。羅干在講話時指出,要深入開展平安建設,切實做好流動人口管理和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促進社會和諧穩定[26]。

2005年12月4日,中央政法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央綜治辦主任陳冀平在2006年全國政法工作會議上表示:平安建設列為2006年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深入開展平安建設為載體,以加強基層建設為重點、著力排查調處矛盾糾紛和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廣泛開展平安縣(市、區)、平安鎮(街道)、平安村、平安社區、平安校園、平安企業等基層安全創建活動,把平安村創建活動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全面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確保治安秩序和社會大局持續穩定。

與此同時,城市網格化管理模式在北京東城區城市管理建設中取得重大成功之後,此模式將得到廣泛推廣應用,並結合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生成各部門各類型的網格化。把用來城市管理的網格化,來進行治安防控。以政法委、公安為主導的立體防控體系逐步展開,形成多部門、多層次管控網,以後網格化管理模式和視頻監控網的大規模建設和融合,勢必構建一個嚴密的社會治安防控網。

三、中共國家立體防控體系建設第三階段(2006-2012年)

「金盾工程」是龍頭,所有工程項目都以此為基準,建立和充實完善「八大資源資料庫」為基礎,構建業務流與資訊流相統一的警務綜合應用平台,打破了警種部門之間的壁壘限制,實現了所有公安信息的關聯。意圖構建現代化指揮中心及大情報中心,只是這個時期公安絕大多數的系統問題比較多,面向單一業務建設,難以滿足跨部門的業務需求,數據關聯共享性較差,大情報中心作用還沒顯示出威力,此時對社會普通老百姓的破壞力不強。

從政策上歸納為在第一階段示範城市和示範試點的帶動下,全國的平安城市建設全面鋪開,漸進實現城鄉一體化技防體系。從技術上歸納為從模擬到數字,從數字到網絡,從普清到高清,從傻瓜到智能的轉換階段,刺激安防行業迅速IT化,具有了數位化和智能化特徵,因為它可以對每個普通人進行數據分析並建立電子檔案,所以對國內每個普通老百姓的自由更具有威脅性。這一時期跨度較長,對於國內外廠商來說是巨大商機的開始,但對於國內普通百姓來說是巨大危機的開始,2006年,海康威視開啟公司智能分析技術的研發,組建智能分析團隊[27]。

2006年是一個重要時間節點,平安建設不僅是2006年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今後的重中之重。2006年4月,中央綜治委在蘇州市召開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會議,對平安建設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同時,也是全國公安機關的「基層基礎建設年」,『全國公安機關開展了以抓基層、打基礎、苦練基本功為主要內容的「三基」工程建設』[28],為了打好資訊化模式下開展公安各項業務工作的堅實基礎,以運動的方式,開展公安基礎信息採集大會戰、開展網絡化治安管理基礎防範、大力推進網上辦公和執法辦案,強化基層公安軟硬體設施,培訓公安人員適應以後的「扁平化」維穩模式[29]。2008年,IBM提出「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概念作為現代化城市運行和治理的新模式和新理念,此概念很契合中共管控模式,隨著物聯網、雲端運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資訊技術的突破,中共加緊了向智慧城市方向發展。

2009年後,公安部「全面推動公安科技信息部門以「大情報」系統建設為龍頭,全面推動「金盾工程」二期建設,積極開展公安部情報信息綜合應用平台建設,如期完成全國公安「大情報」系統第一階段建設任務,初步探索對重大事件的預警防範;穩步開展全國警用地理信息基礎平台(PGIS平台)建設」[30]

2012年,「平安城市」開始向「智能城市」方向進化,整合住建的「數字城市」地理信息基礎數據、綜治辦的網格化、網際網路數據及公安的「平安城市」等資源。融合物聯網、雲端運算、大數據分析、移動網際網路技術、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進化成「智慧平安城市」,成為高度資訊化聚合載體,為公安「大情報」維穩系統提供無限可能。

1.2006年平安建設重點建設年

2006年初開始,進一步擴大城市試點,通過試點城市建設方案評審等手段,指導城市報警與監控系統建設。2006年下半年起,各地陸續開展城市報警與監控系統建設,並按「3111試點工程」要求各地公安部門從建設方案評審入手,進行分級指導建設[31]。為了保障「3111」試點工程的順利開展,科學指導建設活動中規劃設計、工程實施、系統檢測、網絡安全等各項工作,2006年全國安防標委會配合公安部科技資訊化局編制了《城市監控報警聯網系統通用技術要求》,其中技術標準GA/T669-2006就是針對視頻監控聯網系統的信息傳輸、交換、控制等內容提出了相應的技術要求[32]。

「技防網絡建設是一項龐大公共工程,需要巨額資金投入,僅靠政府投資是遠遠不夠的,在科技強警示範城市建設中,一些地方已經總結了很好的經驗。除了將安防基礎設施的建設統一納入城市建設的總體規劃,在國家預算內進行資金安排外,還根據實際情況,按照「誰受益,誰投資」的原則,發動和組織社會力量進行投資,形成了政府牽頭、多元投資、公安管理的思路,走出了一條低成本擴張的發展路子[33]。」

2006年6月27日,公安部、科技部在第一批科技強警示範城市試點的基礎上,又確定天津、石家莊、瀋陽、哈爾濱、合肥、晉城、烏海、泉州、南昌、十堰、常德、柳州、重慶、昆明、吳忠等以中西部地區為主的15個城市以及江蘇、浙江、山東、廣東4省的無錫、徐州、常州、連雲港、淮安、鹽城、揚州、鎮江、泰州、宿遷、紹興、嘉興、湖州、金華、衢州、舟山、麗水、濟南、煙臺、濟寧、珠海、東莞、茂名等23個城市共計38個城市。為第二批創建科技強警示範城市建設試點城市,並聯合下發了《關於天津等城市開展第二批科技強警示範城市建設工作的通知》。第二批意在促進中西部地區科技強警工作步伐,提高基層公安機關科技應用水平,縮小與東部地區的差距,城市報警與監控系統建設試點工作向二、三、四線城市下沉延伸。

2006年11月中央綜治辦在福建省泉州市召開座談會,研究探討進一步加強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深入開展平安企業、平安行業等創建活動。

在22個城市報警與監控系統建設試點和「3111」工程試點的示範和帶動下,全國各地「平安省」、「平安城市」、「平安區」、「平安縣」、「平安社區」、「平安街區」、「平安校園」、「平安大道」、「平安鎮」、"平安村」建設全面鋪開,從而掀起了全國的平安建設熱潮。

2006年11月,「金盾工程」一期順利通過國家驗收,標誌著以社會治安監控系統為重點的技防網絡日趨嚴密。一期工程存在問題,軟硬體資源並未完全整合起來;新業務系統還有各種缺陷或不符合實際需求;大量視頻圖像接入如何查找分析;後續軟硬體如何持續運行維護;數據關聯共享等等。中共公安部在總結一期工程問題,會同科研機構、協會、廠商制定各類標準規範改進增強維穩系統的兼容性,也標誌著公安部的資訊化建設由基礎網絡建設逐漸過渡到完善應用階段。同時,「金盾工程」二期工程建設也做好準備啟動,2006年是個承上啟下的年份。

6《注重科技的研發與應用全面推進公安科技建設》[34]截圖

2.深入實施科技強警戰略

全國公安科技大會於2007年2月27日在北京召開。會上指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科技強警工作的總體目標是:經過不懈努力,全體民警科技強警意識進一步增強,公安科技基礎進一步夯實,重點領域的關鍵技術實現國內自主,科技強警工作機制不斷完善,公安科技應用水平全面提升,公安工作現代化進程實現新的跨越。

公布的《公安部關於深入實施科技強警戰略的決定》提出,深入實施科技強警戰略,就是要將科學思想、科學方法和技術手段、技術裝備切實應用到各項警務工作中,普及到每一個執法崗位上,融入到公安隊伍建設各個方面,全面促進現代警務機制建設,全面提升公安機關的整體素質和戰鬥力。深入實施科技強警戰略,就要以全國科技大會和第二十次全國公安會議精神為指導,牢牢把握堅持服務基層、服務一線、服務實戰,堅持統一領導、統一規劃、統一標準,在應用、普及、提高上下工夫。

2007年10月,為貫徹全國公安科技大會精神,全面落實《公安部關於深入實施科技強警戰略的決定》,確定北京、遼寧、江蘇、浙江和山東五省一市的8個試點單位。

2008年3月18日-19日,全國公安科技強警標準化建設試點工作實施方案評審部署暨現場交流會在遼寧鞍山舉行,全面落實《公安科技強警標準化工作試點工作方案》[35],公安標準化工作是國家標準化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標準體系中的重要內容[36],會議是在為公安工作流程的資訊化做標準化提煉,為實現更深度的資訊化、數位化,實現「數字警務」。科技強警最重要的目的是『以重大公安需求為嚮導,實現關鍵領域的集成創新和突破。在科技強警中,應力爭通過攻克人體個體識別、交通事故預防與救援、火災事故預防和控制、信息網絡安全、突發事件預警等科技難題,解決公安工作的實際問題,提高公安機關獲取情報、控制社會、服務社會、打擊犯罪和維護穩定的能力。』[37]警察治國下,技術手段控制社會運轉,少出事故,維護穩定,打擊犯罪是附屬品。

另外,未來的智能綜合安防系統應用更需要統一的標準。比如,如何通過人臉識別、行為識別等技術查找罪犯或公共場所爆炸物等,這需要一些中間件廠商、應用廠商進一步在IP監控網絡基礎上,對各種安防技術、設備進行綜合的智能開發。而同樣是互聯互通的標準缺位,將有可能使網絡智能綜合安防系統永遠停留在夢想中[38],這些問題都在阻礙「平安城市」發揮公安所期望的作用。

2007年4月,德州儀器(TI)與智能視頻行業的公司ObjectVideo共同宣布與杭州海康威視數位技術有限公司(Hikvision)攜手開發下一代智能視頻監控領域的創新[39]。

據諾達諮詢公司發布的《2007網絡視頻監控業務研究報告》顯示,2006年中國網絡視頻監控市場規模達18.24億元,2007年中國網絡視頻監控市場規模將達到26.36億元,未來5年內,網絡視頻監控將保持約38%的年增長率,預計2011年將達86.61億元[40]。

2008年以來,視頻監控在物流、海關、衛生檢疫、能源、金融、防汛減災等領域應用廣泛。「平安城市」也在武漢全運會,北京奧運會經受住全面的維穩壓力考驗,維穩模式日趨成熟。

國內以海康威視為代表的科技廠商在全國大規模平安建設中,賺的盆滿缽滿,2008年12月海康威視躋身全球安防產業50強。同年,海康威視的控股股東海康信息將股權轉讓給「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二研究所」。

眾多IT企業紛紛加入到這個市場爭奪戰中。國際企業如 Intel、技嘉、Emc、WD等,國內如TCL、清華同方等,都想在這個市場分一杯羹。越來越多的安防企業和業內人士意識到,和IT企業共同競爭,共同發展已成定局,安防業的IT化也是必然趨勢。

其實IT企業早就存在於安防市場之中。安防市場隨招數字化的推進,早已經不是單純的安防市場了。晶片技術、視頻壓縮算法等技術已經遠遠超出了傳統的安防技術領域,安防產品的智能化、網絡化更是將安防技術帶向了高科技領域,並轉向更多、更新的IT、生物智能等高科技範疇[41]。

2009年,視頻監控開始進入高清和雲端運算時代,『公安部先後發布對圖像清晰度提出更高要求的《闖紅燈自動記錄系統通用技術條件》、《公路車輛智能監測記錄系統通用技術條件》、《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圖像取證技術規範》、《機動車號牌圖像自動識別技術規範》等一系列標準。同年12月,江蘇省公安廳啟動「320項目」,該項目計劃在江蘇全省範圍內打造一個道路監控網,全省各地市內道路每3公里建立一個對車輛監控的抓拍點,其它的道路每20公里建立一個監控抓拍點,該項目前端設備將投資9.54億,整個項目投資近20億以上。該項目在設備入圍階段,對前端攝影機做出了最低200萬像素的要求,消息一經傳出,在業內掀起軒然大波』[42]。高清視頻監控必然帶來大量圖像分析和存儲需求,給雲端運算技術有了施展空間,運用虛擬化靈活整合計算資源和存儲資源,根據需求靈活擴展,最大限度規劃運用硬體閒置資源,先進技術助推中共深度構建管控網絡。

海康威視銷售規模連續數年居於國內全行業第一位,綜合競爭能力在行業內居領先地位。公司核心產品 DVR和板卡國內市場占有率位列第一,國際市場占有率名列前茅,2007-2009年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年均複合增長率分別為33.20%、39.13%。目前公司在中國大陸26個城市已設立分公司,在香港、美國、荷蘭和印度也已設立了全資和合資子公司,並正在全球籌建更多的分支機構[43]。國內外科技公司在提供技術支持,共享平安建設大蛋糕時,往往沒有注意這背後巨大的社會風險。

[page]3.農村技防工程啟動

對於廣大的農村地區的技防工程,中共還未投入更多精力去做,精力都放在城市中,東部、西部建設不平衡,技術、資金跟不上,只有個別農業大省農村技防工程做的好一些,例如河南省,真的重視起來也是2009年以後的事了,後面的「雪亮工程」和農村技防工程也有著某種的聯繫。

2006年11月6日,中央綜治委召開2006年第二次全體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綜治委主任羅干強調,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紮實抓好農村平安建設,維護農村治安大局穩定。要加強農村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加強農村人防、物防、技防建設,有效預防和減少違法犯罪[44]。

2006年12月,中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還專門下發了《關於深入開展農村平安建設的若干意見》[45]。國家對「新農村建設」和「平安農村」建設的支持,也啟動了相當規模的安防工程項目,拉動了農村安防市場的發展[46]。將報警監控系統建設和應用成果向農村地區擴展和延伸,從而實現技防體系城鄉一體化發展[47]。

2007年4月,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會議在西安召開,總結推廣平安建設經驗,研究部署深化平安建設工作,更好地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措施。中央綜治委下發《關於深入推進農村平安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廣泛開展「平安鄉鎮」、「平安村寨」創建活動[48]。

2009年8月,公安部在河南召開了全國城市報警與監控系統建設經驗交流暨農村技防工作鄭州現場會,會議強調『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安全技術防範科技建設工作的總體目標是:「政府領導,綜治牽頭,公安主導,社會參與,統籌兼顧」的思路,結合本地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治安的總體狀況,全面深化城市報警與監控系統建設,拓展城市報警與監控系統的應用領域,推進城市報警與監控系統的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積極開展農村地區技防工作,加強對農村技防工作的組織領導,推廣適合農村和農民治安需要的安全防範技術和產品,建設和完善農村技防體系』[49]。

大會總結了鄭州農村技防和聯網報警系統建設經驗,河南是農業人口大省,「2006年,省委、省政府就把農村技防寫入《平安河南建設綱要》,要求在有條件的農村地區逐步推行技術防範措施。2008年,省委、省政府辦公廳聯合發文,要求在2009年年底前基本建成覆蓋全省城鄉的「同一平台、全面監控」的技防體系」[50]。此次會議一年後,天津、內蒙古、福建、河南、甘肅等省、區、市將農村技防建設納入「平安城市」和新農村建設中,納入當地政府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之中,納入社會治安綜治考評工作之中,並給予政策和財政支持。後續山東臨沂吸收了河南的農村技防經驗,發展出「雪亮工程」成為農村技防工程的升級版。

平安建設前期以城市為主,輻射農村為輔,現在重點開始建設廣大農村地區,說明中共在重建被弱化的社會管控網絡。改革開放劇烈社會變化,使農村過去以集體所有制為主的環境,在經濟大潮沖刷下弱化或解體,尤其是在城市化進程加快後,大量年輕人外出打工,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0年中國農村人口6.74億,占全國人口的50.32%[51],農村空心化嚴重,農村大片地區留下中共管控空白地區。而在城市,國有制改制後大量國有企業破產,大量人員失業,原有單位制也隨即解體,原本緊湊的管控網變得若有若無。平安建設的過程就是在重建新的社會管控網絡的過程,我們也就能理解為什麼要合村並戶、遷村並點、社區化改造等等這些措施的根源。

4.平安城市升級

自2003年以來,各地公安機關指導和組織社會各方建設報警、監控系統26.8萬餘個,其中安裝攝影機275.3萬餘台[52]。各省現有的監控設備基本覆蓋了重點單位(部位)、人口密集地段、案件高發地段、商貿繁華地段等重點區域。據公安部科技局的估計,一個中型城市的平安城市建設投入將達幾百億,其中視頻監控系統所占比例為28%[53]。

2008年,國家批准公安部實施「金盾工程」二期工程之後,公安部把加快推進公安資訊化建設作為「三基工程」建設之一重點部署,強調以資訊化帶動基層基礎工作、推動警務機制創新、提升警務工作效能,目標是形成公安信息資源和社會信息資源全警採集、全警應用、全警共享的公安資訊化應用格局。這是提出和實施「智慧警務」的實踐基礎和物質基礎。

2010年4月,公安部發布《關於深入開展城市報警與監控系統應用意見》,提出在2013年在全國基本建成城市報警與監控系統,實現對重點區域的全覆蓋;省級、市級和有條件的縣(區)級公安機關完成監控報警共享平台及資料庫建設,實現跨地區、跨部門、跨警種的信息共享。

主要任務:

1)擴大報警與監控系統覆蓋範圍;

2)建立監控報警共享平台;

3)完善城市報警與監控系統視頻報警監控中心建設;

4)擴大應用群體,推動全面應用;

5)狠抓關鍵技術,促進深度應用;

6)關注社會資源,服務社會民生;

7)完善營運管理機制;

8)健全管理機制[54]。建立一套聯網平台用於國保、治安、刑事偵查、交警等警種部門,其中國保主要負責對「法輪功」的迫害。

圖7聯網平台建設截圖

2010年,在開展試點期間,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各投入資金100多億元。全國已建成報警與監控系統26.8萬餘個,安裝攝影探頭275.3萬餘個,超過了前20年的總和;477個試點單位已全部完成報警與監控系統建設任務。全國報警與監控系統已初具規模,形成了全天候、全方位的立體防控體系[55]。

「平安城市」逐步向地級市、縣、鎮深入;除金融、公安等傳統安防需求較為旺盛的行業外,交通、電力、園區以及醫院等行業對監控需求也快速增長。

這時期注重前端攝影頭布點,工程建設,網絡布設,忽視後端的圖像數據分析,和當時的技術水平相關。科技廠商在努力提升技術水平,讓前端攝影頭更高清,更智能,後端應用更豐富。『處於「人盯人防」階段,視頻信息與PGIS、案件事件等相關信息沒有進行關聯,視頻的智能分析應用尚未成熟,還處於摸索階段』[56]。

隨著平安建設的深入,配套的網絡已經跟不上發展需要,根據《2006-2020年國家資訊化發展戰略》、《國務院關於大力推進資訊化發展和切實保障資訊安全的若干意見》和《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最早2011年「寬頻中國戰略」,由工業和資訊化部部長苗圩在2011年全國工業和資訊化工作會議上提出,目的是為了加快中國寬頻建設,加快信息網絡寬頻升級,推進城鎮光纖到戶。背後還有層邏輯是有網絡的地方就具備了視頻監控覆蓋的條件。

2010年10月,中央政法委、原中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確定全國35個市(地)、縣(市、區)作為全國社會管理創新綜合試點,『北京市東城區、河南省三門峽市、廣東省深圳市、青海省格爾木市等地在基層推進社區網格化管理,實現基層服務管理全覆蓋和精細化。北京市朝陽區在農村特別是城鄉接合部大力推進村莊社區化管理,各試點地區大力推進鄉鎮(街道)綜治工作中心和村(社區)綜治工作站建設,有效整合公安、司法、社保、民政、宗教、計生、教育、信訪等資源和力量,打造基層社會服務管理平台』[57]。中共通過各地試點推動建設綜治中心、社區化、網格化,並和「平安城市」融合,形成一股新的基層管控力量,成為「楓橋經驗」2.0版本。

2011年以公安部名義向各地下發了《關於各地貫徹落實〈關於深入開展城市報警與監控系統應用工作的意見〉工作情況的通報》(公傳發〔2011〕55號)。

2011年7月14日,全國公安機關視頻監控建設與應用工作會議在廣州召開,這是一次高級別,高站位的視頻監控建設與應用工作部署會,對視頻監控建設應用工作中取得的成績及積累的經驗進行了總結概括,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客觀分析,對下一步全國公安機關推進視頻監控建設與應用工作指明了方向[58]。

8201110月在深圳召開全國視頻監控經驗交流會

有政府扶持視頻監控大規模建設,帶來了首要的技術問題,如何將視頻監控互聯互通。建設之初,分別屬於不同部門,系統的監控設施,都是相互獨立,如何把他們互聯互通就是面臨現實問題,只有遵循統一系統標準才有可能互聯互通。此前《城市監控報警聯網系統技術標準》(GA/T669-2008)行業標準主要解決一定封閉區域內視頻監控聯網問題,當大量視頻監控向上級聯通匯總時就面臨標準互聯互通問題,當「SIP」協議可以解決此問題時,在業內,SIP被認為是實現"大規模、IP化、標準化、營運級的公眾網絡視頻監控系統」的最佳標準。

中國電信依據這一標準建設的系統中,關鍵的技術在於解決「標準化」、「大容量平台」、「大容量存儲」以及「接口開放」。進而形成行業和國家標準,基於項目的成果,他們發布了三項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電信網視頻監控行業標準和五項國際電信聯盟(ITU-T)視頻監控標準,其中 ITU-T發布的兩項標準 H.627和 H.626.1,是中國在視頻監控領域首次獲得發布的國際標準。其次,中國電信擁有豐富的固網資源也是其他營運商所不能比擬的,在視頻監控業務上拉開距離,「全球眼」成為中國電信主打業務,和科技廠商合作一起建設「平安城市」。

2012年是安防技術與資訊技術融合的重要一年,安防技術與資訊技術加速融合,公安部又做出了深化視頻圖像信息整合與共享的部署,使城市報警及視頻監控系統建設工程的應用效果得以提高和深化。當《安全防範視頻監控聯網系統信息傳輸、交換、控制技術要求》(GB/T28181-2011)國家標準的頒布實施,中共公安部推進全國公安機關視頻圖像信息整合與共享工作,以視頻圖像信息共享平台建設為核心,隨著雲端運算、大數據、物聯網技術發展,公安不滿足於現有社會管控,驅動著它對視頻圖像信息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拓展和深化視頻圖像信息在公安業務的應用。「平安城市」也不再是簡單的安防視頻監控工程,『更進一步擴寬到城市應急指揮、智能交通管理、數字城市管理、城市環境保護等多個城市領域的應用』;『資訊流和工作流緊密結合,形成集打、防、控於一體的綜合集成管理平台,實現治安防控、案件偵查、情報分析、維穩處突、反恐防暴、規範執法、社會服務等公安業務應用。』[59],向「智慧平安城市」轉型。

2012年以來,為了深入貫徹落實公安部《關於深入開展城市報警與監控系統應用工作的意見》,加強全國公安機關視頻圖像信息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工作,2012年2月10日,公安部制定了《全國公安機關視頻圖像信息整合與共享工作任務書》,明確了到2015年,各級公安機關要圍繞視頻監控技術的深度應用,建立互聯互通並可在授權範圍內互控的多級視頻圖像信息共享平台,以滿足各部門、警種以及情報分析、指揮通信、偵查破案、治安防控、社會管理、反恐防暴、維穩處突、規範執法等工作對視頻圖像信息的需求,逐步將視頻監控技術打造成公安機關新型的專業技術。

2012年6月公安部又發布《全國公安機關圖像信息聯網總體技術方案》,以視頻圖像信息聯網建設,推動全市跨區域、跨部門、跨警種視頻圖像信息有效整合,拓展公安業務對視頻圖像技術應用的廣度和深度,提升公安機關核心戰鬥力,為預防打擊違法犯罪、維護社會穩定提供視頻圖像技術支撐。

一是公安機關強力推動高清、智能視頻監控系統的建設,加強對視頻監控高端應用技術的科研投入,會同社會科研力量,就智能分析、大數據處理、高清成像晶片等關鍵技術進行重點攻關,以儘快突破技術瓶頸;二是加強國家標準貫徹力度,確保公安機關視頻監控系統規範化、標準化發展,進一步促進社會化生產、擴大市場貿易、激發市場活力;三是公安機關將進一步推進視頻監控的深度建設和應用,充分依託視頻監控技術,強化公安機關在「平安城市」、「智慧城市」建設中的主導作用[60]。

四、中共國家立體防控體系建設第四階段(2013年-2019年)

中共一方面推進公安機關視頻系統聯網建設及視頻圖像信息整合共享工作,雲端運算、大數據、智能分析,雲監控、視頻監控從城市向農村地區覆蓋,實施「雪亮工程」,全國形成視頻監控交換平台及綜治雲。另一方面為適應城市化快速發展,人口流動大,舊有單位制解體等變化,中共對過去單位制、街居制模式,進行「社區化」改造,引入市場機制,推進網格化管理。這個階段是對上一階段(2006-2012年)維穩經驗的沉澱總結,融合全國各個地區的各種措施辦法,進行深度提煉後,做出標準化的實施方案供全國各地一致性操作,構建以中共為核心的社區化的服務網點即綜治中心,實體化運行,實現城鄉社區的全方位、精細化的網格管控模式,實現縣(市、區、旗)、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綜合服務管理平台全覆蓋,中共放權給基層,讓管控手段更高壓,達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將城市管理、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事項納入網格化管理。明確網格管理對象、管理標準和責任人,實施常態化、精細化、制度化管理。依託基層綜合服務管理平台,全面加強對人口、房屋、證件、車輛、場所、社會組織等各類基礎信息的實時採集、動態錄入,準確掌握情況,及時發現和快速處置問題,有效實現政府對社會單元的公共管理和服務。』[61]

2013年7月12日,公安部科技資訊化局在杭州召開了「視頻圖像信息資料庫關鍵技術研究」課題會議。「視頻圖像信息資料庫關鍵技術研究」課題,重點研究視頻圖像信息數據描述技術,視頻圖像目標對象分類技術,視頻圖像目標特徵索引技術,涉案視頻圖像信息分類標註技術,視頻圖像信息數據存儲組織技術,視頻圖像信息數據搜索接口技術等。

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大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創新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依法嚴密防範和懲治各類違法犯罪活動』[62]。『健全點線面結合、人防物防技防結合、打防管控結合、網上網下結合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63]。從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升級到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這套體系將『以實景監控視頻為基礎,充分整合三維GIS系統、視頻監控系統、人臉卡口、車輛卡口、電子圍欄、GPS定位等多個系統;可實現監控區域內多源信息數據的融合,包括視頻數據、人臉、車輛、建築物;建築物內結構、人員構成、設備運行數據、狀況、傳感器、溫度等物聯設備』[64],及整合以百度、阿里、騰訊為代表的廠商的網際網路數據和中國電信、聯通、移動營運商位置信令數據等構建的維穩系統。[65]

而此時的視頻監控技術已發展更為成熟,出現了視頻智能分析、視頻結構化、視頻雲端運算、視頻雲存儲等新技術,將更為普遍地應用到行業視頻監控系統之中。

2014年,大數據首次寫入中共政府工作報告,而這一年也成為實際意義上的「中國大數據政策元年」。從這一年,大數據相關概念都在和立體防控體系交織在一起,促成立體防控體系的壯大。同年,中央綜治辦發布《關於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資訊化建設的若干意見》(中綜辦發〔2014〕27號),推動各地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資訊化建設。

2015年1月28日,國家品檢總局、中央綜治辦發布《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基礎數據規範》(GB/T31000-2015)國家標準,綜治信息系統總體框架採用「9+X模式」,」9」是根據現階段綜治業務需要,設置9大基礎應用模塊,包括綜治組織及綜合業務、實有人口、特殊人群、重點青少年、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社會治安、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校園及周邊安全、護路護線等,在此基礎上實現大資料探勘、分析分析、統計報表、綜合查訊等深度應用。"X"是各地、各層級根據業務工作需要進行的個性化定製和擴展延伸。社會綜合治理基礎數據標準化促進視頻監控網絡與網格化網絡融合。

9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數據規範簡介[66]

2015年4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的意見》,意見主要內容:加快公共安全視頻監控系統建設;提高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科技水平;建立以公民身份號碼為唯一代碼、統一共享的國家人口基礎資訊庫,建立健全相關方面的實名登記制度;公安機關要堅持情報主導警務的理念;到2020年,實現全國各縣(市、區、旗)的中心城區網格化管理全覆蓋;將社會治安防控資訊化納入智慧城市建設總體規劃。

提出推動社會治安防控力量下沉,把網格化管理列入城鄉規劃,將人、地、物、事、組織等基本治安要素納入網格管理範疇。充分運用新一代網際網路、物聯網、大數據、雲端運算和智能傳感、遙感、衛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統等技術,創新社會治安防控手段,提升公共安全管理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

2015年,九部委聯合下發《關於加強公共安全視頻監控建設聯網應用工作的若干意見》996號文,要求各地的公共安全視頻監控建設聯網應用要做到2020年。提出「綜治牽頭、公安負責、部門配合」,建設公安部公共安全視頻圖像信息交換共享分平台。基本實現「全局覆蓋、全網共享、全時可用、全程可控」。

2015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辦公廳、中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辦公室綜治秘書室、公安部辦公廳《關於印發加強公共安全視頻監控建設聯網應用工作方案(2015-2020)的通知》(發改辦高技【2015】2056號),由中央綜治辦綜治三室、國家發展改革委高科技產業司牽頭,公安部科技資訊化局具體承擔,將公共安全視頻監控建設聯網應用工作納入到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城鄉規劃,保障經費落實,建立定期報告制度。在全國逐步推廣城鄉視頻監控一體化工作,運用新資料探勘、人像比對、車牌識別、智能預警、無線射頻、地理信息、北斗導航等現代技術,提高視頻圖像信息的綜合應用水平。建設完善公共安全視頻圖像聯網基礎設施。

10《關於印發加強公共安全視頻監控建設聯網應用工作方案(2015-2020)的通知》

2016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完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體制機制,以資訊化為支撐加快建設社會治安立體防控體系,建設基礎綜合服務管理平台。大力推進基礎資訊化、警務實戰化、執法規範化、隊伍正規化建設。構建群防群治、聯防聯治的社會治安防控網,加快推進網上綜合防控體系建設。實施社會治安重點部位、重點領域、重點地區聯動管控和排查整治。加強打擊違法犯罪、禁毒、防範處理X教等基礎能力建設』[67]。

2016年6月,國家發改委等共同批准山東省臨沂市等48個城市為全國首批公共安全視頻監控建設聯網應用工程示範城市(即「雪亮工程」建設),並獲得中央補助資金。「雪亮工程」是以縣、鄉、村三級綜治中心為指揮平台、以綜治資訊化為支撐、以網格化管理為基礎、以公共安全視頻監控聯網應用為重點的「群眾性治安防控工程」,重點在於通過三級綜治中心建設把治安防範措施延伸到群眾身邊,鼓勵全民共同參與治安防範。

2016年8月,國家發改委、中央綜治辦和公安部聯合下發《關於印發加強公共安全視頻監控建設聯網應用工作方案(2015-2020年)的通知》,「雪亮工程」全面鋪開。

2016年9月30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准發布《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綜治中心建設與管理規範》(GB/T33200—2016),為「雪亮工程」視頻監控網絡和綜治信息系統融合建立標準規範,把綜治治理實體化,中心化。

2016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綜治辦關於《公共安全視頻監控建設聯網應用「十三五」規劃方案》的通知,補齊短板,促進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深入推進,針對重點公共區域和重點行業、領域涉及公共區域的視頻監控系統,主要任務包括視頻前端設備、各相關平台及配套設施的建設與營運維護,視頻圖像資源的聯網整合共享、監督管理及智能化應用等,規劃實施期限為2016—2020年。

2017年6月29日全國「雪亮工程」建設推進會在山東臨沂召開,根據推進會上公安部科技資訊化局黨委書記譚曉准發言文稿,顯示「要充分利用大數據、雲端運算等先進技術建設完善視頻綜合應用平台,構建卡口、案?事件、重點人員等視頻圖像資料庫」,全國範圍開始鋪開「雪亮工程」建設。

2018年3月,「雪亮工程」首次寫入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建設平安鄉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保障。

2018年6月21日,中央政法委召開「雪亮工程」建設工作視頻會,總結前期工作,研究部署下階段「雪亮工程」建設。推動地方各級公共安全視頻圖像信息交換共享平台建設,實現與各級綜治中心、公安機關聯通共享,促進各有關部門視頻資源的全面聯通接入[68]。

2018年7月17日,中央政法委秘書長陳一新在《人民日報》發表文章《推進新時代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正式提出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概念[69]。

2019年「雪亮工程」再次寫入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加快建設資訊化、智能化農村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繼續推進農村「雪亮工程」建設。

「雪亮工程」建設歷時五年多。2016年確定山東省臨沂市等48個城市為「雪亮工程」試點城市;2017年確定河南南陽等53個城市為「雪亮工程」重點支持城市;2018年確定安徽省蚌埠市等50個城市為「雪亮工程」重點支持城市;2020年,又確定山東聊城、浙江舟山等城市為「雪亮工程」重點支持城市。

2019年3月以來,公安部先後制定出台了《全國公安機關加快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行動計劃》和《全國公安機關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提出依託「圈層查控、單元防控、要素管控」的結構布局,解決防控體系建設的碎片化、數據孤島化等問題,加強防控感知體系建設,加強治安防控大數據建設應用和分析預警。

2019年8月13日,全國公安機關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推進會在湖北武漢召開,公安部黨委委員、副部長孫力軍出席會議並講話。本次會議進一步明確了公安部下個階段社會治理的主要工作,暨以資訊化引領體系建設,加強推動警力下沉、重心下移、覆蓋警務站、派出所、社區農村警務室和公安檢查站等一線民警區域,推動社會各級治安防控體系的智慧化建設。

五、中共國家立體防控體系建設第五階段(2020年-2022年)

2019年12月,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提出,將通過創新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不斷提高市域社會治理系統化、社會化、精細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優化公共安全治理社會環境,著力解決影響社會安定的深層次問題。會議的召開,標誌著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正式啟動並全面展開。

根據工作安排,2020年至2022年為第一期,2023年至2025年為第二期。各地市可對標工作指引,預期在2022年可以實現目標的可以申報第一期,預期在2025年可以實現目標的可以申報第二期。

國務委員、公安部部長趙克志在2020年1月召開的全國公安廳局長會議上強調,「要牢牢把握公安工作現代化方向,大力加強維護國家政治安全和社會穩定能力建設,加快構建符合新時代要求、體現實戰化特點、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警務體系。要積極推進公安大數據智能化建設應用,加快數據融合,深化實戰應用,強化安全管理,著力提升公安機關的核心戰鬥力。」[70]

《關於加快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開創平安中國建設新局面的意見》,中發〔2020〕11號。以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為基點。要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

2020年11月召開的平安中國建設工作會議上傳達了習近平總書記對平安中國建設的重要指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總目標,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以共建共治共享為導向,以防範化解影響安全穩定的突出風險為重點,以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基層社會治理創新、平安創建活動為抓手,全面提昇平安中國建設科學化、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

參加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地區達416個,包括副省級市(含計劃單列市)和省會市、一般地市、直轄市下轄區(縣)等。

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建設將成為繼「雪亮工程」之後,推動國家安防產業發展的又一次重大機遇。

所不同的是,「雪亮工程」的建設重點是縣、鄉、村,本次試點的建設重點是地市。

「雪亮工程」將全面下沉,融入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

也就是說,「雪亮工程」將成為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建設的一部分,將繼續深入推進。

據不完全統計,僅2022年6月、7月兩個月,千萬級以上「雪亮工程」招標項目就達23個,平均每個項目預算金額達4366萬元。[71]

參考資料

[1] 國內平安城市建設現狀和視頻監控要點
https://security.zol.com.cn/397/3972569_all.html

追查國際存檔連結:
https://www.zhuichaguoji.org/media_files/2024/ccpsnnms/CCPSNNMS-Ref.1.pdf

[2] 《公安指揮中心系統的技術建設——金盾工程主要任務之一》1999-11-15,公安部科技局 副局長 劉正風

[3] 國辦發〔1999〕103號

[4] 「金盾工程」2001年國家批准立項,
http://m.21csp.com.cn/N_8191.Html

追查國際存檔連結:
https://www.zhuichaguoji.org/media_files/2024/ccpsnnms/CCPSNNMS-Ref.4.pdf

[5] 基於IP的語音傳輸(英語: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縮寫為VoIP)是一種語音通話技術,經由網際協議(IP)來達成語音通話與多媒體會議,也就是經由網際網路來進行通信。

[6] 在公用網絡上建立專用網絡,進行加密通訊。在企業網絡中有廣泛應用。VPN閘道器通過對數據包的加密和數據包目標地址的轉換實現遠程訪問。

[7]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轉發《中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關於加強社會治安防範工作的意見》的通知
https://bw.xjtu.edu.cn/info/1033/1282.htm

追查國際存檔連結:
https://www.zhuichaguoji.org/media_files/2024/ccpsnnms/CCPSNNMS-Ref.7.pdf

[8] 國資委的親兒子,中國電子科技集團通過子公司中電海康成立了海康威視

[9] 中國電信「全球眼」網絡監控讓視野無限伸展,信息網絡 2003年12月 第12期,11頁

[10] 三網合一 高速連接各分局 思科技術為公安資訊化建設添磚加瓦——雲南省公安廳率先採用IP技術構建全省綜合系統,信息網絡安全. 2003(02)

[11] 《百度百科》平安創建活動
https://archive.is/SRx2m
https://archive.is/d9Y8d

[12] 解決社會治安問題的「中國之路」
https://news.sina.com.cn/o/2006-03-01/08108328968s.shtml

追查國際存檔連結:
https://www.zhuichaguoji.org/media_files/2024/ccpsnnms/CCPSNNMS-Ref.11.pdf

[13] 公安部「3111」試點工程建設有關情況
http://www.21csp.com.cn/njcd/2006/zftd/zftd/7.2.htm

追查國際存檔連結:
https://www.zhuichaguoji.org/media_files/2024/ccpsnnms/CCPSNNMS-Ref.12.pdf   

[14] 第二十次全國公安會議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AC%AC%E4%BA%8C%E5%8D%81%E6%AC%A1%E5%85%A8%E5%9B%BD%E5%85%AC%E5%AE%89%E4%BC%9A%E8%AE%AE/2007847?fr=ge_ala

追查國際存檔連結:
https://www.zhuichaguoji.org/media_files/2024/ccpsnnms/CCPSNNMS-Ref.13-1.pdf
https://www.zhuichaguoji.org/media_files/2024/ccpsnnms/CCPSNNMS-Ref.13-2.pdf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方尋

來源:追查國際迫害法輪功組織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