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毛時代奇葩票證 竟有月經帶票

——毛時代奇葩票證

作者:
票證乃短缺經濟的「急辦法」,而大饑荒緣於大躍進,中共「作」出來的塌天大禍,至今羞羞答答不敢承認的敗筆,栓系「合法性」呵!進天堂怎麼成了下地獄?史實鑿鑿,中共版《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大事記(1949~1980)》: 1961年農業總產值比上年下降2.4%。主要農產品中,除糧食外,棉花、糖料、烤菸、黃紅麻、茶葉等經濟作物繼續大幅度減產,大牲畜和生豬頭數都降到1951年的水平。……

一窮三急,毛時代一窮十急,還高分貝自詡「最新最美」,理論與實際豁差越來越大,越弄越尷尬……。於是,什麼人間奇蹟都創造出來了——

糞尿都得憑票供應,「計劃經濟」的深廣度呵!殺豬要批准,壓根就沒意識到剝奪處理自屬財產的「自由」。那年代,什麼要批准,興趣愛好、升學擇業、婚姻戀愛……,包括「靈魂深處一閃念」。

筆者一位大學女同學(67歲)不信還有「大姨媽票」,第一反應「惡意造假」!確實太奇葩。可縱有十足「反革命幹勁」,造假畢竟耗時,成本較高,可能性不大。不過,這位女同學(中共黨員)「第一反應」是正常的,我們這一代人很普遍的「革命警惕性」,也折射大陸信息封閉的成功度,很多人至今不相信毛時代的種種荒謬。什麼樣的社會決定什麼樣的政治,中宣部這才會號召:「不信謠不傳謠」。

河南林縣的「覺悟票」

「覺悟票」出自河南林縣,大躍進期間的「新生事物」。人民公社大鍋飯,勞動績效與報酬脫鉤,農民生產積極性大面積疲軟。很快出現順口溜——

人民公社化,不分你我他。[①]

幹活吃飯,不幹活也吃飯,干不干都吃飯,一、二、三。(社員每月只有一、二、三元津貼)[②]

秋天分配來了平均主義,男女老少半信半疑;幹部們沒有主意,老漢們聽了唉聲嘆氣;青年人大不滿意,懶漢們是歡天喜地;有些婦女是裝神養病,傷害了群眾的生產情緒;遠地近地誰都不去,請假不和幹部聯繫。[③]

林縣頭頭較聰明,利用紅色意識形態發明「覺悟票」,一種獎懲性質的票證。表面上鼓勵「講覺悟」,實質是背面的五條(與餐券顏色掛鈎):

1、為考核勞動好壞,分別印製紅、綠兩種票色。

2、勞動好、幹勁大,發紅票;勞動差、沒幹勁、不按時上下工,發綠票。

3、參加勞動的人必須隨天發票;不參加一律不發票。

4、全月不曠工和全紅票為一功,記在功過簿。

5、每月領七張綠票以上記一小過,記在功過簿。[④]

「覺悟票」也證示人民公社的致命缺陷:沒了第一生產力——農民的積極性。

票證年代

毛時代,全國家家都有專門小本(筆者家也有),插放各種票證,出門必帶,每日必看(以防過期)。

北京一雙襪子六寸布票、一塊手絹四寸布票。東北寒冷,黑龍江1961年僅發三尺布票/人。[⑤]天津也只發三尺布票/人,不少人穿補丁衣褲,全城還買不到針。天津南開生李莊臨「跑遍全市各店也沒有買到」,好不容易從地攤老太處買到一枚高價縫被針(1.8元)。[⑥]1950~70年代,城鎮職工普遍月薪三四十元。

1960年9月新華社《內部參考》——

市場物資供不應求,現在沒的買,連塊糖也買不到。

商品質量逐漸下降,價格高,自行車、菸酒降低了質量,但價格不落。過去買雙鞋可以穿半年,現在買雙鞋下一次鄉就完了。[⑦]

年年豐收,糧食都到哪裡去了?生產增長了,為什麼生活還這麼緊張?

生產計劃天天向上,生活計劃天天向下,真是一日不如一日。[⑧]

文革大字報〈票證歌〉——

煙要票、酒要票、糖要票、肉要票,糧油棉布都要票,衣食住行全靠票;

請客吃飯先收票,新娘帶票上花轎;西方人民受剝削,只有我們是正道;

牛奶麵包不經飽,土豆牛肉太可笑;汽車電視不能要,要了要成修字號;

修字號,戴高帽,又挨批鬥又挨炮;要做革命老黃牛,牛棚裡頭吃草料。[⑨]

源於赤政

民主國家,牛油麵包當然重於汽車大炮,關乎民生的農業、輕工業第一,農業→輕工業→重工業經濟發展自然序列。社會主義赤國為體現制度優越性,倒過來優先發展重工業,輕農業輕生活,跳過輕工業直接發展重工業。「一五」期間(1953~1957),基建投資36.2%用於重工業,輕工業6.4%、農業7.1%。[⑩]

中共這是「學蘇聯」。蘇聯第一個五年計劃(1928~1932),重工業投資85.9%,輕工業投資14.1%。中共第一個五年計劃,重工業投資88.8%,輕工業僅11.2%;實際執行比例7.8∶1,比蘇聯「一五」的6∶1又擴大30%。[11]

2001年12月23日戈巴契夫發表一篇短文,中國《參考消息》全文譯載,內有蘇聯遮掩幾十年的最高機密:龐大的工業產能90%以上軍用,民用不到10%。摘錄一段——

當時(戈當政)窘得很,無論洗衣粉和牙膏還是褲襪都不能敞開供應,只有9~10%的工業產能生產生活必需品。如能從用於國防的每年一千多億美元中拿出10~15%生產日用品,也能緩解消費品市場緊張局面,但已經來不及了。[12]

結語

票證乃短缺經濟的「急辦法」,而大饑荒緣於大躍進,中共「作」出來的塌天大禍,至今羞羞答答不敢承認的敗筆,栓系「合法性」呵!進天堂怎麼成了下地獄?史實鑿鑿,中共版《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大事記(1949~1980)》:

1961年農業總產值比上年下降2.4%。主要農產品中,除糧食外,棉花、糖料、烤菸、黃紅麻、茶葉等經濟作物繼續大幅度減產,大牲畜和生豬頭數都降到1951年的水平。……1961年輕工業總產值又比上年下降了21.6%……財政收入比上年減少了37.8%……每元貨幣流通量擁有的零售商品只有5.5元,是建國13年最少的一年。……全國零售物價比上年上漲了16.2%,集市貿易價格比上年上漲了2.6倍,比當年國營牌價高出2.2倍。全民所有制職工平均實際工資為415元,比1957年降低了29%。這一年,全國城鄉居民平均每人全年的糧食消費量比上年減少9斤,食油消費量比上年減少0.9斤,棉布消費量由上年的25尺降到8.6尺,減少了16.4尺。[13]

近年,毛時代被說成中國社會主義道路的「艱難探索」,前後兩個三十年要對接(互不否定),不讓國人憶苦了。可疫情三年,經濟下行,外資在撤,中資在逃,失業潮湧,中國人民很怕再吃二遍苦呵!

June9,2024 Princeton

注釋:

[①]吳象:〈要吃米找萬里〉,杜導正、廖蓋隆主編:《重大決策幕後》,南海出版公司(海口)1998年,第67頁。

[②]辛平:〈徐水「共產主義」試點記〉,《炎黃春秋》(北京)1994年第1期,第37頁。

[③]高王凌:〈「大躍進」時期的農民行為〉,《當代中國研究》(美國)2006年夏季號,第113頁。

[④]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覺悟票/8337677

[⑤]張軼東:《從列寧格勒大學到新肇監獄》,勞改基金會·黑色文庫編委會(華盛頓)2007年,第169頁、第260頁。

[⑥]陳生璽、張鎮強編:《抹不去的歷史記憶——南開大學「五七」回憶》,中國國際文化藝術版社(香港)2015年,第279頁。

[⑦]新華社:《內部參考》第3109期(1960年9月14日),第16頁。

[⑧]新華社:《內部參考》第3112期(1960年9月21日),第15~16頁。

[⑨]石天河:《逝川憶語——《星星》詩禍親歷記》,香港天馬出版公司2010年,第482頁。

[⑩]薄一波:《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上卷,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北京)1991年,第293頁。

[11]《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檔案資料選編(1953~1957),固定資產投資與建築業卷》,中國物價出版社(北京)1988年,第270~271頁、第273~274頁。

[12]曾彥修:《天堂往事略》下冊,2009年自印本,第232頁。

[13]房維中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大事記(1949~1980)》,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北京)1984年,第322頁。

參考文章:中國票證大全,見證40年「票證時代」,一代人的難忘歲月!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廣松

來源:議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