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民意 > 正文

蘇州政府肯定恨死那個行兇者了

6月24日,江蘇蘇州日本人學校的校車,遭到一名男子持刀襲擊,一對日本母子遇襲並受傷,一名中國女性被砍並身受重傷。

吉林北山公園傷人案才過去沒幾天,蘇州就又發生了一起。

兩起事件是如此地相似:

1、兩起案件都發生在公共場合。

2、行兇者和被刺者並不認識,針對的是不特定對象。

3、都有外國人受傷,也有中國人因阻止行兇受傷。

4、行兇者都是50多歲的男性,且都無業。

5、兇器都是刀。

兩起事件如此相似,時間又離得如此之近,很容易讓人浮想聯翩,他們是不是有意尋找外國人動手。

但很顯然,蘇州事件後,從地方到國家,都在極力撇清這種聯想。

蘇州警方的通報中,特意加括號,說犯罪嫌疑人周某某「為近期外地來蘇州無業人員」,「近期」和「外地」兩個詞的強調,似乎是在說明,犯罪嫌疑人做出什麼事,都和我們蘇州無關。

而外交部發言人在回應此事時,也像吉林北山公園傷人案那次一樣,強調警方初步判斷這是一起偶發事件,類似這樣的偶發事件,在世界上任何國家都有可能發生。

當然,外國人遇襲肯定是偶發事件,成千上萬的外國人在中國都好好的,這幾個外國人被刺,肯定是極少數。

但就像一些作者寫的,看到此事件新聞評論區下面一片歡呼聲,加上之前的鐵頭撒尿、農夫山泉、起訴莫言,以及更早的和服事件、U型鎖,這一樁樁一件件,讓人不禁發問:

「有沒有可能,整個社會環境中偶發的仇殺外國人言論太多,最終會導致某個必然的結果呢?」(項棟樑語)

 

 

 

 

 

 

 

網上的留言除了表達對日本人的仇恨,還有兩個非常典型的問題:

「為什么小日子能在我們的地頭上開專屬的學校?而且還開那麼多?」

「我就奇怪了,怎麼有那麼多日本人在中國?為什麼要讓日本人在中國發展?」

說真的,我真的被這種故作震驚的發問給震驚了。

你們不會以為,沒有當地政府的批准,日本人就能堂而皇之地在中國人的地盤上開日本人學校吧?

你們不會以為,沒有政府的允許,日本人能光明正大地在中國人的地盤上工作和生活吧?

長腦子是用來幹啥的?

我們的政府不但是允許日本人來中國發展,甚至是廢了九牛二虎之力,「請」人家來的。

就在蘇州事件發生的前幾天,江蘇省委書記率領代表團去日本和韓國考察,第一站就是日本。

光在日本的一場大會,就簽約22個重點合作項目,總投資21.9億美元。

官媒報導時還不忘提一嘴:目前,在蘇日企累計超過6800家,總規模在中國保持前列。

此外,在日本福岡市天神中央公園,還舉辦了「水韻江蘇」文旅嘉年華活動。

現場展示了咱大江蘇的崑曲、淮劇、古琴、雲錦、紫砂壺、碧螺春等特色,算是一場不錯的文化輸出。

現場,省委書記歡迎日本友人多到江蘇走一走、看一看,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更是向日本人推薦了江蘇文化旅遊資源,並「歡迎日本遊客到江蘇感受自然之美、人文之韻,促進雙方在文化旅遊領域的深入合作與交流。」

官方號評價道,各位友好人士,有的多次訪問中國和江蘇,有的在江蘇學習、工作、生活,為兩國間友好交往發揮著積極作用。

我不知道官方的這些努力,有沒有解答一些人的疑惑。

投資是我們的政府拉來的,人是我們的領導歡迎來的,人家在咱們的地盤搞風情街,咱們也在人家的地盤搞嘉年華,用官媒的話來說就是——

經貿交往、城市聯動、人文交流,是一次次「雙向奔赴」。

我想起周星馳那句話,「人家郎才女貌,天生一對,輪到你這個妖怪來反對?」

不知道江蘇赴日代表團看到蘇州事件後,內心作何感想。

如果這還是江蘇省級層面,那我們再看看蘇州。

2022年11月,疫情剛剛放開,蘇州市商務局已經組織招商小分隊赴日本招商。

幾天行程下來,12支招商小分隊共拜訪了62家企業和有關機構,達成投資意向項目32個,意向投資額18.6億美元。

外貿企業共拜訪日本客戶200餘家,爭取到了總金額超10億元人民幣的新訂單。

四個月後的2023年3月底,蘇州高新區招商團再赴日開展合作交流。

此次收穫也頗豐,7個產業總部類項目、8個增資擴產類項目簽約落地,涵蓋高端裝備製造、醫療器械、智能汽車等產業領域;

招商團實地拜訪松下集團、日本電波等企業總部;

松下集團、日本電產、NGK等多家企業將在蘇州高新區深耕發展,持續增資擴股、加碼總部經濟,導入更多新技術、新事業,推動合作再上新台階。

媒體報導此事時,提到赴日的一個背景是,蘇州高新區內日企突破700家,標題都是——「日資高地」攀新高。

這篇文章熱情洋溢地展示了「日資高地」的成績:

1993年,日本電波入駐剛剛啟動開發建設的蘇州高新區,成為這裡第一家日商獨資企業。

此後30年間,不斷有日資企業入駐蘇州高新區。截至2023年4月,蘇州高新區累計引進日資企業703家,包括20家日資總部機構,投資額累計超200億美元,有近4000日本友人常住高新區。

而在「來蘇州投資是最正確選擇」一章里,這篇報導又解釋了為什麼在中國人地頭上有日本人學校的疑問:

外資、外企遠赴異國他鄉投資、創業,既要工作,也要生活。這一點,蘇州人骨子裡開放、包容的性格就占優勢了。

而高新區最顯眼的一個日本人生活場景,莫過於離此次事發地不遠的日式風情街——淮海街。

對,就是那個警察怒斥穿和服女子的淮海街。

在第一家日企入住高新區的當年,當地政府推出了「日料一條街」,期盼能建設好「軟環境」,持續吸引日企投資興業。

說白了,建設「日料一條街」,就是為了持續吸引更多日本企業來蘇州投資,用他們的錢來發展自己的經濟。

而據一篇名為《日系風「煙火氣」飄進「日資高地」》文章報導,「為了讓身在蘇州的日籍友人更能體驗『家』的感覺」,2020年4月,淮海街開始了為期數月的改造工程,在當年國慶節前夕(一個敏感的日子),正式換裝亮相。

新亮相的淮海街,充滿了日式鳥居牌坊、機械裝置朱䴉、櫻花公園等日式元素,為達到效果,設計團隊多次前往日本參觀取經。

在開街儀式上,來自日本人學校的少年們帶來了日本傳統民歌——《拉網小調》;中日青少年穿上《鬼滅之刃》的衣服,表演起了流行舞蹈;更有大批蘇州市民穿和服去打卡。

當時的蘇州市長帶領一大幫蘇州當地官員除夕開街儀式,蘇州高新區黨工委書記還說:

「我們要以具有濃郁日本風情的淮海街重裝開街為契機,進一步擦亮『日資高地』的金字招牌,不斷提升對日資企業的服務品質,構建更高層次開放格局。」

哦,忘了說了,那篇名為《「日資高地」攀新高》的報導,來自「新華日報」,它是江蘇省委員會機關報,是黨的百年新聞輿論工作的重要「方面軍」。

而《日系風「煙火氣」飄進「日資高地」》的文章,則來自新華社,這個就不必介紹了吧。

蘇州官方帶頭去日本招商引資,提升對日資企業的服務品質,全中國最權威的媒體們帶頭盛讚「日資高地」的成績和「日本風情街」的煙火氣,我不知道看完這些,那些為刺傷日本人叫好的人,還有什麼話說?

總不至於說蘇州官方是「精日」吧,不至於說新華日報和新華社也被滲透了吧?

由此,我們看到一種巨大的反差,當民間充斥著對日本的仇視時,官方反而一直在塑造對日睦鄰友好的形象,強調包容開放的心態。

所以,當蘇州警方特意強調此次犯罪嫌疑人是「近期」從「外地」來蘇州的無業人員時,我很能理解他們的苦心。

「日資高地」的牌子,是花了30年塑造出來的,豎起來非一朝一夕的努力可做到,但破壞起來卻很容易。

持刀傷人事件,如論行兇者處於何種目的,日本人受傷都是不爭的事實,勢必會給在蘇州的日本人心上籠上一層陰影。

據日本NHK新聞報導,一位在蘇州居住了13年的日本人說,在蘇州居住這麼多年,晚上出門從來沒有感到過危險。然而案件後,當地的日本人社群感到了極大的壓力。他們大體認為是一樁偶然事件,但也很害怕出現模仿犯罪,擔心自己就是下一個。

我想,努力去日本招商引資的蘇州官方,恐怕並不希望在蘇州的日本人這麼想。

如果外國人都擔心自己成為下一個受害者,那麼外資企業怎麼能安心在蘇州紮根呢?你可以說是偶發事件,但人家怎麼想,就不是我們說了算的。

況且,人家外國人投資做生意,也不是非來中國不可。就算在中國開工廠,也可以搬走。

其實,早在2017年,全球硬碟巨頭美國希捷在關停其全球最大的生產基地——蘇州工廠後,並裁員2000人,將這部分產能全部轉移到了泰國。

有些網友可以空口白牙地說,趕緊滾出中國,我們不需要,也不在乎,可那些被裁員的員工不會這麼想,費心扒拉招商引資的蘇州官方不會這麼想。

都說蘇州是地標最強地級市,作為中國所有地級市中的天花板,蘇州確實牛逼,GDP超過12個省,超過30座省會城市,副省級城市只有廣州深圳超過它,連直轄市天津也比蘇州少5000億。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蘇州工業總產值中,外企占比一度達60%以上。

截至2023年,蘇州全市外資企業超1.8萬家、累計實際使用外資超1500億美元,連續11年獲評「外國專家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

蘇州的發展,靠的是務實的精神,良好的服務,開放的心態,包容的性格,而不是是靠對外國人的仇視,不是靠極端民族主義者的喊打喊殺。

可在仇外情緒日益高漲的當下,如何保障外國人的人身安全,以及外企投資環境,可能是擺在蘇州官方面前的一個難題。

你看不慣崇洋媚外?那你有本事去沖啊。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華

來源:亮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