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民意 > 正文

網傳蘇州女英雄遇難,她捨命賜予兩個機會

蘇州發生了針對日本兒童的持刀傷害案之後,我一直關注著這位捨命阻止兇手衝上校車的女英雄。

但是目前看到的非正式消息,她大概是已經走了……如果屬實,衷心哀悼!

除了對這位通常和原本意義的「弱女子」心懷真摯與莫大的敬意之外,我一直在慶幸,這位民間英雄,至少給了「……」(我不知道此處該寫「國家」還是「大家」、或是「人們」或是其他,下同)兩個非常難能可貴的機會——

第一個機會,是她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擋住了歹徒與兇器,挽救了一車孩子,給了「……」一個避免「嚴重程度無法想像」的一連串後果。

第二個機會,是她的受傷(很遺憾,如今可能是「逝世」)其實給了「……」另一個機會,一個挽回很多、扭轉很多、糾正很多的機會。

在這裡,除了一時無法盡述第一個機會給的多麼慘烈、無畏與偉大之外,我想著重講一下第二個機會。

「第二個機會」是在她受傷之後我所「想像」的——

如果在她被搶救的這些天,當地政府、甚至是國家層面,對她的受傷給予高調的關注、慰問、撫恤,會如何呢?

包括藉此機會——

以堂堂一國之尊,對她的英勇無畏表達讚譽、感謝、褒獎;

以巍巍一國之威,對兇手的惡行表示痛斥、鄙夷與憤慨,對此類行為示以不容、嚴懲之決心與立場!

(截圖一)

(截圖二)

如果是這樣,會不會「至少」在短期層面達到一個很好的效果、扭轉很多「東西」呢?

畢竟有一個殘酷、荒謬甚至是可怕的現實擺在面前——

至今為止,在很多社交媒體上,這位女英雄,還在被許許多多(哪怕僅僅以我親眼看到的為止)的中國民眾當成是「漢奸」和「國賊」——只因為她挺身而出、救下的孩童是日本人。

例如上面這張截圖(評論區),是我看到的此類言論的首批,後續看到了更多,就不提供了。

這幾天,除了關注這位女英雄的搶救結果,我一直在等待,這位女士總生命、在客觀上給予「……」(我不知道此處該寫「國家」還是「大家」、或是「人們」或是其他,下同)的這第二個機會、一個難得的契機,會不會被珍惜和利用。

因為,如果這個機會能夠真的如我所願被好好珍惜和抓住的話,我認為最大的意義還不在於挽回「安撫外籍人士、改變外界對於中國民眾友好與否的看法」等等對外事宜,而是能夠對中國社會風氣的一次「以正視聽」——

即,以官方的方式與口吻,對眼下這個站在十字路口的社會與民眾,明確態度地拉回正途。

不過,至少在眼下來看,從外交部再一次輕描淡寫的「偶發事件」定義來看——

我這些想法,已經不僅是「想多了」,而且已經是「喝多了」。

這兩天,想起這件事,我都在猜——

在「十字路口已經早就過去」的許多年後,在街頭巷尾、在小酒桌前,亦或是在晚飯時分與妻兒父母的餐桌上……

人們會是在慶幸——「是當年那位蘇州女英雄,給了我們機會!」

還是會在遺憾——「當年那位蘇州女英雄,是給了我們機會的!」

不是所有的「小事件」最後都左右了一個「大事件」、比如一個社會與一方民眾的選擇與方向。

但確實有一些在當時看似的「小事件」,在日後被發現其實是在一個十字路口,左右了一次歷史級別的方向選擇。

其實,對有些「……」來說,這些話很可能都是白費乃至白扯。

所以,讓我們再次回到事件的本身,做一件確定有用和有意義的事情——

讓我們回到那輛灑滿鮮血的校車旁,再次去感受、去體會、去崇敬、去致敬,那位蘇州的「弱女子」,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救下了一車孩子!

致敬,謝謝你!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華

來源:晨湯暮酒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