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家庭生活 > 正文

煮粽子時,最忌直接用清水煮,教你1招,粽子又糯又香,還不夾生

端午臨近,家家戶戶的廚房裡都飄起了粽葉的清香。記得去年端午節,我信心滿滿地包了幾十個粽子,結果煮出來一半開裂漏米,咬開中間還有硬芯,把全家人吃得直皺眉。後來跟著鄰居王嬸學了一手,才發現原來煮粽子大有學問,光是"冷水下鍋"四個字就藏著大學問。今天就手把手教大家從包到煮的秘訣,保證你今年端上桌的粽子個個飽滿彈牙,粽香四溢!

煮粽子的黃金法則:別讓清水"裸奔"

很多新手煮粽子直接倒清水開煮,這可是大忌!就像蒸饅頭要墊籠布一樣,煮粽子也需要給清水加點"料"。我去年失敗的那鍋粽子,就是敗在清水直接煮,糯米遇熱急速膨脹,把粽葉撐得四分五裂,米粒還沒熟透就炸開了花。

正確做法是:鍋中加水沒過粽子後,再撒入1勺食鹽和半勺小蘇打。鹽能增強糯米韌性,就像給糯米穿上一層防護服,受熱更均勻;小蘇打能讓粽葉中的芳香物質充分釋放,煮出來的粽子自帶清香。水量要始終保持沒過粽子,中途發現水少了就加熱水,千萬別加涼水,冷熱交替最容易讓粽子"炸膛"。

手把手教你包出完美粽子

1、粽葉預處理有講究

新鮮粽葉洗淨後,一定要用開水燙3分鐘,既殺菌又增加柔韌性。燙過的粽葉像綢緞般順滑,包的時候不容易開裂。如果是干粽葉,記得提前浸泡8小時,中途換2次水,讓葉片吸飽水分恢復彈性。

2、糯米浸泡看天氣

糯米提前浸泡4小時,夏天放冰箱冷藏防止發酸。有個小竅門:水裡加半勺香油,米粒會更油潤透亮。泡好的糯米要瀝乾水,拌入2勺花生油,這樣煮出來的粽子晶瑩剔透不黏葉。

3、四角粽包法口訣

取兩片粽葉疊成漏斗狀,左手虎口卡住尖角,先放1勺米墊底,中間放上醃好的五花肉和鹹蛋黃,再蓋滿糯米。關鍵動作來了:右手把粽葉向下折蓋住米,順勢將兩側葉片向內收,最後用棉線在粽子腰部繞三圈打活結。記住"米八分滿,手要卡緊",這樣煮的時候才有膨脹空間。

文火慢燉鎖住粽香

包好的粽子要冷水下鍋,大火煮開後轉中小火,保持水面微微冒泡的狀態。普通鍋煮3小時,壓力鍋上汽後40分鐘。這裡有個判斷熟透的秘訣:取根筷子插進粽子,能輕鬆穿透且不帶出生米就是熟了。煮好後別急著出鍋,關火燜2小時,讓米粒充分吸收粽葉的清香。

去年端午節,當我揭開鍋蓋看到個個青翠飽滿的粽子時,激動得差點把鍋蓋摔了。咬開粽子的瞬間,軟糯的米粒裹著流油的蛋黃,混合著粽葉的清香在嘴裡化開,連平時最挑食的小侄女都一口氣吃了兩個。現在每次聞到粽香,就會想起王嬸說的那句:"煮粽子就像過日子,急火快攻容易糊,文火慢燉才出滋味。"這個端午,讓我們用耐心和巧思,把這份傳承千年的美味,煮進每一個團圓的日子裡吧!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吳莉亞

來源:秀廚娘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牆 免翻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