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輩人常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雖說咱現在不搞封建迷信,但養娃這些年我算明白了,孩子出生的「時機」還真不是小事!
的確,好的「時機」能給孩子和全家帶來福氣,少走好多彎路。尤其是這3個時間段出生的娃,能讓爸媽少操很多心,娃也更能健健康康地長大。
預產期出生的娃
預產期順利出生的娃,真是「踩點長大」的省心寶!
當孕媽們剛查出懷孕,醫生就會拿著 B超單、對著末次月經時間,一筆一划算預產期,有的還會結合胎兒的頭圍、股骨長再調整,就為了找到預產期那幾個「順利」的日子。
預產期可不是隨便定的,是根據人類這麼多年的生育規律,再加上現代醫學研究總結出來的「黃金出生窗口」。
到了這時候,娃的心肺早就練熟了呼吸,腸道能消化初乳,連皮膚的屏障功能都長好了,就等著順順利利出來見世界。
為什麼說預產期出生的娃,出生就贏起跑線呢?
預產期出生的娃,既不用遭早產的罪,也不用讓媽媽擔驚受怕,這不是「贏在起點」是啥?
我總跟身邊孕媽說,別盼著娃早出來也別等太晚,順應娃自己的生長節奏,到點了自然就出來了,這才是最省心的。
家庭穩定時出生的娃
夫妻和睦,家庭穩定時出生的娃,那真是「生在蜜罐里」的幸福寶!
現在養娃跟以前可不一樣了,老輩人說「有口飯就能餵大」,擱現在根本行不通。
你算筆帳:備孕時夫妻倆要做檢查,光葉酸、維生素就得吃小半年;
懷了孕,產檢一次大幾百,孕中期還有幾個小几千的;
生下來更不用說,紙尿褲一包50多片,頂多夠用一周;
奶粉好點的一罐就得400多,一個月得喝四五罐,這還沒算早期教育課、輔食工具、疫苗錢。
我同學阿麗,跟老公剛結婚沒兩年,房貸壓得喘不過氣就懷了娃,孕期捨不得買孕婦裝,穿的還是以前的舊衣服,生了娃後只能請婆婆來幫忙,婆婆跟她育兒觀念不合,天天吵架,阿麗整個人都憔悴了,娃也總哭鬧。
其實,家庭穩定不是說要有多少錢,而是爸媽和睦,不用為錢愁眉苦臉,不用為瑣事爭吵,能把心思都放娃身上。
這樣的娃從小在愛和安全感里長大,性格好、底氣足,將來能差到哪兒去?
我一直覺得,生娃前先把家裡的「小日子」理順了,才是對娃最大的負責,你說呢?
父母優生優育年齡生的娃
爸爸媽媽都在最佳的身體狀態下生的娃,那真是「占了生理優勢」的聰明寶!
優生優育不是說年齡大了就不能生,而是這個年齡段的爸媽,不管身體還是心態,都剛好能接住「養娃」這件事。
女性23-28歲、男性25-34歲,這個階段的爸媽,身體機能正是最好的時候:
媽媽的卵子質量高,不容易出現染色體問題,孕期少遭妊娠高血壓、糖尿病的罪;
爸爸的精子活力強,娃的免疫力也能跟著好。
生娃不是「一時衝動」,最好等自己身體好、心態穩、錢包鼓了,再迎接寶寶的到來,這才是對娃、對自己都好的選擇。
辣媽語錄:
不在這三個時間段出生的娃就不幸福了嗎?
那倒未必,這是說這3個時間段,能給娃的健康成長加一層「防護罩」,也能讓爸媽少走很多彎路。
畢竟養娃是場馬拉松,起點順一點,後面的路能更輕鬆些。
但真正決定娃一輩子福氣的,從來不是出生時間,是爸媽的愛、耐心的陪伴,還有從小到大的教育。
畢竟,最好的「時機」,永遠是全家和娃都做好準備的那一刻,你說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