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云,「父愛則母靜,母靜則子安,子安則家和,家和萬事興。」
父母的格局和相處模式,在潛移默化間影響著孩子對於親密關係的理解,也決定了日後他們經營自己小家的能力。
家庭生活的幸福與安穩,不是來自轟轟烈烈的激情誓言,而是源於柴米油鹽的晨昏相伴。
選擇與什麼樣的人步入婚姻殿堂,包括對方家裡的家庭氛圍、處事方式等,都將深遠地影響著子女婚後的生活品質。
無論如何,請告訴孩子:如果結婚,儘量找這4種家庭,會少走很多彎路!
01
門風清正:父母明事理,家教嚴而不苛
主持人董卿曾說,「家風正則後代正,家風正則源頭正,家風正則國家正。所以,我們也希望更多家庭能夠建立並保持良好的家風、家教。」
所謂家風,就是由家裡的父母或長輩所倡導的,並且通過他們身體力行、言傳身教形成的家庭風氣和道德氛圍。
在電視劇《小夫妻》中,周全辭職後在家做全職奶爸,每天在小區里遛娃,和鄰居都很熟絡。
其中,有一位全職媽媽想要重新找工作,投出去的簡歷總是碰壁。
苦惱之際,她想到周全從前在大公司工作,經驗豐富,於是找他請教,周全也熱心幫忙。
那段時間,周全的妻子忙於創業,回到家常常已入夜,根本沒有時間溝通,夫妻倆產生了隔閡。
而周全對女鄰居的有求必應,先引發了對方丈夫的懷疑,鬧上門來。
他多次深夜給女鄰居回復消息,被誤會婚內出軌,父親大發雷霆,他卻不認為自己的行為過了界。
父親嚴肅質問事情經過,判定是兒子的問題後,就事論事,不過於苛責也不偏袒。
在周全辯駁的時候,父親及時打斷他,表達了自己的立場,不管出於什麼原因,男人婚後必須和其他女人保持距離、劃清界限!
他字字鏗鏘明確指出,這個距離就是道德和分寸感。
而妻子則耐心地聽周全解釋,冷靜思考的結果是選擇相信他。
但周全父親仍然堅定地維護兒媳,絕不讓她受委屈,婆婆在旁也表示同意。
丈夫犯了錯,公公為兒媳撐腰。公婆明事理,家庭才和睦。
家風不僅僅是道德約束,還是家人的情感支撐,更是一種無形的精神力量,讓美德代代傳承。
育賢德之子家道興,築和諧之家萬事寧。
02
情緒穩定:遇事不歇斯底里,不抱怨
在《十點讀書》中看到過這樣一句話,「強者不易怒,弱者常抱怨。」
強大的人,遇事能控制情緒,積極解決問題。這樣的人也懂得克己,凡事留有餘地,有容人之量。
反觀,不夠成熟的人,遇事則易怒煩燥,不考慮他人感受,更不懂得克制和收斂。
在朋友曉春的婚禮上,服務員不小心把五層大蛋糕撞翻在地,那一刻所有人都驚呆了,不知所措。
當時,曉春都快哭了,而新郎先輕聲安慰了她幾句,然後在眾人詫異的目光中走到了蛋糕處。
新郎不但沒有責罵服務員,反而跟他要來勺子,原地挖了一勺,就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
不僅如此,他還用滑稽的表情招呼曉春和其他親友一起,共同來分享這獨一無二的婚禮「翻糖」蛋糕。
見到此景,聰明的主持人索性讓大家圍著蛋糕做起了遊戲,把難堪的局面化作了別具一格的婚禮現場。
但是,曉春的淚水還是流了下來。只不過,此時她的心情是感動而非難過。
新郎面對意外所表現出的良好修養,化解尷尬的智慧以及把遺憾變作另類浪漫的能力,都凸顯了情緒控制的深層價值,終能把未來生活里的皺褶逐一撫平。
遇事冷靜有擔當,處事從容能體諒。
03
邊界感強:父母不過度干涉子女生活
老話講,「親不過父母,近不過夫妻。」
小兩口的日子還得讓他們自己過,父母能做的就是相信他們,給孩子成長的空間,保持適度的關心即可,不要插手太多。
抖音博主@張瑋桐家庭教育,在視頻中分享自己與兒媳的相處日常。
首先,她強調了一個觀點:如果你看不慣年輕人的生活,那就是你要改變。
比如:她做了一桌子菜,兒媳只是禮貌性吃一點,就去點外賣了,她不會生氣也從不干預,因為她知道兒媳有自己的喜好。
其次,要真正了解年輕人的需要,自己能為他們做什麼。
博主兒媳是一名三甲醫院的護士,工作時間長,非常累。為了讓下夜班的兒媳能睡得安穩,她要求全家人降低說話音量。
還有,不要總是習慣性質疑年輕人的各種行為,不同時代的人有著各自的生活方式。
博主一旦看到兒媳在化妝,就知道她要準備去玩,如果半夜還沒回家,她也不過問。
作為婆婆,她非常尊重並理解晚輩的差異,絕不干涉,所以婆媳相處非常融洽。
最好的關係,向來都是互有邊界,卻又彼此守望。
04
認知同頻:三觀一致,價值取向相同
俗話說得好,「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如果兩個人三觀不同,認知不在同一高度,即便被對方某些特質短暫吸引,也會因為觀念相悖而產生衝突,使關係漸行漸遠。
在綜藝《嚮往的生活》中,張藝興向黃磊提問,關於戀愛結婚的具體時機是什麼時候?在相處中是該專注於滿足對方實際需求,還是執著於情感細節的經營?
黃磊的解答是,在愛的基礎上,價值觀要一致,要信任對方。認知相同,對事物的看法一致,自然就會產生默契。
這種心領神會的默契,既可以增進彼此的感情,又能增加對彼此的了解。
當兩個人價值觀相仿,他們在面對生活的種種選擇時,就能夠以相同的邏輯做出判斷,減少衝突和誤解。
愛的關係在本質上是勢均力敵的平衡,兩個人既對自己有要求,又對對方負責任,愛才不會傾斜。
而雙方在自我成長的同時,記得留意另一半的感受,才能在相互理解與包容中調整並維持這種平衡。
親密關係中,三觀同頻是感情穩定的基礎。只有保持共識,才能讓「乍見之歡」沉澱為「久處不厭」。
在精神共振里看見彼此,於靈魂共鳴中成為我們。
古人言:「兒行千里母擔憂。」
婚姻,亦是人生另一段旅程。而旅程的起點,父母註定會在子女身後默默守護。
門風清正的家庭,能為婚姻奠定堅實的基礎;
情緒穩定的家庭,能為婚姻帶來溫暖與體諒;
邊界感強的家庭,能為婚姻提供自由與尊重;
認知同頻的家庭,則讓婚姻更加契合與美滿。
父母不是讓你「按圖索驥」,而是想你知道:好的婚姻,從來都不是碰運氣。
他們最質樸的期許,就是自己的孩子一生都可以走在順暢的坦途上,彎路越少越好。
擇和諧共融之家,築幸福安寧之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