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女性都有類似的苦惱:
家庭里,努力平衡妻子、媽媽、女兒的角色,生怕家人覺得自己「不稱職」;
工作中,明明自己要事纏身,卻還大包大攬,為別人的事情操碎了心;
生活中,屢屢被傷害、被辜負,卻敢怒不敢言,生怕傷了彼此的感情……
我們好像總是習慣性委屈自己,為家人讓步,為同事妥協,為關係遷就。
可越這樣,心裡越憋屈,能量也在日復一日的負面情緒積壓下,逐漸耗竭。
如果你想擺脫當下的困境,不妨讀讀《洞見不一樣的女性》。
在這本書中,洞見君深度剖析了女性成長中最常見的困境,帶你看清自己內耗的根源。
它是一本寫給當代女性的「覺醒手冊」,幫助你跳出局限,走向開悟。
讀懂書中這5個人生心法,你便能驅散內心的陰霾,活得更加鬆弛自在。
01
有句很扎心的話:
「很多女人過不好的根源,就是太過負責了,把不屬於自己的事攬在肩上,當然會走得很累,很難。」
見過一些女性,就像家裡的萬能管家,什麼事都想考慮周全,什麼活都想親力親為。
可凡事費心勞神,只會讓自己活得焦慮緊繃,生活也變得一團亂麻。
書中講了李一諾的故事。
李一諾在麥肯錫公司工作時,陸續生了三個孩子。
很多人都覺得她無法兼顧高管和母親雙重角色,可她偏偏在職場和家庭中都做得遊刃有餘。
原因就在於,她把相當一部分的家庭責任,都交給了丈夫。
平日裡,李一諾會和丈夫共同協調家務瑣事,不會獨自硬扛。
對孩子的教育,李一諾也抓大放小,只確定好整體的教育方向,其他的就讓孩子自主發展。
在這樣的模式下,丈夫對家庭更有責任感,孩子也獨立有主見,而李一諾也得以勻出精力,把事業發展得蒸蒸日上。
英國精神分析學家唐納德曾提出過一個「60分母親」的概念。
說的是,女性對家裡的事情不必事事求全,做到60分,就是最好的狀態。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凡事都想往肩頭攬,只會讓自己不堪重負。
學會適當放手,才能給身心鬆綁,把能量收回自身。
家裡的確是不能缺了你,但也不是時時都需要你。
悟透了這一點,你就能克制過剩的責任感,從焦慮狀態中走出,找回從容自在的生活節奏。
02
有人曾問作家畢淑敏:
「我對身邊所有人都好,幾乎是有求必應,可為什麼還是有人不喜歡我?」
畢淑敏一針見血地指出:
「一個人對所有人都好,歸根結底是源於內心的不自信,這種心態被看穿後,很難不被看輕。」
很多時候,你越是對人掏心掏肺,別人越不拿你當回事。
無底線迎合他人的後果,往往是慣壞了別人,也透支了自己。
電影《熱辣滾燙》中,女主樂瑩有嚴重的討好型人格。
妹妹想獨占她的學區房,她點頭答應;親戚讓她幫自己錄節目,她硬著頭皮參加;
就連閨蜜搶了她男朋友,還讓她當伴娘,她也說不出拒絕。可樂瑩的委曲求全,並沒有換來大家的尊重。
身邊人要麼看不起她,要麼背刺她,讓她傷透了心。
後來,樂瑩終於徹徹底底醒悟,不再委屈自己,遷就他人。
朋友想約她吃飯,她不想去,會果斷拒絕;有人欺負她,她也會堅定地予以反擊。
電影的後半段,有人問樂瑩:「如果你有兩個蘋果,你朋友問你要,你會給他嗎?」
樂瑩回答:「給不給,看心情。」
很多時候,一味放低姿態,並不能換來別人的真心相待,反而會遭到輕視。
與其卑躬屈膝,維持不平等的關係,不如先學會置頂自己的感受。
世間人千千萬,凡需要你一再討好的關係,都是錯的。
就像《洞見不一樣的女性》中說的:
單方面的付出,永遠架不起感情的橋樑;一味地給予,只會讓對方更加肆無忌憚。
當你對關係開悟,學會取悅自己,才能避免被無底線消耗,覓得內在的自由與安寧。
03
主持人王小騫早年在電視台實習時,接到一個錄製節目的硬性任務。
為此,她付出了大量心血,甚至熬過無數個夜做準備。
可到了錄影當天,她負責的節目卻被另一位女主持人搶先錄完了。
更過分的是,這位女主持人為了防止王小騫再次錄影,在演播室足足待了兩個半小時。
直到下班,女主持人才悠悠起身,臨走前,還輕蔑地瞥了王小騫一眼。
王小騫儘管滿心憤怒,但沒有和這位女主持人過多計較。
為了能留在電視台,她更加努力工作,提升自己的主持技能。
畢業後,她終於獲得了央視的工作機會。
職場如江湖,總會遇到些讓你鬧心的人,讓你憋屈的事。
可你每多花一分鐘內耗,就少一分鐘精進自己。
《洞見不一樣的女性》中有句話:
「這個世界不掌握在那些嘲笑者手中,而掌握在能夠經受住考驗、仍然在不斷往前走的人手中。」
關掉靈敏的情緒雷達,遇人修心,遇事修性,你才能從容應對工作中的種種挑戰。
作家李筱懿剛工作時,因為業務不熟練,沒少受到同事們的嘲笑。
可她並沒有因此陷入內耗,而是大量閱讀各專業書籍,把所學內容運用到工作中。
隨著她業務越來越熟練,辦事效率越來越高,同事們的議論也消失了。
職場上,挫折常有,壓力常有,可如果因此自怨自艾,永遠無法得到真正的成長。
真正有遠見的人,都懂得收起情緒的敏銳觸角,逢山開路,遇水架橋。
因為他們知道:情緒價值是虛的,自我價值才是實的。
當你參透這點,就能有條不紊工作,循序漸進成長,曾經困擾你的事,也會變得如微塵一般渺小。
04
知名心理諮詢師大島信賴有個令人訝異的發現:
很多能力非常出眾的女性,現實中卻成就平平,沒有取得什麼亮眼的成績。
原因就在於,她們太過敏感了,經常因為別人的一句話、一個動作,陷入負面情緒之中,所以錯失了很多機會。
很多人活得累,不是因為要做得太多,而是心裡想得太多。
女性的心思本就比較敏感,若是放任消極情緒蔓延,只會讓負能量像滾雪球一樣不斷累積,最終壓垮自己。
脫口秀演員李雪琴,分享過自己剛入行時的一段經歷。
當時,她講完脫口秀,台下一片冷寂,沒有絲毫笑聲,她尷尬得直想找個地縫鑽進去。
下台後,李雪琴忍不住哭了,她感覺自己太丟人了,甚至再也不想講脫口秀。
可等情緒平復後,她轉念一想:
「反正已經這麼差了,不如再試一次吧。」
第二次上台,雖然她表現平平,但比第一次好了不少。
於是,她在一次次試錯中,總結經驗,調整自己。
後來,她終於登上知名綜藝的舞台,成為萬眾矚目的明星。
生活中,很多成長迅速的人,往往都是對情緒鈍感的。
過度思慮,只會耗光行動的能力,導致尚未開始行動,就已經身心俱疲。
少一些脆弱和敏感,你才能擺脫精神苦役,從容應對生活的風風雨雨。
正如《洞見不一樣的女性》中說的:女性開竅的第一步,就是讓敏感的神經變麻木。
別讓過載的情緒,成為你前行路上的絆腳石。
停止胡思亂想,從情緒的泥潭中拔足而出,你才能越走越穩、越走越輕盈。
05
書中,女作家蘇青的故事,非常觸動我。
年輕時,蘇青相貌出眾,才學過人,是公認的才女。
可她結婚以後,卻為了家庭,犧牲了文學創作的理想,在隱忍中度過大半生。
為了討得夫家歡心,蘇青在十年內連生五胎。
平日裡,她也用賢妻良母的標準要求自己,整天圍著鍋碗瓢盆打轉。
可她的委曲求全,換來的卻是夫家的得寸進尺。
公婆把她當丫鬟使喚,丈夫也對她頤指氣使,稍有不順,就對她動輒打罵。
一次,家裡沒米下鍋,蘇青想向丈夫要點錢做生活費。
對方嫌她事多,揚手就給了她一巴掌。
這掌徹底把蘇青打醒了,她決定離開這個爛透了的家,為自己而活。
丈夫笑她,一個弱女子帶著孩子討生活,簡直異想天開。
沒想到,蘇青很快重拾了寫作事業,靠《結婚十年》,成為暢銷書作家。
此後,蘇青將全部精力投入熱愛的文學領域,還當上了雜誌社社長。
人一旦全神貫注,把心思放於自身,理想的生活就會奔赴而來。
現實中,很多女性為家庭、為旁人傾注了太多精力,卻忘了停下腳步,關照自己的感受。
一味把期待寄託於外界,只會變得患得患失。
正如《洞見不一樣的女性》中說的:
「女人這一生,沒有永遠的庇護所,只有自己才是永遠的避風港。與其總是被生活裹挾著前行,不如學會主動出擊,為自己身披鎧甲。」
學會自個成全自個,你才能找到內在的成就感和價值感。
無論什麼年紀,都別輕易將就自己,去過不喜歡的生活。
當你的內在覺醒了,也將掙脫外在的評判與期待,活得自由、燦爛且恣意。
06
很喜歡張愛玲的一句話:「所有的女人,終有棲息之地,不是他人,而是自己。」
見過很多女性,一輩子受困於他人的看法,和世俗的觀念。
可越忽略內心的感受,越會活得委屈壓抑。
女人的世界,不該只有柴米油鹽,更要有自己的一片天地。
不必因為外在的眼光束手束腳,也不必因為不值得的關係陷入內耗。
接納自己,取悅自己,照顧好自己。
當你覺醒了,就能成為自己人生的大女主,與世間一切美好不期而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