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羅網王篤若報導/在烏俄戰場陷入僵局、國內經濟被戰爭拖垮之際,俄羅斯總統普京的情緒與政治走向再次引發外界警覺。外部戰爭失敗與內部自噬交織,俄羅斯的「血光」正從戰場蔓延至克里姆林宮深處。
俄烏戰爭進入第三年,俄羅斯局勢持續惡化。烏軍無人機接連襲擊俄境內煉油廠與電廠,造成能源設施嚴重受損。據《衛報》(The Guardian)與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Carnegie Endowment)分析,俄石油產量較年初下降約15%至20%,戰爭成本飆升導致財政赤字擴大至220億美元。國際貨幣基金(IMF)預測俄GDP增長僅剩1.5%,通脹超過8%。
與此同時,徵兵壓力、失業上升及物價暴漲令國內反戰情緒暗流涌動。Telegram等社交平台上,徵召抗議與逃兵傳聞不斷。
11月初,普京在聯邦安全會議上放話稱「有外部勢力企圖挑起內部衝突」,要求防範「外國代理人滲透」。中國朝鮮裔作家崔成浩近日在社交平台上直言, 這並非警告外部,而是普京對自身政權動搖的心理防禦。俄國每當陷入內憂外患時,克里姆林宮慣用手段就是「找內鬼」。從史達林1930年代的肅反,到蘇聯解體前的政治整肅,如今劇本幾乎重演。普京談及「清除叛徒、防範滲透」,往往預示對外擴張受挫、對內恐怖將起。
多家西方媒體披露,俄羅斯今年以來陸續展開「定向清洗」:
- 國防部與軍工系統遭全面調查,多名高級將領被捕或撤職,《衛報》披露前副防長提穆爾·伊萬諾夫(Timur Ivanov)因「腐敗」落馬。
- 前部長斯塔羅沃伊特(Roman Starovoit)「自殺」身亡,被指與高層鬥爭有關。
- 多名「Z派」親戰博主與宣傳官員遭封殺或拘押,克里姆林宮以「分裂國家」罪名整肅輿論。
美國智庫卡內基報告指出,這場行動並非針對平民的「大清洗」,而是精英內部的「權力再分配」,集中在軍方、能源與宣傳系統,以重塑忠誠度、壓制派系衝突。
政治評論界認為,普京的種種舉動標誌著他「無法面對失敗」的心理階段。隨著戰線停滯、經濟崩塌、盟友疏離,普京選擇以「肅反」方式鞏固權力。英國《快報》(Express)形容,克里姆林宮如今籠罩在「人人自危的恐懼氣氛」中。
崔成浩直言,俄羅斯正在醞釀一場新一輪「大清洗」,「這不是穩定的徵兆,而是普京內心恐懼、掙扎的開始。」他警告,當一個政權用「清除叛徒」取代反思,其崩塌往往已在倒數計時。
作家崔成浩/俄羅斯正醞釀新一輪「大清洗」。
面對俄烏戰場的騎虎難下,煉油廠、電廠接連被烏軍無人機炸得焦頭爛額,戰線遲遲無法推進;國內經濟被戰爭拖垮,反戰情緒又在暗流涌動。就在此時,普京放出狠話:「有外部勢力企圖挑起內部衝突」。
這句話,不是警告別人,而是提醒他自己。歷史上,每當俄國陷入內憂外患,克里姆林宮的第一反應不是反思,而是「找內鬼」。從史達林的肅反,到蘇聯末期的整肅,再到今天,劇本幾乎一模一樣。
當普京開始談「清除叛徒」、「防範滲透」時,往往意味著對外侵略的失敗,即將被內部白色恐怖所取代。
這不是穩定局勢,而是普京無法面對失敗、內心恐懼掙扎的開始。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