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門標籤 > 玉米

南方人物周刊|抗旱搶回來的玉米,倒在秋雨連綿的地里
2025-10-31

在實地走訪中,《南方人物周刊》記者發現,大部分農民還未開始播種小麥,不少人表現出焦慮的情緒。張梅的玉米地還沒收完,地勢低洼的仍存積水,她已經做好放棄這一季小麥的準備,「不行就等明年直接再種玉米。」承包戶王根力也表示,「就看天了,天旱我還可以人工澆,下雨誰也擋不住。麥子種得晚,長得會稀一些,出苗的麥苗數量少。」

中國多地秋雨綿綿糧食霉變 烘乾機賣空(圖)
2025-10-21

大陸秋收時節陰雨綿綿,糧食發霉(視頻圖片)中國大陸黃淮海部分地區自9月以來,秋雨連綿不斷,秋收關鍵期農田積水漬澇,秋收延遲,玉米霉變,價格大跌。為烘乾玉米,中聯重科的烘乾機賣空。秋雨不斷 玉米霉變嚴重跌價《經濟觀察報》報導,10月16日,河南商丘農民陳星宇站在泥水裡掰玉米,不少玉...

中國多個產糧大省遭遇雨雪 難以收成(視頻)
2025-10-21

近期,中國多個產糧大省遭遇雨雪天氣,收成困難。在山東省、河南省,連續一個多月的陰雨天氣加上水庫泄洪,大片農田被淹,莊稼不是絕收,就是難以收成;在東北的黑龍江由於突降大雪,影響秋收進度,農民擔心錯過冬小麥的最佳播種期。

河南秋雨連綿 玉米花生大面積長芽發霉(視頻)
2025-10-08

被稱作中原糧倉的河南省,在夏季經歷了大旱之後,時值秋收季節,又遭遇持續一個月的陰雨天氣,導致玉米、花生受災嚴重,大面積長芽、發霉腐爛,農民不得不冒雨搶收,損失慘重。河南省近期持續陰雨天氣,使得大量玉米在杆上已經長芽、發霉,地里積水多。原本計劃等雨停再收割的農戶,無奈之下,只能趁十...

玉米不能隨便吃?醫生提醒:這3類人最好不吃(圖)
2025-09-23

劉大爺今年62歲,退休後日子過得十分閒適,經常在網上、電視上學習養生知識。偶然的一次機會下,看見一篇文章說玉米營養豐富當早餐特別好,自那天后他每天早餐都要吃一個大玉米。連續吃了幾個月時間,他開始時不時出現腹痛、腹脹症狀,隨著時間發展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不得已他只能去醫院檢查,在詢...

蒸米飯時一個改變,幫你穩血脂、控血糖!4個小技巧請收好(圖)
2025-07-25

米飯是餐桌上的重要主食很多人都喜歡吃但很多人說普通白米營養不高有色大米比普通白米更有營養嗎?不同有色米的營養密碼市面上的米顏色各異,顏色源於天然色素,主要是花青素在米的不同部位的沉澱積累。有色米都屬於糙米,沒有經過精細加工,保存了全部維生素。從營養學的角度來看,通常顏色較深的有色...

吃不完的玉米,別再直接放冰箱,教你一招,保存一年還是新鮮的(組圖)
2025-06-18

我們家門前,種了一片玉米,再過幾天就徹底成熟了,可以吃了。這可真是和我心意,我對玉米的喜愛程度,幾乎是無人能及的。自從玉米上市以來,每隔1、2天就要去菜市場上買幾根,回家煮一煮吃。現在家裡的熟了,就可以吃到最新鮮的了,還不用花錢,真是享受啊。不過玉米太多了,一次也吃不了多少,再等...

內臟脂肪多,容易引發3大疾病!吃4種內臟脂肪克星食物脂肪掉的快(組圖)
2025-04-11

很多人一坐下來,肚子上就像圍了一層游泳圈,不僅十分難看,還影響身體的健康。其實,造成腹部脂肪堆積的元兇就是內臟脂肪,腹部有贅肉的人,往往往往內臟脂肪含量也超標,從而引發高血壓、中風、糖尿病等一系列疾病,絕對不容小視!內臟脂肪是什麼?內臟脂肪是存儲在腹腔內,圍繞在很多內臟器官周圍,...

報告:中國玉米減產 創24年來最大降幅
2024-10-31

中國秋糧收割接近尾聲。多組數據顯示,占秋糧產量一半以上的玉米出現減產。彭博社最近的一份報告表示,由於極端天氣,中國今年玉米產量可能創下本世紀以來最大降幅。參與調查的五位分析師表示,2024年中國玉米產量可能比去年減產500萬至2000萬噸。最壞情況下,減產約7%,是自2000年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