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瞭望東方周刊》採訪報導,1944年5月的密支那攻防戰,是整個緬北反攻戰役中最為激烈艱苦的一戰,也是日本在亞洲戰場的三次「玉碎戰」之一,中華民國政府遠征軍歷時兩月80多天,以傷亡6600餘人的代價,攻下了緬甸這座戰略重鎮。(網絡截圖) 近日,大陸...
記遠征軍駐印度最高指揮官-鄭洞國將軍 鄭洞國將軍出生於湖南省石門縣商溪鄉,是我國著名的愛國人士之一。他青少年時代受孫中山先生思想的感召,毅然投筆從戎,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參加東征北伐,屢立戰功,在黃埔軍校學生軍中嶄露頭角。「九·一八」事變後,日寇強占我...
桂河大橋在二戰中的故事震撼人心,桂河橋南段,兩塊盟軍墓地和紀念碑因世人不輟的緬懷而莊嚴寧靜。然而,中國戰俘修鐵路的悲慘歷史卻被刻意湮沒,盟軍墓地里沒有中國軍人,中國政府也沒有為自家人造一塊墓地和紀念碑。死在這裡的華軍將士和華人勞工與草木同朽,亡靈漂浮在異...
65年前,中國遠征軍和中國駐印軍從雲南和印度兩個方向對盤踞在滇西和緬甸北部的日本侵略軍發起了抗日戰爭中我國最早、規模最大的對日反攻戰。我兩路大軍 20萬人馬對陣日軍12萬餘人展開殊死搏殺。在這場永載史冊的偉大戰役中,我軍以傷亡官兵79,154人的重大犧...
劉放吾 仁安羌大捷後,劉放吾只獲一紙獎章執照 1942年,中國遠征軍新三十八師一一三團在緬甸奇蹟般地創造了「仁安羌大捷」,拯救了500餘名美籍傳教士、新聞記者和7000餘名英軍。然而,戰後大部分記錄仁安羌戰役的資料中,一度沒有關於當年那個「在槍林彈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