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門標籤 > 消費

重磅報告出爐:經濟黯淡之下,中國人正在改變…(圖)
2023-08-24

阿波羅網評論員王篤然表示,紅色中國法律規定,所有的調查,從內容,問卷設計到最後的統計數據,到報告出爐,一切的一切,都需要中共當局批准,所以,這份報告也是中共美化後的產物。

法度假天堂坑殺遊客!一桌低消5000歐元 給500小費還被嫌不夠(圖)
2023-08-23

法國南部度假天堂聖托倍(Saint-Tropez)的餐廳傳出對遊客大小眼,只接大單。(資料照/shutterstock)繼義大利觀光區傳出對消費者敲竹槓之後,法國南部緊鄰地中海的豪華度假勝地聖托倍(Saint-Tropez),也爆出對遊客大小眼、只接大客戶的情況,當地餐廳的慣常作...

易富賢:計劃生育是中國青年就業難和消費低迷的始作俑者
2023-08-20

8月15日中國國家統計局決定暫停公布青年失業率,震驚世界,被認為是掩耳盜鈴。中國的16-24歲青年失業率從2018年12月的10.1%攀升到2022年12月的16.7%。放棄新冠清零政策後,原本指望青年失業率會應聲而下,但事實卻並非如此,青年失業率屢創歷史新高,2023年6月高達...

網海拾貝:中共大崩潰,這一天不會太遠了(圖)
2023-08-19

近日國際輿論再度聚焦中共崩潰論。政權的瓦解會先從基層開始,到最後,只剩習近平和七常委在中南海望天打卦。(AFP)【中共大崩潰,這一天不會太遠了】中共面臨崩潰危局,今年以來竟然成了國際共識。問題只是崩潰會在什麼時候發生,會以什麼形式發生。中共的家底還能撐幾年,崩潰就會在幾年後發生。...

中共官媒稱發錢促消費不可行 被罵翻(圖)
2023-08-18

此文在中國大陸網絡招致一片罵聲和諷刺。有網友諷刺說,「發福利的時候就是中國人多。收稅搞房地產就是人少」,「養全世界最龐大的公職人員隊伍,你們不嫌成本大?」 還有網友說,「歐美,日本,包括港澳台都行得通,這裡就行不通?自欺欺人就算了,還想欺騙所有人?」「又想讓老百姓消費,又扣扣(摳摳)索索一分不給錢,光特馬的箱子裡拿喇叭吹喇叭了,怎麼讓大家消費」,「應該改革財產分配方式把本屬於勞動人民的財富還給勞動人民,能不能別特麼再裝傻充愣?」

中國救市政策出現矛盾 提倡擴大消費又拒絕發錢(圖)
2023-08-18

中國經濟爆雷危機升溫,各界關注中國如何救經濟。國務院召開第二次全體會議,強調擴大內需和消費以提振經濟的重要性,但《學習時報》卻反對"發錢促消費"的主張。

中共救經濟 股匯市沒響應 專家:信心盡失(圖)
2023-08-17

圖為2022年9月12日,工人在北京一處建築工地的鷹架上。(Noel Celis/AFP)中國經濟持續下滑,周三,中共總理李強再次喊話要求擴消費促投資,安撫民企,但是股市沒反應,人民幣繼續下跌,外資繼續大舉逃離。專家認為,中共的刺激措施無效,關鍵是外界對中共的信心已經喪失。中共...

中國民眾消費疲軟背後到底缺失了什麼?(圖)
2023-08-17

一名男子和一名男孩在北京一家購物中心購物本周二(8月15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今年七月份的主要經濟數據,其中消費數據再次讓外界失望。中國政府幾個月來連續出台的一些提振消費的措施似乎沒有產生效果。疲軟的消費背後,老百姓的想法和感受到底是什麼?如何才能真正提振消費?我最近比較敢花...

北京擬放寬戶籍!中共公安部大動作(組圖)
2023-08-13

2015年7月15日北京市中心的一條街道上,一名維修工人騎著摩托車經過用中英文寫著發展和繁榮的橫幅擔憂經濟增長大幅下滑,中共政府試圖通過放寬戶籍制度、吸引更多農村人口進城來促進消費、推動增長。但專家批評此舉不過是畫餅充飢,挑最簡單的問題,因為根本問題是國內外資本對中國經濟前景缺乏...

不怕鬼哭 就怕鬼笑!中國百姓當心存款 中共早就盯上你了(圖)
2023-08-11

署名財經資料庫的推特帳號發文稱,中國居民存款高達133萬億,而且還在繼續快速增長。政府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現在到處都要花錢,賣地收入下降,地方政府債還不上,財政吃緊。但是,老百姓(其實是最富有的1%)帳上卻趴著133萬億人民幣,而且還在以每月幾萬億的速度快速增加。中共早就惦記上了...

民眾和企業存錢不消費 中國經濟面臨風險(圖)
2023-08-09

中國消費者和企業將數萬億人民幣投入銀行長期存款,實際上使大量資金退出市場流通,導致中國經濟面臨著流動性危機的陷阱。圖為中國上海的一位銀行職員在清點現鈔。中國消費者和企業將數萬億人民幣投入銀行長期存款,實際上使大量資金退出市場流通,導致中國經濟面臨著流動性危機的陷阱。最新官方數據顯...

中共政府接連出台提振措施 歐洲經濟學家看不下去了(圖)
2023-08-05

中共政府接二連三地發布慘澹的經濟數據,也接二連三出台提振措施,促進消費更是其中的重點。長年關注中國經濟的歐洲經濟學家認為,這些措施普遍治標不治本,但真正有用的措施則需要花很多錢,且必須假以時日方能見成效。